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写下“明月几时来”
苏轼和儿子苏哲已经三年没有一起过年了。
“还有什么路要走”?
1076年至1082年元旦,
苏轼写了五首国庆诗,
其中三人以名字和姓氏称呼子游。
▲
“中秋节了,我要给哥哥寄一封信……”
1076年元旦,苏轼给父亲写信:
明月是什么时候?
1077年元旦,苏轼给父亲写信:
今年哪里可以看到明月?
1080年元旦,苏轼……好吧,看来这次他没有给父亲写信:
天下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1082年元旦,这封信也不是写给我父亲的:
水晶宫里,一击打破了笛子。
苏轼和苏辙算是真爱。
1076年的明月是什么时候?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元旦,苏轼在密州。
他写的“这篇文章”就是1000年后元宵节一到,沫沫圈就会上映的《水曲月头明月何时来》。
在此之前,苏时还没有和苏哲一起度过过六个国庆节。
为什么? 因为王安石改了法律。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开始实施熙宁变法,后来引起了无限争议。
公元1070年,苏辙因反对变法,出任郴州学官,离开汴梁。
公元1071年,他的表弟被贬出京后,他的大哥也被贬出京,到上海受审。
这一年,兄弟二人在郴州相识。
公元1072年,苏轼在上海,苏辙在郴州。
公元1073年,苏轼在上海,苏辙从郴州调任永州。
三年不见的苏时饱受折磨,苏时开始想办法搬到离苏哲更近的地方。
1074年,苏轼终于迈出了一小步,转移到了距离苏辙稍微近一些的密州。 一到密州,苏轼就爱上了密州城南一座废弃的高台。 他“砍伐安丘、高密树木,以修其断”。
这个高台就是超越的台。
这个名字是苏哲起的。
超然舞台上写下“水曲歌者何时有明月”献给苏哲。 当时,苏轼在密州,苏辙在永州,两人都在浙江。
1076年国庆之夜,苏轼像往常一样,呼朋唤友到超然台饮酒赏荷。 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苏哲。 酒友提到,儒家后裔孔周翰三年前曾在这个废弃的平台上题壁诗,感叹与亲友分离的十七年:
曲执已经十七年了,关系已经散了。
婵娟又见国庆节,仍照耀着客人的睡眠。
于是苏轼悲伤地挥笔,即兴写了两首诗:
这首诗被刻在坏墙上已有两年了,但逝者的风景依然如故。
就知道明年元旦了,我就枕着老公的枕头睡觉。
更邀请明月来年讲解,缅怀落寞的尹孟浩然。
去扣大队,犹如过屋,睡时摘枝惊鹊。
苏轼喝酒不多。
他自己在《东坡志林》中说道:
我弟弟子明只能喝三片蕉叶。 小时候看到酒杯就醉了,现在也能吃三片蕉叶了。
蕉叶是最小杯子的古称。 饮酒器中,以钟鼎最大,梨花蕉叶最小。
那天晚上他恐怕没喝多少酒,但他却喝醉了。 于是刷新屏幕的古代贺岁词就诞生了。
《水歌头》
明月是什么时候? 向天要酒。 不知天宫,今夕是何年。 我想乘风而归,却又怕琼楼玉宇在高处太冷。 徘徊揣摩影子,为何似在世间?
