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篇文章标题,我不由得就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什么呢?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可见,游刃于复杂的教育现实,首要的是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开阔眼界,洞悉自己从事的领域。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个渴望游刃于复杂的教育现实中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注重学习,那只能是井底之蛙,只能被种种的教育现象所迷惑,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游刃于复杂的教育现实,就必须勇于实践。有个成语“游刃有余”,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梁惠王有一个厨师,他的名字叫庖丁,以宰牛的技术很高明而闻名。有一天,梁惠王去看他解牛,技术十分娴熟,进刀之迅速,出刀之利落,都让梁惠王看了以后极为赞叹。梁惠王问他为何如此神奇,他说:“我的技术高超,不只是因为熟练,而是由于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摸清了牛的骨骼结构,所以,我这把刀虽然用了十九年,解剖的牛已有几千头,可是刀口还是像新磨过的一样锋利。因为牛的骨节之间是有间隙的,而刀刃是磨得很薄的,用很薄的刀刃来分解有间隙的骨节,当然是宽绰而有余地的了。”面对复杂的教育现实,要想做得游刃有余,就得像庖丁解牛一样多多实践,一年、两年……十九年过去了处理起种种教育问题怎会不得心应手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