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怎样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日期:2021-06-19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怎样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本文关键词:应急预案,编制

怎样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本文简介:应急预案编制一、编制大纲1、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3、应急响应: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4、应急救援

怎样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本文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

一、编制大纲

1、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

应急响应: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5、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6二、编制步骤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3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应急能力评估: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5、编制应急预案: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参见附录A。

6: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

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7预案体系编辑

5.1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编辑

1、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2、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3、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4、应急预案体系: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5、应急预案工作原则: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检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应急响应

6.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的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可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及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9专项预案编辑

7.1事故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7.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处置措施

同6.5.3处置措施。

10处置方案编辑

8.1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露、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1附件编辑

9.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9.2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9.3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9.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9.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应急预案演练

13.1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3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有效控制事故,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3.4事故情景accident

scenario

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或有害因素而预先设定的事故状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特征、波及范围以及变化趋势等)。

3.5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预警行动、事故报告、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等活动。

3.6综合演练complex

exercise

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3.7单项演练individual

exercise

针对应急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3.8现场演练field

exercise

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设定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演练活动。

4应急演练目的编辑

应急演练目的主要包括:

a)

检验预案。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b)

锻炼队伍。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事故的能力;

c)

磨合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协调配合能力;

d)

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参演和观摩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e)

完善准备。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技术,补充应急装备和物资,提高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5应急演练原则编辑

应急演练应符合以下原则:

a)符合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演练;

b)切合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组织开展演练;

c)注重能力提高。以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为主要出发点组织开展演练;

d)确保安全有序。在保证参演人员及设备设施安全的条件下组织开展演练。

6应急演练类型编辑

应急演练按照演练内容分为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不同类型的演练可相互组合。

7应急演练内容编辑

7.1

预警与报告

根据事故情景,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事故信息。

7.2

指挥协调

根据事故情景,成立应急指挥部,调集应急救援队伍等相关资源,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7.3

应急通讯

根据事故情景,在应急救援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进行音频、视频信号或数据信息互通。

7.4

事故监测

根据事故情景,对事故现场进行观察、分析或测定,确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变化趋势等。

7.5

戒管制

根据事故情景,建立应急处置现场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维护现场秩序。

7.6

疏散安置

根据事故情景,对事故可能波及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疏散、转移和安置。

7.7

医疗卫生

根据事故情景,调集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并开展卫生监测和防疫工作。

AQ/T

9007—2011

7.8

现场处置

根据事故情景,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现场指挥部要求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

7.9

社会沟通

根据事故情景,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事故情况通报会,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7.10

后期根据事故情景,应急处置结束后,开展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事故现场清理和相关善后工作。

7.11

其他

根据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所包含的其他应急功能。

8综合演练组织与实施编辑

8.1

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应包括演练目的、类型(形式)、时间、地点,演练主要内容、参加单位和经费预算等。

8.2

准备

8.2.1

成立组织机构

综合演练通常成立演练领导小组,下设策划组、执行组、保障组、评估组等专业工作组。根据演练规模大小,其组织机构可进行调整。

a)

领导小组

负责演练活动筹备和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工作,具体负责审定演练工作方案、演练工作经费、演练评估总结以及其他需要决定的重要事项等。

b)

策划组

负责编制演练工作方案、演练脚本、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宣传报道材料、工作总结和改进计划等。

c)

执行组

负责演练活动筹备及实施过程中与相关单位、工作组的联络和协调、事故情景布置、参演人员调度和演练进程控制等。

d)

保障组

负责演练活动工作经费和后勤服务保障,确保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落实到位。

e)

评估组

负责审定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编制演练评估方案并实施,进行演练现场点评和总结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

8.2.2

编制文件

8.2.2.1

工作方案

演练工作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

应急演练目的及要求;

——

应急演练事故情景设计;

——

应急演练规模及时间;

——

参演单位和人员主要任务及职责;

——

应急演练筹备工作内容;

——

应急演练主要步骤;

