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对教务处工作的要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减时不减效,减负不减量为工作方针,发挥教务处“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扎扎实实开展教务处的工作,以人为本,树立“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思想。
二、工作目标: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注重细节,规范每一位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行为,向常规工作要质量。
2.抓好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对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测,并做好质量分析及成绩存档保存工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4.强化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发展。
5.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6.拓宽课堂渠道,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深化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将农民画引入课堂。
7、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现为教学服务。
三、工作措施
(一)抓实教学常规管理,注重细节。
1.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每一课:
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不随意更换或增删课程,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本作业,教好每一个学生”。
每一位教师要按课表上课,不得私自串课,非考试学科也要节节有内容,不准到教室坐着,让学生上自习,要设计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内容,让这些课课堂活起来。
2.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依据《实验中学常规教学检查考核方案》、《实验中学教学工作考核方案》、《实验中学课堂教学十不准》,教务处由李顺子老师每天至少检查一次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次检查要有详实的记录。教案、作业批改、听课笔记、教学随笔采取每月定时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各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个别现象个别指导,及时纠正,共性问题利用教研时间或业务学习时间以集体总结的方式加以解决。各项检查结果均作为学期末考核的依据。
3.注重听取学生意见。学校每学期分别组织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教师教学水平及师德行为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
4.落实教学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效益
认真学习、把握和运用课标、教材,特别要研究所教学科的2012版新课程标准,做到以新思想、新理念来统领教学。把教学“五认真”真正落实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一是认真备课,备课要在吃透课标、考纲、教材的前提下,强调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备好例题和练习;二是认真上课,要努力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杜绝废课,不讲废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作业要精选精编,认真批改,讲评到位,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任课教师和学生要建立错题档案,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提高目标达成度;四是认真辅导,在集体辅导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发展,同时要强化总分意识,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课时和辅导时间,防止在学习时间安排上的偏科现象;五是认真组织考试,要不断研究考试的模式与方法,从编制试卷、批改分析到整合讲评,都要以效果为落脚点。
5. 强化集体备课,整合教学资源,规范教研活动。
(1)加强教研组建设,抓实备课组活动。积极推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
①要求集体备课在课堂设计、教法学法研讨上下功夫,在学生的课堂活动设计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意识地撰写教后的教学笔记;
②教研组在做好公开教学常规活动的基础上,抓好听课、评课、说课,对备课组的活动加强指导,在集体备课环节上常抓不懈;
③结合“课改”的要求,组织好本教研组的新课改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④教研组长做到每学期至少听该教研组所有教师的课一节,及时交流反馈,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落实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
⑤教研组长带头开展课题研究,推进课改;
(2)备课组每周集中备课一次,组员不得无故缺席,全体教师以团结协作精神为已任,贡献个人智慧、寻求共同发展,服从组长分工,主动承担组内工作。
(3)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别参与学校教学常规检查。
6.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现状。学校要求中层及中层以上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年级主任做到每学期至少听该年级所有教师一节课。在听课中注重引导教师领会新的教育观念,把握新课程标准,围绕“三维目标”实施教学;将“自主、合作、探究”贯彻在教与学的过程,将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着力点,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积极采取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争当名师、争当骨干教师。
(二).完善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措施,分层教学,提高三率一平均。即及格率、投考率、升学率、平均分,降低辍学率、不及格率。以小升初在籍学生人数为准, 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名学生辍学,分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对一部分学习上的弱势群体,更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教学中要做到四优先:提问优先、激励优先、面批优先、辅导优先。同时开展学生“一帮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