摘要: 在悠久博大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古诗词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 无论是诗歌所体现的内容和对诗歌特点的认识,还是诗歌的形式和艺术手法,都表现出非常显着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古诗词、发展成就、艺术特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化中,诗歌无疑是一件非常美丽的瑰宝。 古诗源于民歌,劳动创造诗歌。 早在原始时期,在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中,由于武力的放松和工具的使用,工人就会自然而然地、不受控制地发出各种劳动呼声。 这些叫声的起落、停顿、间歇以及它们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的反复变化,形成了简单的节奏。 当这些有节奏的呼号变化与工人情感的简洁语言表达相结合时,就产生了情感化、有节奏的语言形式,这就是古诗词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
先秦时期,文学作品的主要文体是诗歌和散文,主要以《诗经》和《楚辞》并存为代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荣起点。 收录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500年前的诗词305首,故又称“诗三百首”。 它情感丰富、情感真挚、意义深远、语言优美、技法多样。 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宋。 风是最精华的部分,主要通过民歌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现实。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由于楚辞的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这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所以楚辞又称骚体——其特点是长短不一、形式灵活。 除屈原外,《楚辞》的作者还有宋玉、??唐乐、荆察等人。 后人常将《诗经》、《离骚》中的“风”称为“风骚”,用来指称各种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汉赋和乐府诗。 从其基本倾向来看,汉赋主要属于歌颂功德的宫廷文学。 根据诗的长短,可分为大赋和小赋。 大赋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 它持续了400多年。 由于其形式更像楚词的发展变异,所以通常被称为骚体赋。 正如班固所说:“古诗中,赋为上”。 齐梁刘勰进一步说:“作赋也者,受诗人之托,拓述楚辞。” 他主要运用问答结构和表现手法,大力渲染西汉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威望,如司马相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的《长阳赋》和《虞书》。其主要特点是装饰夸张,场面宏大,修辞华丽而晦涩; 东汉时期,由于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民生贫困,歌颂国家威望、美化皇帝功绩的伟大诗词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讽刺现实的诗词。并描述了行动。 一首主要描写事物的抒情诗。 比如乐毅的《济世邪颂》、张衡的《四曲颂》等等。 小赋数量虽不多,但在赋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乐府诗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乐府首先指的是汉代的音乐制度。 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歌词和培养音乐家。 乐府收集民间诗歌,编成乐曲,由音乐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其内容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 最具代表性的有《孔雀东南飞》、《战城南》、《十五军进行曲》、《摸上桑》等。这一时期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叙事性、自然质朴、通俗易懂。 ,并发展了《诗经》中“国风”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诗歌、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这一时期,五言诗盛行,特别是以“曹三七子”(曹操、曹植、曹丕、孔融、陈琳、王灿、徐谦、阮)为代表的建安诗人。余、英俊、刘震)以及陶渊明、谢灵运等代表人物对诗歌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做出了新的贡献。 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南朝萧统编的《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从起源到逐渐成熟的发展,以其生动的语言、运用比喻手法、以及独特含蓄的风格。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代是我国古诗词发展的顶峰。 这一承袭先秦、紧随六朝的时期,百花齐放,作品之多,形式之丰富,是前代文学所无法比拟的。 无论是从理论到创作,还是从创作方法到艺术手法,几乎全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的优良传统,产生了一大批重要诗人,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尤其是李白(诗仙)和杜甫(诗圣、诗史)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 。 