——

应急演练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

——

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8.2.2.2

练脚本

根据需要,可编制演练脚本。演练脚本是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具体操作实施的文件,帮助参演人员全面掌握演练进程和内容。演练脚本一般采用表格形式,主要内容包括:

——

演练模拟事故情景;

——

处置行动与执行人员;

——

指令与对白、步骤及时间安排;

——

视频背景与字幕;

——

演练解说词等。

8.2.2.3

评估方案

演练评估方案通常包括:

——

演练信息:应急演练目的和目标、情景描述,应急行动与应对措施简介等;

——

评估内容:应急演练准备、应急演练组织与实施、应急演练效果等;

——

评估标准:应急演练各环节应达到的目标评判标准;

——

评估程序:演练评估工作主要步骤及任务分工;

——

附件:演练评估所需要用到的相关表格等。

8.2.2.4

保障

针对应急演练活动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制定演练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做到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演练保障方案应包括应急演练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及责任部门、应急演练意外情况中止条件与程序等。

8.2.2.5

观摩手册

根据演练规模和观摩需要,可编制演练观摩手册。演练观摩手册通常包括应急演练时间、地点、情景描述、主要环节及演练内容、安全注意事项等。

8.2.3

工作

a)

人员保障

按照演练方案和有关要求,策划、执行、保障、评估、参演等人员参加演练活动,必要时设置替补人员。

b)

经费保障

根据演练工作需要,明确演练工作经费及承担单位。

c)

物资和器材保障

根据演练工作需要,明确各参演单位所准备的演练物资和器材等。

d)

场地保障

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演练场地应满足演练活动需要,避免影响企业和公众正常生产、生活。

e)

安全保障

根据演练工作需要,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参演、观摩等人员以及生产运行系统安全。

f)

通信保障

根据演练工作需要,采用多种公用或专用通信系统,保证演练通信信息通畅。

g)

其他保障

根据演练工作需要,提供其他保障措施。

8.3

应急的实施

8.3.1

熟悉任务和角色

组织各参演单位和参演人员熟悉各自参演任务和角色,并按照演练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演练准备工作。

8.3.2

组织预演

在综合应急演练前,演练组织单位或策划人员可按照演练方案或脚本组织桌面推演或合成预演,熟悉演练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

8.3.3

安全检查

确认演练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技术资料以及参演人员到位。对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以及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安全保障方案可行,所有设备、设施完好。

8.3.4

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按照设定的事故情景,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行动,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演练实施过程中如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演练总指挥可决定中止演练。

8.3.5

记录

演练实施过程中,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

8.3.6

评估

准备

演练评估人员根据演练事故情景设计以及具体分工,在演练现场实施过程中展开演练评估工作,记录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收集演练评估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

8.3.7

结束

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参演人员按预定方案集中进行现场讲评或者有序疏散。

9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编辑

9.1

应急演练评估

9.1.1

现场点评

应急演练结束后,评估人员或评估组负责人在演练现场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口头点评。

9.1.2

书面评估

评估人员针对演练中观察、记录以及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依据评估标准对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并撰写书面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重点对演练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演练目标的实现、参演人员的表现以及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评估。

9.2

应急演练总结

演练结束后,由演练组织单位应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演练书面总结报告。报告可对应急演练准备、策划等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分析。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

演练基本概要;

——

演练发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

应急管理工作建议。

9.3演练资料归档与备案

9.3.1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将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应急演练书面评估报告、应急演练总结报告等文字资料,以及记录演练实施过程的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归档保存。

9.3.2

对主管部门要求备案的应急演练资料,演练组织单位应及时将相关资料报主管部门备案。

10持续改进编辑

10.1应急预案修订完善

根据演练评估报告中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按程序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10.2

应急管理工作改进

10.2.1

应急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根据应急演练评估报告、总结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应急演练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10.2.2

组织应急演练的部门(单位)应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并跟踪督查整改情况。

2

篇2:山东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山东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环境污染,突发,农业,事件应急预案

山东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本文简介:山东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为及时有效地控制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危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农业生态、生产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山东实际,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

