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的时候,我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食用油很慢或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二、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教师用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玩具、文具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风铃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出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
三、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学习空间。学习了《油菜花开了》以后,我设计了一份实验表格,把学生带到省农科院蔬菜基地实地观察油菜花的花萼、花瓣、花蕊(雄蕊、雌蕊)各自的数量,并填好表格。蔬菜基地是学生课余生活非常关注的一个地方,观察研究这些开花的蔬菜,学生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都欣然圆满完成了任务。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