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科学实验重要性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科学需要实验,学习科学也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以往主要为验证理论和配合理论教学而进行科学实验的观念,重新认识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实验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主要条件。教师在实验教学时,不但要注意鼓励学生的直观兴趣和操作兴趣,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只有形成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才能推动和促进学生发挥实验学习的能动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以引起学生的直观兴趣,除尽可能完成课本中要求的演示实验外,还可补充一些现象更加生动、更加新奇的实验。如我在进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中时,补充了一个演示实验,达到了较好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在圆底烧瓶里装入约三分之一的水,瓶口处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防止漏气。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过一段时间,烧瓶里的水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过程。水蒸气经过导管,遇到冷的玻璃杯,变成小水滴落下,水又由气态变成液态即液化过程。通过该演示实验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而且说明气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也较形象地演示了云、雨的成因。
又如:在“大气压的存在”教学中,除演示课本中的覆杯实验和压扁易拉罐实验外,又另外补充了几个趣味性的小实验,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一、将粗试管装满清水,再把空的细试管慢慢插入粗试管内,并让它留出三分之一在外面。用手扶住细试管,把粗试管倒过来,放开手,细试管不仅不落下,反而逐渐上升,最后几乎全部进到粗试管里面去。(提示:两只试管粗细相差不宜太大,以细试管刚好可以在粗试管内上下自由移动为宜。细试管内壁最好涂上颜色,以示区别。)
实验二、有“磁性”的玻璃杯实验:先把吸水纸弄湿,再把短蜡烛放进其中一个玻璃杯,点燃蜡烛,迅速地把湿润的吸水纸盖在玻璃杯上。最后小心地把另一个玻璃杯倒扣在第一个玻璃杯上。一小会儿时间后,蜡烛就熄灭了。提起倒扣在上面的杯子时,下面的杯子也会跟着上面的杯子一起被提起来。(提示:两个玻璃杯大小要一样,杯口要平,倒扣时两只杯子的杯边应是紧贴的,不留任何空隙。)
学生在产生直观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应让他们动手在实验中解决一些与自然现象、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向着持久的方向发展,形成稳定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解释石笋、钟乳石的形成。由于学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通过实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这使学生不仅对实验保持了极大的兴趣,也使他们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内容产生了浓厚且持久的兴趣。
二、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实验是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最有效的手段,例如在介绍排气集气法时,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使刚熄灭的纸所产生的烟充满集气瓶,用可见的烟代替无形的空气。用充满烟的集气瓶收集气体,如收集H2,随着H2的导入,可观察到上方瓶底部分先变为无色,同时烟从下方瓶口排出,无色区逐渐扩大,这一实验情景非常形象直观。又如,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同样可以观察到烟从瓶口上方被排出的情况。通过这样改进过的实验,能有效地说明向下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的原理。
实验不但能为学生掌握知识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而且也能为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及知识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情境和机会。学生初步形成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比较肤浅,不够准确,体会不深,容易遗忘。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丰富、充实和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学生不仅用实验验证了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离子的知识,还通过实验观察电极表面现象(例如有气泡生成),深刻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有新物质生成的客观事实。
三、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第0章中的第三节就是“什么是科学探究”,足显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而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无疑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变幻莫测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实验中获得的实验事实、实验数据、实验条件等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素材;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刻、全面地思考探究问题,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主要是两种类型,一是写出了整个的探究过程,如:探索铁钉生锈的条件、燃烧的条件、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等,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书本中列出的过程去做,就能够得到结论,达不到探究活动的真正目的。而另一些探究课题虽未写出探究过程,且课题内容也较新颖,但就我们农村学校的现状而言,因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很难真正付诸行动。如:高速公路上发生车辆追尾相撞事故的原因调查、船舶载重线与载货量的关系等。
鉴于以上原因,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课本要求,可以另外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探究课题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只要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注意事项等,探究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包括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等,教师只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使学生不再是操作工,而成为真正的创造者。如我在“二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中,提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反应原料的探究”和“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两个课题。
学生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实验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运用实验检验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科学家在科学探究中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实验之于科学的作用犹如水之于人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实验教学,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努力设计新的实验,以适应新课改下科学教学的需要,培养知识型和技能型皆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