山东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本文内容:

山东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控制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危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农业生态、生产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山东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农业部《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1.3

工作原则

1.3.1

统一管理,分工协作

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保证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理。

1.3.2

分级管理,属地负责

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区域和危害程度,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实行四级预警和应急处理。

1.3.3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整合现有人员、资金、设备、物资、信息等资源,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资源共享。

1.3.4

快速反应,科学应对

建立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快速预警和及时处理机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善后等应急措施紧密衔接,高效、快捷、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1.3.5

加强宣传,公众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鼓励公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加强防范。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发生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属于农业生产本身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1.5

突发事件分级

按照发生的范围、危害和损失的程度,分四个等级。

1.5.1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Ⅰ级: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3)

造成5000亩以上农田污染的。

(4)

造成社会影响特别严重的。

(5)

造成跨省污染的。

1.5.2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Ⅱ级: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2)

造成30人以下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3)

造成1000亩以上5000亩以下农田污染的。

(4)

造成社会影响严重的。

(5)

造成跨市污染的。

1.5.3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Ⅲ级:

(1)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

(2)

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3)

造成500亩以上1000亩以下农田污染的。

(4)

造成社会影响比较严重的。

(5)

造成跨县(市、区)污染的。

1.5.4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Ⅳ级:

(1)

因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

(2)

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

(3)

造成100亩以上500亩以下农田污染的。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2.1

决策领导机构

省农业厅成立省级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厅长任总指挥,分管厅长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厅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生态农业处、农技总站、土肥总站、植保总站、农业环保总站、种子总站等有关处室(站)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有关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行动方案及其有关规定,决定启动、变更、结束应急预案,协调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和行动,及时向省政府和农业部报告,落实省政府和农业部下达的指令。

2.2

日常管理机构

省农业厅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由厅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生态农业处、农技总站、土肥总站、植保总站、农业环保总站、种子总站等单位派员组成,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沟通、组织协调、事故鉴定、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信息收集等;拟订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与处理的有关文件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宣传、培训、演练;完成厅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日常工作。

厅办公室负责公文办理、信息汇总、调查研究、信访接待、处室协调等工作。

厅财务处负责确保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处置所需的装备、器材等物资、经费等的保证供应。

厅科技处负责开展科技救助、污染修复等科技支持、培训、指导等工作。

厅生态农业处负责调度核实农业环境污染危害和损失情况。

省农技总站、土肥总站、植保总站、种子总站协助开展损失鉴定、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省农业环保总站负责拟订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与处理的有关文件并组织实施,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信息收集,组织开展宣传、培训、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现场监测、现场处理,完成厅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日常工作。

2.3

参与和协助部门职责

当发生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超出省农业行政部门的有效处理能力,省农业厅应急指挥部应向省政府报告,报请启动《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协调财政、公安、武警、司法、卫生、民航、铁路、交通、民政、新闻宣传、气象等部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2.4

技术咨询机构

由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的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技术咨询委员会,作为山东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工作的技术咨询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突发事件预警等级进行评估;提出启动、变更和结束应急预案建议;负责突发事件处理的技术指导;对突发事件的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提供技术咨询。

2.5

地方各级应急机构

2.5.1地方各级应急指挥部

各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当地有关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决策领导工作。

2.5.2地方各级技术咨询委员会

各市、县(市、区)应建立相应的技术咨询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咨询。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信息收集

在省农业厅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建立环境保护、安全监管部门等相关行业以及农业行业内信息收集和交换机制,重点收集农用水域、农用土壤、农区大气以及农业生产投入品等相关信息,为突发事件预警预报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

3.2

监测报告

加强已有的农业环境监测体系的设备、能力和信息系统建设,严格执行例行监测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责任人,填写《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报告表》,在接到农业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后,在2小时内逐级报送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遇特殊情况可直接报告。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靠现有监测网络,开展例行监测,建立和完善预防预警信息数据库,定期汇总、分析、评估监测信息。加强对农业环境重点污染区的定点跟踪监测,掌握污染变化动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3.3

