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口头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本文关键词:口头语,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口头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本文简介:中学生口头语研究性学习报告时间:2012-1-299:43:53来源:2009年9期教育探索作者:王月琛——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摘要]使用口头语时间是中学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使用情况反映了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但目前还没有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去进行研究,从而及时了
中学生口头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本文内容:
中学生口头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时间:2012-1-29
9:43:53
来源:2009年9期
教育探索
作者:王月琛——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
[摘要]使用口头语时间是中学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使用情况反映了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但目前还没有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去进行研究,从而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中学生
口头语
心理分析
口头语的来源比较复杂,多是宗教术语、行业用语、方言、音译外语、媒体走红语、俚俗语、惯用语、古语词、拟声词等等。在我的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中发现中学生的口头语在使用上具有极强的个人选择性,体现了他们的心理状态。我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大体归纳总结了以下几条:
一、反映了使用者的情绪
这是口头语主要的表达功能,大部分口头语是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迸发。例如骂人的话:“操”“我操”“屌”“日”“我日”“混蛋”“鸟人”“我嬲”“他妈的”“奶奶的”“狗日的”等等。使用者在使用这些口头语时更着重于其音节的选取而非意义,也就是说骂人的话作为口头语使用时主要是宣泄一种情绪而不一定是骂人。我们没有必要对学生的这些口头语大惊小怪。相反,对常见于校园文化的
“好累”“好烦”“我比你烦”“烦不胜烦”“郁闷”等等相对文明的口头语要重视。这些口头语常反映出社会的压力给个人带来的情绪。现在许多中小学生也流行“好累”“活着好累”的口头语,反映出家长、老师、周围人对他们期望太高,造成了他们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词的高频率使用不利于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反映了使用者幽默、讽刺的心态
有些口头语表达了中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幽默、诙谐的心理,同时在使用时也时常伴随讽刺的意味。如:“拽”“你拽”“乖乖”“牛逼”“没治了”“了不得”“我靠,不是吧”“美得他”。这部分口头语在使用上语调比较平缓,常用语调的变化表现使用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明白,这些口语词不利于人际交往,尽量引导他们及早改正。
三、反映了使用者标新立异的想法
有些口头语是中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为了标新立异而借其他语言或方言的音节来表达自己意料之外的心理状态。如“哇噻”“我顶”“酷”“昏死”“晕”。这种口头语具有很强的阻拒性,一般不为言语社团以外的人理解。其特点是重在语音,往往只是表示惊讶的心理反应。这些口头语反映出年青人对新奇事物用新奇形式表达的心态,从而标显自己的个性。
四、反映了使用者被注意的要求
有些口头语是说话者希望引起听说者的注意而在谈话过程中反复使用。如:“是不是”“懂不懂”“对不对”“有没有搞错”“忒好了”“我跟你讲”“我说”。这部分口头语语法结构比较固定,常用V不V式,不用这个格式的常加有真、忒、很、都等程度副词表强调。这部分口头语反映出使用者要求被尊重、被接纳的心态。这种现象可以在口语交际课上,通过引导学生强调使用语气的轻重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可以消除。
一般来说,口头语在音节构成上比较简单,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也就是说以一个音步为主,极易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舒缓抑郁的情绪。在意义表述上不稳定,字面意义与语境意义不一定吻合,如上述骂人的话有时表示愤怒,有时表示喜悦。在语法结构上往往省略主语、宾语或中心语,如“牛逼”“没治了”“了不得”就是省略对象性主语;“操”“日”“屌”等词就是省略对象性宾语;“他妈的”“奶奶的”“狗日的”“好累”“郁闷”等词就是省略了对象性中心语。这些口头语的选取反映了中学生受文化水平、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社会现状等方面的影响。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中学生的实际,通过加强口语教育帮助他们逐渐消除这些不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