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20XX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2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2 本文关键词:年高,中国史,精练,中国,政治制度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2 本文简介: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情分析】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2012年命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备考:1.命题仍将从分封制和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2 本文内容: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考纲要求】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情分析】

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2012年命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备考:

1.命题仍将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角度,尤其是对现实的影响角度考查,如“认祖归宗”等。

2.注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特别要注意考查角度的变化。如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政治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等;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及影响等。

3.明清时期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带来的弊端对今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

4.古代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选官用人制度、监察制度等)不断创新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借鉴作用。

5.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将古代君主专制、近代民主政治以及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联系起来,分析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演变的过程及不同模式的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通过史实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基本原理。

〖思维导图〗

专制主义(决策方式)

〖高频考点整合〗

考点一

宗法制与分封制

一、分封制度

(1)目的: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2)主要推行者:周武王和周公旦。

(3)分封对象:同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其中王族是主体。

(4)分封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5)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6)破坏: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二、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主要内容: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二者的关系是相对的,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作用:保障了各级贵族的特权,防止了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特别关注】

(1)应关注宗法观念对后世的双重影响,如重视血缘关系、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观念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积极作用;也应关注其强调家庭本位、重视人情关系、地域观念等对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消极影响。

(2)

应关注分封制下“封邦建国”与后世“封建社会”概念的区别,掌握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度下社会权力分配的差异。

【感悟高考】

1.(2012·上海高考)《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专制皇权的发展演变过程:

1.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2.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3.汉武帝创立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4.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使相权有所分散。

5.宋代中央设“二府三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6.明代,朱元璋废丞相,设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7.清代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特别关注】

(1)专制主义是以皇权专制独裁为核心的一种决策方式,贯穿皇权与相权争斗的矛盾。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削弱直至被废除是中央官制发展的主要趋势。

(2)削弱相权、加强思想控制、变革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重视官吏的选拔与监察等,都是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感悟高考】

2.(2012·海南高考)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秦代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局面。

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特别关注】

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削弱、分散地方权力,中央逐步加强对地方的制约与控制是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特点。

【感悟高考】3.(2011·上海高考)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列举的史实只有汉初推行的郡国并行制。

考点四

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世官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官爵都是世袭的,实行世卿世禄制。

(2)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保护士族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3)科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开始实施,唐完善之,北宋改革考试内容,开始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制了知识分子的创新精神。

【特别关注】科举制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它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备受西方文官制度的推崇。

【感悟高考】

4.(2012·四川高考)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课后精练】

1、对下图所反映的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参与分晋的“三家”是赵、韩、魏三家诸侯

B.三家所分的“晋国”就是西周初同姓分封的诸侯国之一

C.春秋末,晋国大权渐渐落在几个诸侯手里,是分封制衰落的一个突出表现

D.司马光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2.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A.兼并了六国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4.《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5.在著名的福建土楼——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种人伦”。该楹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6.《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是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制度的变化,不涉及中央官制的变化,所以排除④。

【考点定位】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7.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

、王位世袭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传位于第四子”等信息可知,材料违背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定位】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宗法制

9.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10.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

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

11.说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太祖出身贫苦,亲政理事

B.政权刚建立,官僚体制不健全

C.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D.明初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

【答案】C

【解析】由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也就是说,皇帝需要直接处理所有的政务,政务繁忙,自然就很忙碌了。

【考点定位】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专制皇权的加强

12.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二、非选择题

www.16fw.com

教学资源网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用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3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3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3分)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3分)

结合材料和郡县制的弊端来分析概括。

【考点定位】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0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