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港珠澳大桥上的另一个大叔,他是南京人

清晨5点,天色微微亮。

林铭叔叔又开始了每天的晨跑。

千万个日日夜夜不间断。

脚下是他主持修建的七澳大桥。

不远处,伶仃洋上,是他主持的又一座港珠澳大桥,他主持酝酿了14年,今天终于迎来C位亮相。

早上9:00,看着首班车缓缓驶上大桥,他深吸一口气。

掌舵港珠澳大桥岛内隧道工程建设的他,终于可以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了。

林铭的爸爸是南京人,妈妈是扬州人。1960年代,他们被调到兴化工作。

妈妈在兴化肉厂当会计,爸爸是厂长。

“文革”期间,他们全家下放到兴化农村。

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林铭兄弟住在别人家,他们的父母住在一间小茅草屋里。

林铭,1957年出生,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

林铭(左一)及家人早年与父母合影

他当了三年农民,当了四年工人。当他拿着锉刀和锯子,学会了铆钉工和起重工时,他从没想过这些手工技能将来会用来建造桥梁。

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时,他还只是化肥厂的一名工人。

20岁的他万万没有想到,30年后,他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的总工程师。

因为马上要开始新项目了,领导找他:去西安交通大学培训。他问:多久了?

半年。

也就是这六个月,让他完美的错过了高一,而比他小四岁的弟弟林红也在这一年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他的学长。

港珠澳海底隧道_港珠澳隧道_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

回来后,林铭积极准备明年的高考,终于在1978年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步入了大学的大门。成为南京交通学院(2000年并入东南大学)港口水利建设专业78级学生。

1981年,林铭毕业后分配到交通部第二航空局。

此时国内港航工程建设薄弱,内陆二港务局举步维艰。

时任交通部副部长的黄振东指出,交通建设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必须在大型桥梁建设领域做出成绩。

此后不久,实际由交通人自己承担的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桥——湖北黄石大桥开工建设,二航务局也参与了建设。

黄石桥

当时,林铭作为“第三梯队”的后备干部,担任局组织部副部长,错过了黄石大桥的建设。这也成了林铭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90年代初,二航局在水工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走投无路,弃水登陆。

二航务局作为工程分包商,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海经济特区,参与了珠海大桥的建设。

林铭清楚的记得第一次来到特区的时候:

在广州,他和同事上了个体户的车,多次被“倒卖”……最后被扔在拱北口岸。

打听了一下,距离他们要去的磨刀门码头还是比较远的。他们在路边小店吃了一盘豆腐和一盘青菜,花了十多块钱。最后,他们终于了解了当地。在众人的讲解下,我们乘坐两辆摩托车到达了目的地。

没有多少经验,林铭作为项目经理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珠海大桥。

他很紧张。

为了完成现在看来完全“小儿科”的水下2.2米桩基,主任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1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到现场开三四次会议研究……

在摸索和学习中,林铭的团队完成了这一珠海人至今引以为傲的贯通珠西的重要工程,创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辉煌。

夕阳下的珠海大桥

然而,在珠海经济特区第二座跨海大桥——七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他却遭遇了严重的“滑铁卢”。

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_港珠澳海底隧道_港珠澳隧道

珠海大桥一战的胜利,让二航局在珠海迅速扬名。

1992年底,在珠海淇澳大桥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中,在政府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二航务局成为总承包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中标。一口气中标。

作为项目总经理,林铭胸怀大志。

但生活不易一帆风顺,淇澳大桥工程进展得并不顺利。

跨海大桥建设经验缺乏,技术装备落后,工期延长,资金紧张。该项目历时8年。

作为项目的第一任总经理,林铭一辈子都因为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开个好头而愧疚不已。

淇澳大桥

当时的领导告诉林铭,工程就像战场,在战场上以胜负论英雄,在工程上以成败论英雄。

知耻而后勇,尽力而为。

二十年后,同样的地方,林铭成就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荣耀。

90年代中后期,泉州刺桐大桥开工建设,林铭担任施工党领导班子组长。

这个项目让他重新焕发了活力,斗志倍增。完成大桥主体施工仅用了16个月。大家都很佩服这个不到40岁的项目经理。

之后,他又承建了武汉三桥。

那是他第一次负责跨长江大桥工程。越是有经验,他就越是谨慎。

也开始去别人的网站学习。

他在江苏考察学习时,感觉车子一过江苏边境,立马就稳了,舒服了:为什么车子没有跳下路桥?先进的建设理念在哪里?