转至诸葛,低齐户,照无眠。 不应有什么仇恨,长久再见又有何妨? 人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 这件事在古代从来没有完成过。 农、月亮和新月。
1077年哪里可以看到明月
1076年底,苏轼即将再次迁居,奉命调往河中府,后又调往南京。
公元1077年,苏辙也改任专着左郎,后与留守北京的张方平一起担任署书的应天府判官。 其时,苏轼出知湖州。 兄弟二人在澶浦相识,一同抵达南京。 苏哲一呆就是一百多天。 2月16日离开南京,前往上海(现山东济宁)签署判决书。
这是分开三年来,兄弟俩第一次聚在一起过年。
这三年是两兄弟一生中分开的第三年,也是最长的时间。
苏轼和苏辙都为庚申国庆写诗,当时距离多,聚会少。
苏哲写道:
《水调歌头新乡国庆》
离别已久,七夕共度国庆。 今年东武今夜,明月满忧。 不料,彭城山下,同清河古汴,舟载钦州。 宣传助清赏,鸿雁自汀州。
坐于正中的客,翠绿羽毛,紫色七秋。 苏娥是个无赖,她西行从来没有为任何人留下过。 今夜清尊迎客,明晚古梵水衣仍照离游。 惟恐与王灿同,与永登楼相对。
苏轼写道:
《阳关音乐新春月》
晚云聚集尽溢寒意,银人默默转动着玉盘。
今生夜不好,今年何处得明月?
你觉得短吗? 等一下,苏轼还写了一首长诗:“中秋见月子游”
明月未出,山高水长,梅花生瑞光。
一盏未尽的银光涌出,乱云如崩浪般崩散。
凡为天君洗眼瞳者,必用飞鸣河千株石斛水。
于是凌冷冷的看着世人,无法怜惜我。
东北方的火星像一颗抛射体,角尾如龙。
今夜,你的眼睛是看不到的,更别说是萤火虫在对抗寒冷了。
谁扬舟古汴,锦溪之夜由鱼变龙。
失意无心追波逐浪,时时赴节唱歌板。
青萤已去,前山不转,浪风再起,怎能再坚强。
明月易落人易散,归来更要饮酒。
殿前的月光愈发清亮,喉咙凉了,草叫露。
卷帘门推开孤独悲伤的人们,窗下只剩下咿咿呀呀的老人。
南都搞不耻穷,多少人赋诗对月。
晋人事随日出,忽有瑶台客梦。
此生一夜,纵使无限流连,也将是明夜的孤帆水站,依然照耀着离友!
第1080章 世界是一个大梦
1079年元旦,苏轼既没有和苏哲一起喝荷花,也没有和同事熬夜喝他的小蕉叶杯。
那年国庆节,他伤心地在押解途中,一天后前往北京入狱。
说来话长。
三月,苏东坡从南京前往徐州。 他想写一个例程《湖州感谢表》。 虽然只是一个形式,但却道出了过去奴隶政绩的缺乏。 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一路走来。
我又老又笨,陛下应该换一件新的。
(皇帝知道他愚笨不合适,所以不能追随新人;如果观察他老了,不闹事,也许就能牧养老百姓了)
这里有几个梗稍微解释一下。
王安石变法时期,保守派与维新派斗争激烈。 两派的领袖分别是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位宰相。 由于后者给前者寄了一封长信,上面写着“盛世”两个字,所以“盛世”就成了攻击维新的成语; “新晋”是对王安石推荐的新人的贬义词。 效果”。
于是御史台御史引用“新进”、“盛世”等字眼,说苏轼“欺骗清廷,狂妄自大”。
经过四个月的勤奋研究,督御师台的邢书玉从已出版的《元丰虚天苏子瞻学士钱塘文集》中查找章节节录,奏出弹劾苏轼的居心不良:
“得子声好,留城一年半”,是嘲讽那些膨胀苗迁的官员;
“读万卷而不读法,使王、尧、舜无术”,是在班试中嘲笑县吏;
“东海若知其意,当教斥卤改桑田”,是嘲讽朝臣兴修水利;
“岂是闻绍忘味,五月来食无盐”,是对朝臣严禁盐的嘲讽;
...