预警预报

各级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技术咨询委员会对预警监测报告做出分析判定后,报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变更或结束应急响应。

3.4

信息发布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省农业厅经省人民政府授权后,及时将有关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危害、损失、控制等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统一向社会和公众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

3.5

宣传与演练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深入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有关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进行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预防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农业环境保护。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模拟实战演练,提高防范与处理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4

应急响应

4.1

Ⅰ级响应

Ⅰ级为特大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Ⅰ级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报告省应急指挥部,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以及已造成的污染或破坏范围;污染源的种类、数量、性质;事件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可控性及已采取的措施。

省应急指挥部组织技术咨询委员会根据上报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并做出突发事件Ⅰ级预警建议后,向省政府和农业部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和突发事件所在市、县(市、区)

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做好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4.2

Ⅱ级响应

Ⅱ级为重大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由省农业厅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省应急指挥部组织技术咨询委员会根据上报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突发事件Ⅱ级预警后,报省政府,同日报农业部备案,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工作组和省技术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赶赴现场调查。突发事件所在市和县(市、区)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3

Ⅲ级响应

Ⅲ级为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市应急指挥部组织技术咨询委员会根据上报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突发事件Ⅲ级预警后,报市政府,同时报省级应急指挥部备案,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省应急指挥部视情况决定进行支援。

4.4

Ⅳ级响应

Ⅳ级为一般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由县(市、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县(市、区)应急指挥部组织技术咨询委员会根据上报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突发事件Ⅳ级预警后,报县(市、区)政府,同时报市级应急指挥部备案,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市应急指挥部视情况决定进行支援。

4.5

应急措施

4.5.1

现场救助

根据污染情况,立即报告当地政府,采取必要措施排险、减害,实施现场救助。对发生有毒物质污染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要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必要时组织群众疏散或撤离。在污染区周边适当距离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发布有关警示通告。

4.5.2

应急监测

立即组织农业环境监测人员携带仪器设备赴现场监测,尽快查明污染物质、污染来源及其危害。

4.5.3

控制污染物蔓延

对污染物质可能扩散或者传播的途径进行分析、调查和勘查,采取必要措施,堵截扩散途径,对农业投入品等可疑污染源妥善保存处置,对受污染的农用水域禁止使用,对受污染的农区划定禁止生产区,对受到污染的农畜水产品进行截留、追回并妥善处置,防止污染扩散和蔓延。

4.5.4

调查评估

对污染事件发生原因、危害程度展开全面调查,对污染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综合评估。

4.5.5

结束响应

在污染险情或危害排除后,对应四级响应级别,分别由国家、省、市、县技术咨询委员会提出报告,农业部、省、市、县应急指挥部决定,结束本次应急响应,发布警示通告的,由发布警示通告的人民政府解除警示。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5.1.1

人员安置

遭受污染伤害的群众应由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安置,伤害较重群众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抢救。大气污染毒害区域的群众要转移到安全地带。对饮用水源被污染地区的群众,要及时供应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

5.1.2

经济赔(补)偿

对能够分清污染责任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由污染事故肇事方负责赔偿损失;对不可抗拒原因引起的突发事件,由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按政策规定实施救济和救助。

5.1.3

灾后重建

对由于污染突发事件造成农业减产、绝收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计划,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弥补灾害损失。

5.1.4

污染整治

查明造成污染事件的原因及污染物质后,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会同当地政府制定污染整治方案,对污染水体、土壤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治理与修复,使受污染的水体、土壤尽快恢复原有功能。

5.2

灾后援助

污染损害严重地区的地方政府应组织社会救助,由当地民政部门统一负责接收来自国内外救助机构、企业和个人的捐助资金、物资,统一登记管理,及时发放给受害群众,严禁将救助资金和物资挪作他用。

法律援助组织为受害地区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维护受害群众的合法权益。

5.3

突发事件调查报告

农业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取证。处理完毕后向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调查报告。

