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文综合实践

  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文综合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笔者根据儿童心理学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时机。

  有一天,我和学生都在神情专注地进行着教学活动,忽然一只蜻蜓煽动着透明的翅膀“闯入”了我们的“地盘”,顿时孩子们的思想和视线立即被迁移。面对这种偶发事件,教师不同,处理也会迥然不同。有的可能会以命令的语气拉回学生的心思;有的可能会轻描淡写一句而后继续原来的教学进程;有的可能会装着不知而继续进行自己的活动;还有的可能会放下课本,加入孩子们的队伍,用同样好奇的目光去追寻“入侵者”,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让孩子回家写观察日记,第二日来和同学分享。

  是呀,学习是为了过更有益的生活,而生活则是一种实践。最后一种处理办法更为贴切,因为学生对蜻蜓的注意是一种无意注意,相比之下,无意注意比有意注意更有效,无意注意的源泉之一就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趣,它是大脑皮层对某种刺激所作出的积极兴奋的反应,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激发学生新的健康的兴趣。最后一种处理办法利用学生的兴趣不留痕迹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二、借助节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每一个学期都会逢上不同的节日,但是学生对各种节日的印象并非深刻。因此,我把与节日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节日来临的时间里进行教学,并结合文本开展相关活动。如“教师节”来临前,我正好和学生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学xxx文,引导孩子向老师送礼物,并且对礼物有要求:必须自己亲手做,不能向家长要钱,这是实践活动之一。然后我还适时出了一期以《园丁赞》为主题的黑板报,开了一次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记住了教师节,感受到了教师的辛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综合其他学科,培养自主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有这样一条建议:“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有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倒数”时,就引用了汉字的造字特点:“吞”的倒数是什么?这样别具一格的引导方式会在瞬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只要我们留心各科教材,其实它们都有共通之处。《品德与生活》每个主题都有“交流”、“写话”,《美术》里的图片欣赏,如果没有语言的积淀,没有细致的观察,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做一个实验也需要读懂实验步骤,所以语文知识无处不在。但是不敢保证每个孩子都对语文课本感兴趣,不过每个孩子一定都有他感兴趣的事物。我班就有这样一个特例:刘登飘同学从来就不喜欢背书,但他却对讲故事情有独钟,而且都是从磁带上学来的,我给了他自由展示的空间,他也给了我惊喜——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识字教学也可以发挥孩子的自主实践能力。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孩子的前置性识字就是一个实践活动,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自己喜欢的生字:有的用生字说一句话;有的把生字带到歌中唱;有的用生字画画、编谜语等。教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识字空间,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喜欢的学科知识愉悦识字岂不更好、更妙?

  与其他学科融合也要注意趣味性和可行性。一年级美术里有一课的内容是“东西南北”,孩子很喜欢玩,于是我将“东西南北”里的每一面都写上文字,要么是古诗题目,要么是动词,要么是词语,还有诗句、动物、人物等。玩伴点到什么就要说出或做出相应的内容。如:点到“李白”,可以背他的诗;点到“天”,可以组词或指出事物;点到“小猫”,可以学叫声或比比动作……这个游戏适合任何学生,将其用于调节课堂或课间活动都不错,在其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用语文,而我们是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了语文实践的,其实践能力是随着不断的学习逐渐提高的。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辩论会、家庭联欢会……在活动准备的这个过程时间里,可以培养孩子的搜集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则可以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TAG标签: 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