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国家计划培养不超过20万名现场工程师。 一些职业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和规划——
“量产”现场工程师,职业院校要过什么关?
阅读提示
能够在生产线上第一时间解决复杂现场问题的现场工程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企业追逐的“香饽饽”。 为实现未来五年培养20万名现场工程师的目标,职业院校应在教育形式、办学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变革,在生产一线寻找培养路径。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决定联合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通知计划,到2025年,参与项目实施的职业院校不超过500所、企业1000家,培训现场工程师不超过20万人。
现场工程师又称现场应用工程师或现场技术总监,是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运用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为什么现场工程师培训如此重要? 现场工程师想要实现“量产”,职业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哪些领域需要突破? 作为培养现场工程师的重点学科,一些职业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和规划。
毕业生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不仅能根据材料、尺寸制定钎焊方案,还能参与生产线设计,负责现场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协调各岗位员工的工作……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像这样能第一时间解决生产线上复杂问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成为了企业追逐的“香饽饽”。 他们也被称为现场工程师。
“未来的数字化企业,各个系统将不再孤立存在。现场工程师除了掌握各种数字化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领域能力,包括企业价值链认知、垂直行业知识、痛点检测识别、运营管理知识等。” 武汉工学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监事叶波表示。
但目前企业生产现场此类高素质技能人才紧缺。 广州中科航天人才服务有限公司职业教育部总监张彪告诉记者,他们将对2022年航天内部30多家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监督检查。
据悉,根据2021年发布的《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工程技术人员缺口近100万人。
2022年底,“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应运而生。 其中,明确了“量化”培训目标,即到2025年,培训现场工程师不超过20万人。
成都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副校长朱云丽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需要在教育形式、办学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变革。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需求侧不匹配,供给与需求一定程度的匹配不适应问题。”
实现从“跟随”到“引领”
专项培养计划明确提出,要针对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重点领域人才紧缺的技术岗位,进行职业教育资源匹配。 “企业需要能够及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人才,这就需要中学在教育、技术、人才资源储备等方面‘引领’或‘跟随’企业。但与企业相比,现在中学更容易‘跟随’。” 朱云丽认为,这与当前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畅、产教融合缺乏深度和广度有关。
2022年底,一场汇聚数百家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会议将在网上举行。 会上,“先进制造现场工程师产学研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来自高校、企业及相关行业的数百家单位将寻求现场工程师培训合作,其中包括许多行业领先的制造企业。 这也是发起单位之一的杭州电子职业大学为推动现场工程师培训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我们希望承载产学融合共同体,让职业院校的教育培训紧密满足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要求。” 朱云丽告诉记者,现场工程师必须“永远在现场”,这意味着中学生在培训阶段要“更贴近”企业一线。
“在培训过程中,中学和企业可以互相赋能。” 朱云丽表示,联盟成立后,将主要围绕监督企业岗位要求和标准制定、校企联合培养学徒、校企共建数字资源、推进职业能力评价改革、建设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帮助提升员工数字化技能等方面进行工作。
构建产学研命运共同体,职业院校与企业相向而行。 张彪所在的上海中科航天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也加入了产学研合作联盟。 “培养更多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术人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张彪说道。
据悉,朱云丽还认为,针对工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职业院校应积极分析行业现场工程师所需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明确新业态、新技术、新流程对岗位和培养规模的要求,与龙头企业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寻找生产线中的培训路径
精操作、懂工匠精神、善管理、善协作、创新……《专项培养计划》简要概括了现场工程师的标准。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顶层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标准,培训方案和考核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建立。
“虽然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我们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优秀人才在我们的培养过程中也出现过,但对于本科生来说还是少数。” 北京职业学院机电大学教授张永飞认为,如何建立职业教育培训计划,“量产”更多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技术学校,还需要深入生产一线继续寻找答案。
张永飞每个月都会拜访好几家公司。 不仅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与车间秘书、生产线技术主管座谈也是此次参观的重点内容。 “他们会告诉你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实际问题,以及我们中学生上岗后需要做什么。这种观点对于我们制定培训计划非常有价值。” 张永飞表示,督导有利于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优秀的现场工程师。
要培养现场工程师,师资队伍是基本保证。 “由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都是近年来热门的新专业,校园很难紧急聘请到合适的班主任团队。”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副院长周勇告诉记者。
“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我们今后的重点任务之一。” 朱云丽表示,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拟深度参与职业中学的专业规划、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 “企业可抽调具有教学能力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学徒培训,承担教学任务,与中学班主任共同举办教学研究。中学还将组织相关班主任定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参与企业工程实践或技术研究。” (记者曲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