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征文:回首十年来时路
十年前,我揣着美好的理想,怀着满腔的热血,踏上了工作岗位。这期间,充斥我整个头脑的,除了学生就是上课。清楚地记得,在迷茫无措中,我迎来了工作以后的第一个督导日。新教师是必须拿出一节展示课。
准备课上,我的表现糟透了:课堂教学环节凌乱,教学重点把握不准、难点点拨不清,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眼前的种种失败让我心事重重,我真不知道我的第一堂课将会以怎样的面貌展示在督导室的老师面前。
这时,一位前辈提醒了我:“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去看看书吧!”。对啊!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他会从书中汲取力量,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在图书馆,我找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晚上,灯下,我细细品味书中条条经典。一百条建议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对我来说,真如大旱遇甘霖。
以前放假时总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时间大多被韩剧占去了,还无辜被骗取许多的眼泪。从此,我迷上了读书,我深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教师多读书,既是形势所趋,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需要的不再是“老学究”式的教师,而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涵养、有知识、敢于创新、有人格魅力的新型教师,我要朝着这方面努力。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爱的教育》、《卡尔维特的教育》、刘铁芳的《守望教育》、肖川的《教育的真情与智慧》、《给教师的一百零一条建议》等。使我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刘铁芳、肖川,重温鲁宾逊、格列佛。这些书籍给我们老师提供了精神的食量,丰富了我们业余生活。打麻将的时间给读书了,闲谈的时间给读书了,闲逛的时间给读书了。在学校营造的书香氛围中,我更狂热地涉猎各类书籍,那种教师单一读教育书籍的做法,已慢慢在我的脑海里消退。因为我深信。每一类书籍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有其合理的因素,我们只要有心,都能从中汲取营养。2003年,,我校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三大活动。我看到了李晓华校长的《给教师的读书建议》,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论谈,她用平实朴素的文字把她的建议说到了我们心里。她说:“当你发现了工作的价值,你的生命也更具价值,再苦再累也会无怨无悔”“孩子们是纯真朴实的,用你的慧眼欣赏他们人性中最纯美的一面,用你的语言赞赏他们行为中最闪亮的一刻。”……真是字字珠玑啊!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这些话,仔细回想与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想到学生那活泼可爱的身影,想到教师节收到的一张张卡片,想到身体不适时学生的一句“老师,你坐下来讲课吧”,我满足了,我对自己说,既然选择了教师,那就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快乐的教师,幸福的教师。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教而后之困。在教学中,我看到了自己知识的滞后性,那种迫切想要继续深造的念头一直在脑海里萦绕,我不顾条件的艰苦,依然选择了攻读教育硕士。在读书期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一个班的班主任,一个半岁孩子的妈妈,还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家。我的脚步在学校、家庭和师大之间奔走,那疲惫的身影,日渐消瘦的脸颊,暗黄的脸色换来的我的教育硕士学位。很多人不理解,读那么书有什么用呢,不还是小学老师一个。诚然,我只是一个小学教师,我干不出什么丰功伟业,也谈不出什么精深的道理,我只想能教好孩子。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的,不是为了做秀,不是为了时髦,利用暑假的休息时间,我开通了自己博克,写下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
读书不等于成才,但不读书肯定不能成才。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当教师爱上读书,并把这一股热潮传递给学生的时候,我相信我们的孩子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如果从现在开始,拿起手中的书,努力追求,那么我们必将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成为学生心中最可尊敬的人。
而今,我又踏上了心理咨询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