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价自评结果汇总表 学校名称 学研结合 4.90A2. 师资队伍 2.1 结构 4.57A2.2 质量与建设 4.75A3. 教学条件及利用 3.1 教学基础设施 4.53A3.2 教学实践条件 4.87A3.3 教学经费 4.40B4. 教学建设与改革4.1专业4.71A4.2课程设置4.44B4.3职业能力培养4.65A4.4素质教育4.70A5。 教学管理 5.1 管理团队 4.80A5.2 质量控制 4.66A6. 教学效果 6.1 知识能力素质 4.54A6.2 就业与社会声誉 4.60A 特色项目 1. 以“稳疆、富疆、富民、固边”为己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 2. 突出特色职业教育民族特色,培养少数民族高技能人才。 自评结论 1、所有评价指标中,A=13,B=2,C=0,D=0; 2、重要指标中A=7、B=1、C=0; 3.有特殊项目。 自评结论:优秀。 院长签名: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自评结果清单(按二级指标划分) 二级指标序号及名称 1.1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 自评A级 1.各观察点自评结果 主要观察分权系数 等级 分数 1.1.1 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 0.44.91.961.1.2 教育思想 0.34.91.471.1.3 教学中心定位 0.34.91.47 二、自评价依据说明 1.1.1 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 自评价得分:4.9分 (一)办学定位准确,紧扣伊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学院按照“科教兴国、工业富国、畜牧大国”的奋斗目标和“旅游名邦、外贸强国”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规划》在认真总结学院近三年工作的基础上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明确提出了学院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和研究; 坚持就业导向,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扩大办学规模,强化内涵。 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为伊利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伊犁职业学院作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发展特点和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服务型定位:立足伊犁,面向全疆,服务西部地区。 办学类型、层次、形式定位: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和鉴定为辅的多形式、多类型的办学格局。 专业建设定位:以畜牧生产专业为龙头,植物生产、机电、旅游专业为支撑,积极发展物流、外贸、煤化工等急需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全面建设、重点突出的建设原则,实现专业结构全面优化。 人才培养规格和定位:学院设置的专业培养适应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需要,掌握就业岗位(群体)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高素质的技术型专业人才。
学院发展目标:到2010年,学院在校生4500人,就业率95%以上; 建成职业教育理念先进、校企合作紧密、专业结构合理、师资队伍优化、教学设施齐全、管理高效的学院。 是一所以文化氛围浓厚、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效果好、安定兴边、富民强边、办学特色鲜明的自治区一流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 -运行特性。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学院发展。 学院成立以来,在创新办学模式、语文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建设、学院德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初步形成了我院的办学特色。 1、创新办学模式,走联合办学之路:学院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实行“1+2”办学模式,三届招收学生180人连续年份; 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启动“1+2”办学模式。 “+1”、“1+2”联合办学,连续两年招收学生200人;2007年与伊利高级技工学校联合办学,共招收初高中毕业生104人;与伊利新东方计算机学校(民办)联合办学,招生230名学生校企联合办学:目前已与伊利金牛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七十一团养猪场等103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合作协议农业事业部、新疆天康公司、新疆正大集团、伊利飞威饲料公司、伊利建中葡萄园等签订办学协议,建立了集招生、教学、实习、就业于一体的联合办学机制。 2007年与新源县、特克斯县实行“1+2”办学模式,共招收学生200人。
校乡联合办学:2007年,我院先后与昭苏县三个乡镇实施联合办学,招收学生189人。 紧密依托行业,开展职业培训,发挥服务社会作用。 畜牧业:2004年与自治区畜牧厅联合举办北疆草原监管执法培训班,共计280人。 从2007年开始,对全州37778户牧民3778名中青年牧民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系统畜牧业专业知识培训。 每年培训400人。 目前,第二阶段培训已经结束。 人才产业:2002年,经自治区人事厅批准,成立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主要培养大弄口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两年来共培训240人。 劳务行业:学院建有农业部批准的第256个技能鉴定站和自治区劳动部门批准的第五个技能鉴定站,对在校学生和县市技术人员开展技能鉴定工作。 安全监察行业:2005年,经自治区经贸厅安监局批准,学院建立了安全监察培训基地。 几年来,安全监察培训在各县市和工矿企业开展,累计培训学员2000余人,持证率达到100%。 2、改革语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04年,学院结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精神,在语文教学改革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是在三年民族班实施一年汉语预科教学计划; 二是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级、小班制。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根据语文教学计划,采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 四是实施汉语教师选拔; 五是教材的选择充分考虑与HSK考试的衔接,与相关高职院校联合编写基础汉语教材。 第六,要求民族班专业课教师全部采用“双语”教学。
从目前情况看,效果明显,有利于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民族学生的就业、民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专业建设,稳步向二、三产业拓展。 2002年9月召开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分析学院专业设置现状和面临的任务。 提出以精品专业创建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确立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这一基本思路是:面向伊犁州,突出学院优势,以畜牧兽医专业为龙头,纵向横向发展,形成涵盖养殖、种植、机电的农业专业,同时发展第二、三产业专业在非农领域。 逐渐扩大。 几年来,学院重点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确立在畜牧兽医领域的领先地位,加大投入。 2006年,建成1700平方米的兽医临床大楼,极大改善了实验和实训条件。 力争3-5年建成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种植方面,逐步向优质特色农业和服务业迈进。 调整增设园艺、植物保护、农业检验等专业; 农业机械方面,逐步调整为机电专业和旅游等二三产业方向,增设电气技术应用、汽车运行与维修、旅游等专业。 4、构建学院德育体系,深化实验学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研究和推广。 2002年4月,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审议,我校被批准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项目实验学校。 “深化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等子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成立了党委统一领导下,以系党总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办公室、班主任、辅导员等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 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 组织开展学生德育理论研究,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班主任工作等一批理论成果,编入《学校德育体系一体化建设深化研究与推广》成果集”。 1.1.2教育思想理念自评:4.9分 (1)学院设立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 学院成立之初,就成立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定期组织各部门领导学习研讨教育思想。 2003年,创办职业教育研究期刊——《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学院成立科研室。 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正式成立。 (二)认真组织全校教育思想讨论。 学院坚持中心学习组和每周三政治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规定》、《意见》、《决定》等。 重要文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认真讨论制定落实和实施措施。 (三)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坚持每学期中旬进行教学检查,总结分析检查结果,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好做法并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讨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四)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加快教育理念转变。 2005年,南京金陵科技学院派翟伟昌同志担任学院院长,任期两年。 北京语言大学卢向红教授、金陵科技学院谢培苏教授来我院讲学。 学院根据学院实际,选派人员到疆内外部分高校考察、学习、临时聘用,推动学院领导和教师整体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提高。所有级别。 (五)形成学院办学新理念。 通过教育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讨,形成了“‘三化’、‘三基’、‘四化’”的办学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三个现代化”。 即“追求目标专业化、发展方向市场化、办学形式多元化”。 办学理念必须坚持“三个基本”。 即“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学院以发展为本”。 办学思想必须坚持“四个转变”。 即“变被动型为主动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变静态型为动态型,变经验型为先进型”。 1.1.3教学中心地位自评:4.9分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从结构、组织、制度、经费、政策等方面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