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一小学张继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把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呢?
一、运用情境教学,诱发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应该是强烈而深沉的。而人的感情又是和认识紧密联系的,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的。因此,运用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根据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感知教材,从而激发情感,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1、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以“假想旅行”带入情境。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你游览过或了解我国有哪些美景吗?”学生回忆介绍后,我接着说:“尤其是我国南方有以山青水秀的风景而闻名于世的,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然后请去过桂林的同学谈观后感。之后,教师接着说:“现在,让老师作导游带你们去游览桂林山水吧。”采用假想旅行的方法,可以将孩子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情绪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利用直观教具再现情境。我国历史悠久,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见识少,想象力差。因此,有许多情境是学生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所以借助视频录像、幻灯、图画等直观教具再现情境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桂林山水》这课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接着在讲解中根据文字描述以勾勒画出板书,充分突击桂林山水的特点,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显示收集的视频录像,让桂林山水的美景逼真地呈现于学生眼前,由于图象是活动的,引人入情入景,同是画面,但一次比一次形象,既增加了课文的表现能力,又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秀丽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3、以语言描述来强化情境。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朗读,对学生的感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朗读应该是满腔热情的。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以教师对祖国强烈的爱的火种,去点燃学生心灵中爱祖国的火花。如:在朗读时,指点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感染到浩渺无边的大海有着动的、喧闹的动态美;再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水平如镜”,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另外,文中的排比名是重点朗读部分,我特别运用了师生接力读法,师读:漓江的水(山),生读:真……。这样透过包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利用语言文字,培养爱国之情。
小语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形象和爱国主义具体事件,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因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必须抓好语言文字的教学。
教学中要从具体教材的语言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考虑教学方法,将设疑、点拨、比较、讲解等多种方法结合运用,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的字、词、句、段来领会中心思想,从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运用情理相融,陶冶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情感上,因为孩子们的情感并非永恒的,它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做到情理结合。把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升华。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持续和深化下去,具备一定的自觉性。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总结全文时,可用课题作主语,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卖火柴的小孩子。”由于学生在讲读课文时获得了形象,就为完成这个练习项目作了铺垫,于是组成了多种内容不同的句子。……接着,可以进一步提示:因为是“冻死”,所以文中多处写了“冷”。你能找出课文中带有“冷”字的词句吗?于是,学生兴致很高,边默读边用笔勾画许多的情景。然后启发学生用“冷”字组成词句,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怎样。学生从自然界“寒冷的天气”讲到“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等。这样促使学生由情向理过渡,认识天气是寒冷的,而更寒冷的是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才会被冻死。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剥削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更加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为儿童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在儿童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切实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