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吴雅丽
【摘要】“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生命力。”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时间、嘴,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铸就创新能力,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创新
在教育改革潮流冲击下的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落后的、僵化的教学方式的严重弊病,改革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成了当前教育战线上的热门话题,许多有识之士,为了打破‘满堂灌”、“一刀切,、“注入式”等旧的教学方式,大胆实验,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当前,人们正朝着“激趣”、“求异”、“探研”、“创新”这教学模式前进,这正是改革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鲜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即解放儿童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只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贯彻这种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倍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从根本上打破旧的教学方式,扭转学生的被动局而,就必须从根本上使学生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由主讲变为主导,课堂也由讲堂变为学堂,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趣、求异、探研、创新”就是把实现这一口标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学习的奴隶中解放出来,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两个实际问题,其一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是创新精神。只有自己能从学习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学生才能变为自身学习的主体。
一、解放眼睛,在观察中培养创新意识
表象源于感知,又高于感知。表象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介环节。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思维是建立在客观形象上的。因此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观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小学生天生具有创造的潜能,其创新意识有待开发与激活。要激活并滋长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眼睛是获悉信息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吸纳新奇事物,积累丰富的创新素材,由观察到的稀奇古怪的东西产生稀奇古怪的想法,从而滋生创造欲望,滋长创新意识。
观察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要鼓励孩子在确定观察对象后留心观察,不要轻易转移观察的目标。第二观察要有顺序、有步骤,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仔细观察。第三,观察要有多个角度,也就是要掌握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观察要注重同一事物及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我们有些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眼睛替代学生的眼睛,或者蒙住学生的眼睛,剥夺学生观察的权利。这样,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我们不仅要解放学生的眼睛,更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学会灵活观察,多角度观察,拓宽观察的视野,滋长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