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校黎族传统技艺黎锦校园实践课工作总结
我校自参加“黎族传统染织绣技艺实践课”项目学校以来,严格按照《海南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利用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把这项“黎族织锦技艺”的传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是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黎族黎锦技艺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价值,更是认识到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二是认识到传承历史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今天物欲横流的功利化时代,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慢慢地侵蚀着我们的儿童少年。开展第二课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地疏导学生学习上的压力;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辨别真善美、远离网吧上不良游戏和不雅视频,弘扬民族正气。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黎族织锦实践课有效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少先队活动和少年宫活动中来。
一、把黎族织锦实践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效结合
1、开展全校师生读书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论语》等开始,到中华大家庭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古老手工艺等,让师生们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培养对中华优秀文化、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社会发展、健康教育等的宣传。让师生们知道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和悠久历史文化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而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首先要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趣,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要从德育开始在素质教育中落实。
二、把黎族织锦实践课和素质教育有效结合
1、黎族织锦实践课和学校少年宫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都是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组建的兴趣班。少年宫开展的兴趣班是由本校的教师担任辅导员,所以课时都安排在周二、周三、周四下午的第四节课;黎族织锦实践课是由外聘的传承人辅导,所以课时安排在周一至周四,这里就存在周二、周三、周四碰课的情况;由于教室少和照顾到个别学生兴趣爱好多样的原因,织锦兴趣班的学生人数是不固定的,周一学生随到随学就会照造成有时候织锦工具不够用,看的人多操作的人少,所以织锦工具少不利于黎族织锦实践课的广泛开展。又因为不时要交换教室,也不利于少年宫活动的开展,所以辅助人员做了很多的协调工作,使得这些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
2、黎族织锦实践课的辅导员能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她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学于即用,把兴趣班分成两组,有基础的带两名学员,已学学员操作、两个初学学员旁边观看,然后按顺序轮换,辅导员也是一组一组地进行辅导。更可喜的是,辅导员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她态度和蔼可亲,有时辅导织锦技艺、一边讲诉着黎族人的古老故事,很有亲和力,学生进步很快。
三、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1、黎族织锦实践课开班以来,在xxxx年保亭县嬉水节黎族织锦(学生组)比赛中荣获一个优秀奖,xxxx年世界非遗日暨“海南省第七届黎族织锦大赛(学生组)”,我校的三位学生荣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2、因为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并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评价,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学校也把织锦班取得的成绩作为推动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技艺的典范事例大力给予宣传。
3、由于学校的功能教室太少,黎族织锦班与少年宫活动经常碰课,上课地点要经常变换;织锦工具准备不足,学员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黎族织锦实践课的经费不足,想做的事情做不了。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唐诗三百首,海南省,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