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书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几种读书的方法,速读、精读、略读,甚至是啃读我都听说过,也都亲自经历过,以我为例,不当紧的文章我一般会速读、略读,比如杂志或者简单一点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类似于课标、新课程之类的专业理论书籍,我都是精读,因为读这类书往往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可大意;能称得上啃读的那就非跨领域的专业书籍莫属了,《少有人走的路》这套书,我就是花了快来两年的时间看完的,该书涉及哲学、心理学同时涵盖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恕我才疏学浅,只得啃读。可是“省着读”的说法还头一次听说,有意思。
省着读,即珍惜
不知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还以我为例,当我遇到好吃的时候,我通常会吃得很慢、很细,好让享受的时光因自己的细嚼慢咽而不断延长,而不是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果已进肚还不知其滋味。我觉得遇到好书,也应该这样,把它当宝贝,一点一点地慢慢读、细细品,这样才有滋有味。
省着读,即深入
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少了,并不代表时间就可以被压缩,我们要用看似多出来的时间将内容读得深入、透彻,不仅要读出字面的意思、作者的意图、你的感悟,同时还应关注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和作者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在纵横对比的过程中,将一本薄薄的书看透、看厚,在举一反三中丰富书的内涵,拓展书的外延,自己的视野自然也就开阔了。
省着读,即讲究
《三字经》有云:方读此勿慕彼,是说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看完这一本再看那一本,要善始善终,这是古人的讲究。心理学有个和“延迟满足”相关,科学家根据小朋友抵制诱惑的程度,给予他们不同的奖励,有些孩子忍住了对棉花糖的渴望,实验结束后获得更多的棉花糖。有些孩子则一下子就吃掉了,试验结束后除了他痛痛快快吃掉的那颗再无其他奖励。看书和棉花糖类似,遇到好的书籍,可以秉灯夜读、一鼓作气将其读完,很多人以为这便是真爱。其实不然,读书靠的是定力,需要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循序渐进地汲取大智慧,而不是获得旱涝不均,饥饱不匀的小智谋,这是中西合璧的讲究。
最后,想用我近期看到的一首小诗结束此文:
《爱》
“我爱你/不光是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书)在一起时/我的样子。”读书的女子最美好,读书男子最儒雅,读书的老人最智慧,读书的孩子最可爱。面对好书,让我们“省着点”读,好让这书卷气息弥久常新,真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