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有幸到常德五中学习和参观,在历时一天的考察学习中,我们先后听了一堂音乐课和一堂生物课,还听取了该校何校长关于特色办学的工作报告,并实地参观了常德五中的特色办学及文化氛围。虽然这次考察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常德五中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颇深。通过学习和多年的实践,我疏理了自己的思绪之后,使我对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觉得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语文要注重学生的读、说和写,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美:即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科学学科(理化生)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数学学科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等等。这些学科的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一样,他们的教学模式能够是一个模式吗?
再者,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也要多样化,就拿生物课来说:上理论课我们可以比较自然地使用我们目前的这种“三主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上实验课时,我们用以下这种教学模式也许更加有效: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3)动手实验,记录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表达交流,完善方案。
还有同一课型不同内容的课,所采取的模式也会有区分。就拿“小组合作讨论”这一环节来说,首先拿来讨论的问题肯定是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果这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估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何必多此一举呢?再者,不同层次的班级,所采取的模式也应该有区别,有些班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多一个讨论的机会,无疑就是多给了他们一个放松的玩的机会,根本就“讨论”不出什么结果。对于小组合作式学习,也是如此,就像我们学校的初中部,重点班远远多于普通班,留在普通班的学生综合素质强的没一个“漏网之鱼”,而双差生相对来说更加集中,即便是其中有少数习惯好一点的,有的学习能力不行,有的组织能力欠缺,即便挑出了十几个所谓的小组长,那么每一组的局面无非就是“三懒夹一勤”,最终结果是这“一勤”受害不浅,“三懒”得不到任何帮助。对于重点班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三勤夹一懒”的局面,受小环境的影响,“懒”的不“勤”也得“勤”,这样确实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还有,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本就彰显不了老师各自的教学风格,这未免对老师的创新也是一种无形的灭杀。
所以,学习回来后,我就一直在深思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