参观江阴大桥时,林铭带着大家从模板到桥面现浇防护墙。他仔细询问,仔细研究。

他在江苏的求学,直接影响了他后来在润扬大桥的工程实践。

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_港珠澳隧道_港珠澳海底隧道

润扬桥

直到润扬桥北塔的建造过程中,林铭他们才真正成熟起来。

回忆起160米高主塔的爬模施工,林铭说,当时最头疼的是找不到高空作业工人。

因为北方的水工施工人员很少在这么高的地方工作,别说干活,就是站在上面都觉得头晕。

他们主动向德国人请教,耗资700万元,成功创新采用液压模板,标志着我国桥梁施工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进入21世纪后,林铭历任南京三桥副总指挥、工程处长、总工程师。

角色的转变,让林铭对桥梁施工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005年任中国路桥集团总工程师,同时启动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

2011年,港珠澳大桥岛内隧道工程开工。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林铭带领4000多名中交建设者大显身手,一心报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本人也获得了“2014年度十大感动交通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成长为真正的大国工匠。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集桥、岛、隧道于一体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全长55公里,其中世界最长沉管海底隧道6.7公里。

也是世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

英国《卫报》称其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专业人士称其为交通工程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史就是中国造桥史。

事实上,在近代,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全面衰退,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再见到中国人的名字。

国内的一些现代桥梁,都是靠外国人的帮助建造的。

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建的;

港珠澳隧道_港珠澳海底隧道_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

安徽蚌埠的淮河大桥是英国人修建的;

黑龙江的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建的;

广州的珠江大桥是美国人设计建造的;

我们原本引以为豪的造桥技术,在现代根本抬不起头来。我们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称号,却造不出一座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桥梁。

西方人甚至曾断言:“中国建不起钢桥!”

那时,我们的造桥技术只能靠自己的提高。

当我国著名的造桥大师茅以升要在钱塘江上建桥时,外国人嘲笑他说:“能在钱塘江上建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诞生!”

茅以升辛辛苦苦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钢桥钱塘江大桥。

然而,仅仅建成98天,日本人就来到了这座城市,为的是阻止日本人快速渡河

疏散难民后,茅以升只好炸桥。

在大桥被炸毁的那一刻,茅以升说:“我的心好痛,就像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

图:茅以升建造的钱塘江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修桥修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是当时的中国没钱没技术。1961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把建桥的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建桥的工人吃不饱,穿不暖。

除了贫穷,造桥技术也很落后。武汉长江大桥钢梁拼装两个月后,发现固定的上万颗铆钉全部不合格。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间,在为200多米高的主塔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突然发生故障。混凝土,全部凿出并重做。

因为我们没有技术,没有经验,走了很多弯路,重塑了无数次自己。

港珠澳海底隧道_港珠澳隧道_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

今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的河谷、河流、海峡之间逐渐架起了坚固的桥梁。

时至今日,我国的造桥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除了让世界惊叹的港珠澳大桥,世界十大桥梁中我们占了8座。

我们占了前 100 名桥梁中的 80 多座。

从2009年世界第六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巴陵河大桥,到2016年世界最长悬索桥四渡河大桥,再到现在的珠港澳大桥。

十年间,林铭瘦了四十斤。

10年来,林铭经常不能回家,林太太只能在有限的假期来珠海看望他。

他熬过了无数个夜晚,但也有熬不过的时候。

在安装E8沉管的关键时刻,林铭鼻腔严重出血,情况十分危险。

于是在做了两次全身麻醉手术后,他马上又投入到安装工作中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医生只好跟着他上船。

这么多年来,林铭一直保持着晨跑的习惯,每天早上五点钟,每天跑十公里。千万个日日夜夜不间断。最长纪录是46.3公里。

2017年的最后一天,港珠澳大桥主体灯火通明。第二天凌晨4点30分,林铭从港珠澳大桥桥头出发,在灯光下跑了29.81公里。

这是港珠澳大桥主体的长度。

这几天,荷兰狮子大嘴巴的往事,因为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刷屏了。

起初,林铭他们在荷兰找了一家公司,希望用世界上最好的技术,把我们的沉管隧道连接起来。

但是对于这项技术,荷兰人要价15亿元,我们提出3亿元。我们不想全部买下,只要荷兰人教给我们最不确定的最危险的部分。

但是,荷兰人还是不以为然,他们还当面唱给我们谈判的人听,说我们应该多求福。

不过,还有一件事大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