白居易是唐代另一位重要的诗人。 他主张“文章要因时而合,歌诗要因时而合”。 他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此外,唐代著名的诗派还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是唤起隐逸,抒发山水情怀,歌颂田园生活,如王维、孟浩然等。 边塞诗派的作品多描写塞外的奇事。 风景表现了军人乐观、豪迈的精神和军旅生活中复杂、矛盾的情感。 诗风奔放、意气风发,如高适、岑参等。 晚唐时期,一种源于民间的新词(词)体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当时流行的杂歌歌词称为“曲词”,后来简称词。 尤其是李渔的作品,对词的发展和发展影响很大。 其成熟直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宋词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 北宋初期的词多受五朝时期颜叔、颜几道父子的影响。 有的珍贵,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温文尔雅,无不继承了花间派的风格。 刘墉的诗风大变,开始创作百余字的“长调”,但仍保持着优美的风格。 苏轼是北宋最杰出的诗人。 他一扫传统的清雅柔和的诗风,创立了与婉约派相对立的豪放诗风。 他在文学史上与南宋初期爱国诗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北宋末年,出现了中国文坛著名女诗人李清照。 她的文风意蕴深远,语言清新,风格独特。 与此同时,宋代戏曲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滑稽剧、歌舞剧、木偶戏、说唱剧等。 其中尤以诸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 在浙东温州地区,也兴起了“南戏”。 从目前收藏的南戏剧本来看,至少有一百多种,其盛况可想而知。
元代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是元戏,它是元杂剧和散曲的统称。 其中杂剧最为重要,开创了中国戏曲历史的黄金时代。 现存作品约150件。 元杂剧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如关汉卿、王实甫等,其作品均采用场、折的形式来统一音乐结构和戏剧结构,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今后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 散曲是由歌词演变而来的一种歌曲和新诗体,包括小令、组曲等。 它的写作比较自由,可以在固定字数的基础上添加衬词,多用口语。 小令是小调,每首歌只有一调; 组曲又称套曲、三套,通常由两首或两首以上同一宫腔的曲调组成。 没有固定的数量限制,但每组以第一首曲为完整组。 著名的,其代表作家有马致远、白朴等人。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最繁荣的阶段。 长篇小说、模仿故事小说、敌人小说等出现。 其中,明代长篇小说是在宋元历史故事书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 变得。 清代的小说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虽是小说,却集诗词歌于一身,浑然天成。
二、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在我国几千年古诗的发展过程中,古诗、现代诗、词曲等都是重要的表现形式。 它们随着人类社会的劳动生活而萌芽,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创新。 无论是在诗歌所体现的内容和对诗歌特征的认识上,还是在诗歌的形式和艺术手法上,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呈现出非常显着的艺术特色。
首先,古诗词所反映的内容非常广泛古代诗词歌赋,而且高度浓缩。 诗歌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尚书·舜典》写道:“诗抒志志,歌言万古,音长存,韵律和谐”。 孔颖达曾这样解释“诗言志”:“诗是人的意志和意图的适应,虽然恰当,但不是用言语表达的,它储存在心里,这就是所谓的志向。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就叫诗……能照顾一切烦恼,它的名字叫心。“感之而动,谓之志。”千百年来,无论是文人诗词,还是民歌。欧阳修明确表示:“诗非穷者,至穷者可劳。” ” “诗穷而后工”是指诗人必须深入生活,对生活有丰富而深厚的感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品。 正如陆游所说:“欲学诗,必有本事”。必须在诗外。”这种诗外之术,也是指深入体验现实生活,加强自身修养。 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有的侧重于批判和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有的则侧重于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和理想描绘,无论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还是社会的兴衰。或凌乱,或登山临水赏泉石,或个人的悲思反思或强烈的思念,这些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历代诗歌作品数不胜数。 据清代彭定秋等人编撰的《全唐诗》统计,古诗作者有2200余人,诗歌作品48900多首。 它们积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历来是古诗词中最受欢迎的诗词。 主要内容。 因此,可以说读诗就是读历史。
