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这是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落月瞬间。
2020年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这是12月2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
回顾嫦娥五号这举世瞩目的23天,人们一面为它惊险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为它不断传回的一条条捷报而欣喜和感动。人们将永远铭记,2020年底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人类为什么会想到要登陆月亮?
其一,月球是研究地球起源与演化的“最佳标本”。
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和地质活动,岩石受损程度小,在那里研究月球岩石相当于研究地球39亿~40亿年前的标本。探索月球可了解许多地球早期信息,如地壳和地表等,有助于人们认识生命、地球、太阳系以至整个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历史,了解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另外,在月球上建立多学科实验室可以对月球进行全面研究。如果月球实验室与地球上的科学设备并用,还能对地球进行全球性研究,使人们从独特的角度对地球进行全面、深入了解。
月球表面具有高洁净和弱重力特征,这对天文观测来讲是无与伦比的条件。在月球上建立大型月基天文台和其他科研基地,比在地球上更方便,加上月球的地质活动比地球弱得多,对望远镜的观测影响很小,这对天文观测来说尤为有利。
其二,通过探月工程可推动相关科研和产业发展。
探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开发复杂的探月科学技术,可以带动和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并推动多学科交叉、渗透、共同发展。在这方面,人类早有收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通过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带动了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新型计算机、遥控作业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集群的发展。后来,该工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遥控作业等许多技术成果陆续转为民用,促进了科技与工业的整体发展与繁荣。20世纪末的10年,美国能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派生出的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探月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
其三,探月可以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
月球上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已知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5种地球上没有。月球上有丰富的钛、铁、铀、钍、稀土、钠、钾、镍、铬、锰等矿产,仅月海玄武岩中就含有可开采钛金属至少有100万亿吨。
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月球表面的月壤中有大量通过太阳风吹来的氦-3,这是一种安全、清洁又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用它进行核聚变发电可提供便宜、无毒和无放射性的能源,被科学界称作“完美能源”。目前据保守估计,月壤中有100万吨氦-3,用来发电可满足地球1万年的能源需求。正因如此,月球被誉为21世纪的“波斯湾”。
此外,大量探测表明,月球两极有大量的水资源,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未来,随着人类利用月球资源能力的提高,月球有望成为人类飞向火星、开展深空探测的一个天然航天港。一方面,月球上的水资源可以为航天员提供月面生存需要,同时,还能分解成氧和氢,转化为探测器的燃料。另一方面,将月球作为深空探测的前哨或中转站,载人飞船或空间探测器只需很小的推力,就能摆脱月球引力前往其他星球。据一份报告称,如果将月球作为载人火星探测项目的中转站,每年能够节省大约100亿美元的开支。
最后,探月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通过实施探月工程,都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器,并取得大量科技成果。至今,我国已先后发射嫦娥一号、二号绕月探测器,嫦娥三号、四号落月探测器,再入飞行返回试验器。未来我国还将发射嫦娥五号、六号月球采样返回器等月球探测器,期待探月工程取得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