等等,御史们激动了,声称这么一个腹黑之人,怎么能当臣子呢? 必须立即斩首,立即立即,立即处以阉割。
女婿王沉看到消息,赶紧送信给苏哲,苏哲拿着鞭子派人去通知苏轼。
清廷派来的钦差大臣皇甫尊与苏辙的人同时出发,但苏辙的人先到了。 苏轼知道这个消息,立即请了假。
皇甫尊到来的时候,都督县衙的人都慌了。 苏轼不敢下来,便与判官商量,判官道:“事已至此,我们也无能为力,只好出去再说了。”
苏时一听,打算出去。 祖无破立即提醒:“外套,外套。”
于是苏轼立即穿上官服靴子,下来见皇甫尊,说道:“乞归我家。”
皇甫尊平静道:“没那么多。” 但苏轼却被要求立即出发。
路过南京河和太湖时,苏轼想到了自己潜水。
再想想,如果我真的跳进水里,会给儿子带来麻烦。
于是一路惊慌,挨到了京城。
最终,苏轼只愿意承认“为赢得童声,留城一年半”是对青苗法的嘲讽,“难道是因为闻到了味道而忘记了,最近五月的食物没有盐了”是对盐法的嘲讽。
拖到24日才承认“东海若知其意,当教斥卤改桑田”,批评清廷水利。
28日承认“读万卷不读法,君尧舜无知”是对县官的嘲讽……
审查员彻夜未眠进行审讯。
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苏轼恍惚地给苏哲写下了“世世代代与君为兄弟,来世终归”的凄惨句子。
苏哲收到诗信后,伏在书桌上抽泣,却拒绝接受诗信。 按照宋朝的规定,苏辙如果不接受像苏轼这样的诗信,就必须上报朝臣审查。
神宗看完信后,心中产生疑问。
与此同时,身患绝症的曹皇帝也出面干预。
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曰:“若有圣人天下,岂会杀戮有才之人?”
此前被苏轼称为“奸恶”、“小人物”、“新人”的章惇等维新派大臣纷纷上书为苏轼求情。
宰相武宠坦言:“曹操的怨恨可以容得下糜衡,皇帝难道容不下一个苏轼吗?”
于是到了12月29日,终于有了推论:苏轼被贬黄州,任屯田副使,但不准效忠地区,无权立公文。
这就是苏轼一生著名的“乌台诗案”。
公元1080年元旦,苏轼在黄州写下《西江月大梦与世事》。
天下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幕降临,风离开走廊。 看眉毛和太阳穴。
酒贱客少,月光常有云障。 新的一年谁来分享孤独的光芒。 带着怨恨向北看去。
1082年水晶宫,一吹吹断了笛子
此后两年,苏轼在黄州。
公元1082年,苏轼修建“东坡雪堂”,这是他自称东坡居士的开始。 这一年,他四十七岁。
东坡心中的怨恨和痛苦,说不上有多深。 画史上著名的《寒食帖》就是在今年寒食期间写下的:
我是黄州人,三顿冷饭都过了。 每年我都要珍惜春天,春天走后我才不会后悔。 ……君门深九层,墓地千里之外。 还打算哭,路穷,走不起。
君门深九层,君恩千里!
但我能做什么呢?
宣和六年(1082年)元旦,苏轼在黄州写下《念奴娇新年》:
从高处远远望去,可以看到万里长空,万里无云。 桂花魂飞,光射处,秋绿浸寒三日。 玉宇琼楼,往来六安,人在凉凉国。 山水如画,烟木栩栩如生。
醉时拍手狂歌,举杯邀明月,遇影成三客。 风露中徘徊,不知今夜何日? 他本想乘风,却又回头,何必骑在鹏的翅膀上。 水晶宫里,一击打破了笛子。
同样是玉宇琼楼明月几时有谁写的,同样是在闲逛,同样是举杯邀月,同样是随风归去!
——然而,五年后的东坡居士却比十年前的苏子瞻更加孤独和豁达。
他终于能理解离别,不再执着于完美。
终于可以接受这份宁静,不再沉迷于辉煌。
他告别了以前那个多刺的自己。
与不完美的世界和解。
这就是不幸的“乌台诗案”,对他来说是一份幸运的礼物。
面对此后人生的坎坷,他终于能够平静地说:“无风无雨明月几时有谁写的,无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