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更加精湛的语言艺术。 纵观我国古代诗坛的杰出诗人和流传千古的名篇作品,他们的词句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精炼的。 正如:杜甫“言不惊人死不休”、“修改新诗,反复背诵”,刘禹锡“寥寥数语,能领会百意,坐驰可遍万景” 、贾岛“三年得二句,一诵引泪”、方潜“诵五字,用一生”、顾文伟“为一字稳定,忍半年寒”一晚”。 这些评论既是诗歌,又是诗论,都高度概括了古人创作诗歌的境界和感悟。 。 同时,一首好诗必须具有简洁、细腻、富有想象力的语言。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根情、苗语、华声、实义。” 陆机在他的《文赋》中也明确提出“诗与情感有关,而美”。 诗歌是一门以抒发情感、重抒志向为目的的艺术。 自然对语言的要求就更高了。 往往一个词的妙用,就能使全诗顿时栩栩如生,营造出美妙动人的意境。 明代李东阳指出:“古歌的词是高贵而朴素的,《风歌》只有三句,《易水歌》只有两句,是感恩的,是悲壮的,短小精悍。词虽长,意长。《丹柴歌》只有一句话,也是因为悲伤饮酒的意思。 事实上,所有的诗都倾注了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想象是情感的翅膀。 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没有情感,就没有诗。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诗。 “精神志向八极,心神游万里……刹那观古今,刹那抚世间。”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甚至指出:“诗人感物,连绵不绝。在留恋万物的同时,沉思视听领域;写气图、表象,不仅随物而行,但也留恋心。” 许多诗歌评论家对诗歌想象的特征和过程进行了生动、完整、深刻的论述。 描绘。
第三,好的内容一定要以适当的形式来表达。 中国古代诗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有古诗、现代诗、词曲等不同风格。 诗歌是最具音乐性的语言艺术。 它自诞生以来就可以传唱、可以朗诵,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古诗大多形式灵活自由,或用平韵,或用斜韵,或变韵或不韵。 字数、句数基本没有规定,有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等。 与古诗相比,现代诗的节奏更为严格。 主要分为律诗和绝句,两者对节奏都有要求。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句子的数量。 绝句总共有四行,律诗一般有八行,还有八行以上的。 律诗称为排,绝句可以对位,也可以不对位,但律诗的颌联、颈联一定是对位。 词句意境优美古代诗词歌赋,令人陶醉。 它既有声调又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根据诗的长短,可分为小序、中声、长声。 音乐形式也分为小令和桃树。 小令相当于一个单调的词,一个独立的曲调; 桃书是由数首或十余首曲调组成的一个整体,就像现代意义上的群诗一样。 。 诗歌旋律优美、悠扬,特别注重韵律、声调、节奏的和谐、悠扬、悠扬。 其形式多样,使中国古诗词与情景融为一体,变得丰富多彩、优美动人。
第四,中国古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独具特色。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毛诗序》讲:“故诗有六义:一是风,二是赋,三是碧,四是行,五是雅,六是颂。” 还有一副对联:“日月星辰三灯”。 ,四诗清雅。”这里的“风、雅、颂”是指《诗经》中的诗歌类型,“赋、比、行”是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法。 《诗经》。这是最早流行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至今仍普遍使用。其中赋就是铺陈故事,直接陈述事物。宋代朱熹在《诗经》中评论道。 《诗集》:“赋是铺陈故事,直言不讳”,如《诗经》中的“歌谈”、“赋通”等文章。比较是比喻,包括明喻。 、比喻、转喻、正比、反比、对比、排比。比喻是用来描述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什么是比较? 是一个人写东西来附加意义并威胁要表达它。”朱熹说:“比较就是把这个东西和另一个东西相比较。 《诗经》中的“蝈蝈”、“说鼠”等篇章均采用这种方式。“兴”是一种唤起某种事物的表达方式或一种引发情感的联想,即是一种利用事物的开头,以唤起话题所要描述的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如《诗经》中的“关庸”、“桃夭”。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相辅相成。 他们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在古诗词写作中,常常采用叙事抒情、直抒己见、融情入景、借古讽今、借物抒志等抒情方法,如夸张、拟人、转喻、排比、对抗、质疑、反问、重复等。真理、循环、互文、双关等修辞技巧和联想、列表、符号、重叠、抑扬、虚拟现实等描述技巧,都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性,同时使诗歌具有清晰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
主要参考:
[1]陈廷祥主编,《中国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张海宽,《诗歌创作随想》,华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3]钟子敖,《论诗歌创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高玉坤,《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