6

保障措施

6.1

物质保障

省农业厅研究建立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重点储备农业环境污染防护用品、化学药品、净化设备、检测试剂、监测仪器等。必要时,由省急指挥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有关市政府进行救援物资的调用。

6.2

资金保障

处置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所需经费,按财政部《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和省财政厅有关规定执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所致污染损害的,由突发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按政策规定补偿、救济资金。

6.3

技术保障

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省、市、县级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污染检测体系,分级负责本区域的污染检测、污染物诊断、技术鉴定等,指导有关单位治理突发事件的污染和生态功能的恢复,帮助制订预防、监控、治理突发事件污染的配套技术规程。农业环境污染检测实验室必须通过计量认证和农产品检测机构的考核认定。

6.4

人员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保证防范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稳定,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和处理应急工作的能力。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应服从本地应急指挥部的统一调配。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依法予以协助。

7

附则

7.1

预案管理

根据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省农业厅负责《山东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备案和管理工作。原则上每3年更新一次。

7.2

奖励与责任追究

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对处理突发事件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不按本预案履行职责、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法追究责任。

7.3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山东省农业厅制定,并负责解释。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相应预案。

7.4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8

附录

8.1

信息呈报格式

突发事件名称:

事件

发生时间:*年*月*日

发生地点

县(市)

情况描述:*年*月*日,在

县(市、区)发生

突发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或造成

人死亡或

人中毒;或造成

亩农田污染;或因环境污染引起

人上访,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特别严重影响。

报告单位:

盖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报告时间:*年*月*日

8.2

信息发布格式

关于

事件的公告*年*月*日,

县(市、区)发生

事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特此公告

山东省农业厅*年*月*日

篇3:应急预案培训记录

应急预案培训记录 本文关键词:应急预案,记录,培训

应急预案培训记录 本文简介:应急预案培训记录【针对所有的应急预案都应有培训记录,一次可针对一个预案进行培训,也可以针对多个预案进行培训;本培训记录以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为例】培训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主讲教师XXX培训地点会议室培训对象全体员工培训主题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培训目的使员工掌握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置程序、应急处

应急预案培训记录 本文内容:

应急预案培训记录

【针对所有的应急预案都应有培训记录,一次可针对一个预案进行培训,也可以针对多个预案进行培训;本培训记录以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为例】

培训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主讲教师

XXX

培训地点

会议室

培训对象

全体员工

培训主题

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培训目的

使员工掌握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置程序、应急处置措施和事故报告、注意事项,以便真正发生时,能立即启动预案,并采取相应措施。

培训内容

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事故报告

4、注意事项

详细内容见附件

培训总结与考核情况

通过培训,员工掌握了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措施及注意事项,通过抽查提问,员工已掌握培训主要内容。

记录人:

审核:

培训签到表

【人员手动签字】

姓名

部门

姓名

部门

附件:

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立即对中毒者采取现场急救措施;

(2)拨打120,或安排送就近医院治疗;

(3)清点与中毒者同时就餐的人员,告知应采取的措施;

(4)保护事故现场。

1.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

现场急救措施

(1)催吐:如果进食的时间在1-2小时前,可多喝水或稀盐水以稀释毒素,用手指和筷子、汤勺等刺激喉咙进行催吐,减轻病情;

(2)导泻: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己超过2-3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

100

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

(4)让患者喝少量葡萄糖或糖水,补充体液,防治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3.2.2

现场保护措施

(1)划定警戒区,疏散现场人员,封闭所有就餐场所和食堂操作间,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2)封存所有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及其原料,对己带出现场的应及时追回;

(3)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用具以及所涉及到的原始资料(菜单、酒水单等)。

1.3

事故报告

(1)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或知情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现场应急小组。

(2)事故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原因初步判断;

3)已经或者可能造成的中毒人数;

4)已经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2

注意事项

(1)救援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

(2)病人送往医院时,应先安排重症者、其次轻症者;与中毒者同时进过餐的人员也应安排到医院诊断;

(3)待事故处理完毕后,对食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以上《怎样完成应急预案编制》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怎样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怎样完成应急预案编制》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