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六年级上学期开学之初,也就是xxxx年的9月份。
一天,班里的D向我反映看到A同学在英语测验时做了小动作,她垫在卷子底下的一本大书的封皮上写着许多小抄。他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A是班里很优秀的学生,我的得意弟子啊──作业从来都干净整洁,准确率极高,令人赏心悦目;上课听讲专注,发言积极;作文写得文采飞扬,几次语文考试卷面无懈可击,让我毫不犹豫地给了她满分;不仅语文,她各科成绩都名列班级前列……总之,是个很让人喜欢的好学生啊!可是告状者D言之凿凿,说是亲眼见到A搞小动作,并且还有其他旁证。
这一切让我陷入了思索──所谓“高处不胜寒”,难道是为了保住第一名的位置,她才做小动作?经过一番思考,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太大了。A的智商固然不错,可是关于正确对待考分的问题关乎对她情商的培养。如果她没有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勇气,害怕面对失败,这个弱点将会制约她的发展,严重点甚至可能毁了她的前程。近些年来,有关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偶尔一次考试失利而轻生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纸电视等媒体,闻者无不痛心扼腕。痛心之余,身在教育一线的我也每每告诫自己要多关注学生的情商培养,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出现那种心理畸形的现象。
我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鉴于A生性清高孤傲,自尊心极强,我没敢采取面对面跟她谈的方式,而是专门就严肃考风的问题面向全班训了一次话,其间我有意冲着A的方向语重心长地说,“有些学习好的同学不要把考试成绩看得过重,为分数背上沉重的负担。只要自己尽了力,即使成绩不理想也问心无愧;再说,考试就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的疏漏在哪里,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注意。如果为了考分而在考场上做小动作,那就是一种欺骗行为,那样得来的成绩不真实,也不是老师想要看到的!”
不久后,我们班照惯例召开了每学期开学之初的家长会。由于进入六年级,孩子们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初期,我那次家长会的主题之一就是请家长们关注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带来的心理方面的变化,多和孩子做有效的沟通。同时也希望家长在学习上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特别是优生,他们本来就对自己的要求挺高,应该让他们学得轻松些,也许效果更好。说到这一点时,我没有多想就信手拈来了A的例子。我说,“最近班里有学生反映A在考试时做小动作,我想是因为她太想保住自己的优生地位才那样做的。其实作为老师我当然希望学生考出高分,可同时我也不希望孩子把分数看得过重,好像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A本身是个很求上进的孩子,希望家长不要给她太大的压力,回去后多跟孩子沟通一下对分数的态度,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正确对待分数,做一个心理阳光的少年。”我是那样真诚坦然地用眼睛盯着A的妈妈说出了这一番话。当时说话的出发点完全是出于内心对这个孩子的爱惜,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可结果却大大超出我的意料。家长会结束后,A的妈妈气乎乎地跑回家把A叫到了学校找到我,在办公室A哭着说她从来没有在考试时做过小动作。A妈妈的举动让我始料不及,当时我感觉被动极了,真地后悔自己太草率,同时也的确没想到发自内心的真诚会被曲解。
更可怕的是接下来A的妈妈不依不饶。家长会第二天,晚上九点多,她打电话到我家里,说她要求翻了A的书包找证据的D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A公开道歉,她说她咨询了一个法律界的朋友,说D的行为是侵犯个人隐私的,如果他不道歉,她可以诉诸法律。我彻底被搞蒙了,那几天都感觉心神不宁,狼狈不堪。最后,事情以D的公开道歉草草结束。(也因为这样的公开道歉,反而造成了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议论这件事。后来又有好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在日记中向我反映他们的确看到过A考试作弊,而且不止一次。我想这是A的妈妈所没有考虑到也不愿意见到的结果吧。)因为我实在不堪A妈妈之扰,因为人际交往的现实让本身很较真的我不得不放弃了去坚持真理。这绝对是个失败的案例,至今我仍为自己的怯懦无法释怀。
今天把这件事写下来是对自己今后工作的一个警醒──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本想提高学生情商的我在潦草处理了这件事后提高的却是自己的情商──以后在家长会上说话一定要考虑周全,信手拈来的事例也要在脑子里多走个来回,不能张嘴就说,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结果也很可能走向我初衷的反面。
有人说,“教育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就用这句话来原宥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