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九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总结材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脊梁,是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035人,教职工126人,专任教师10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50人,目前有湖南省特级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3人,教师中有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不断的发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善做法,改进措施,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性。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突出,不学习,不读书,不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是教学任务重,其二是待遇不高,其三是没有幸福感。普通高中教师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教学的任务重;相比同学历毕业的其他同学的收入,教师的收入不高;普通高中扩招后,学生的质量下降,教师教学的成就感不强,没有职业的幸福感。
2.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
我校部分学科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梯队建设。尤其是历史和物理学科,历史学科6位专任教师,年龄最小的39岁;而物理学科7位专任教师,1位专职实验员,40岁以上的6人,80后2人。
(2)性别比例不合理
我校102名专任教师中,有49名男教师,53名女教师,男女比例接近1:1。但部分学科男女比例不协调,尤其是男教师偏少。如:音乐专任教师全部是女教师;政治学科5名专任教师中只有1名男教师;英语学科13名专任教师中只有2名男教师,而且年龄偏大。
二、主要的做法与措施
1.以人为本,理念提升
学校科学规划未来发展,经过细致的讨论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对我校原办学理念—“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进行了提炼和升华,提出了“让每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此理念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师生的幸福学习、工作,促进师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此理念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是给教师提供发展的舞台。学校、教师、学生是一个学习、发展的共同体。教师的发展是这一共同体发展的先决条件,构成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尽可能地为每位教师提供适合需要的发展平台,成就每一位教师,使教师在自己的教育人生中获得社会的尊重、学生的爱戴,让每一位教师安居乐业,有尊严的生活。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打造精致校园环境。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块地,每一面墙,美化校园,提高校园品位。在综合楼的走廊墙壁上精心挑选了全校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打造“走廊文化”;通过向全体校友发出号召,精心打造“校友林”;在醒目位置制作“笑脸墙”,为师生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是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投资十万元完成博雅轩“教师书吧”建设,在教学大楼内设置多个无线上网点,建立多处“图书角”,精心营造“书香校园”环境。每年定期通过举办教师论坛、专题讲座等方式,扩大教师视野,近3年来,学校先后聘请李镇西、肖川、郭元祥、丁榕等十多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与社区内方九小学、田心中学合作办学,参与社区活动,校园文化与田心社区文化相互融合,营造学校-社区-家庭文化大氛围。
2.建设学习型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加强常规管理
(1)建立了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制度
为了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我校建立了建立了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读书、研讨、检查和考核。读书是教研组、备课组一周进行一次教研组的读书活动,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常识的书籍的阅读和相关学科专业杂志的阅读;研讨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教学的研讨;检查是教研科定期、定点检查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并有详细的记载;考核是教研科根据常规检查的情况和教研组取得的成绩,对教研组进行综合考核。
(2)鼓励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特色活动
为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我校结合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校本选修、学生社团等开展特色活动。我校教师结合社区和株洲市的实际,开展了《田心社区公民环保
意识现状调查研究》、《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企业精神调查报告》等研究性学习;开设了《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中的经济学》、《桥牌初中级班》等课程;建立了国学社、文学社、志愿者社、日语社、街舞社、心理社、排球社、动漫社、书法社等学生社团。通过以上活动,使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积极鼓励、推进优秀教研组的建设
为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我校积极推进优秀教研组的建设。2011年,我校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等4个学科申报株洲市学科基地。其中,数学、历史学科申报成功,并成为株洲市首批学科基地。我校努力将基地办成一个优秀的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组织,使其成为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的学科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科课程资源、学科教学交流和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