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册物理中段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总体情况
本次中段考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选修3-2全册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着重对交流电与力学部分知识点的综合,以及交流电发电过程做功和能力转化方面,做了相应的考查,试题注重考查了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基本方法的准确程度,还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没有出现“偏”“难”“怪”题,试卷结构完全与高考的形式一样,难度比较适合我校学生,试卷和答题卷不是完全的一致,造成一些答题疏漏。但题型知识点分布合理。
二、试卷结构、题型及分值分布
1、选择题共10小题,6个单选题,每题3分,4个多选题,每题5分,共38分,与高考题型分布一致;
2、填空题包括:两道题,共六个空,每空3分,分值稍大,共18分;
3、四个计算题:第13题10分,属于基础题目;第14小题10分;第15题12分;第16题12分,属于压轴题。
三、考查的知识点
1、对基本概念常识的考查,如物理学史,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交变电流的峰值,瞬时值,平均值,有效值。
2、交变电流产生的公式描述,图像描述,各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包括周期,频率,角速度。
3、对通电自感和断电互感的分析和理解。
4、产生感应电流过程的受力分析,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大小的计算和分析的考查。
5、运动过程的做功情况和能量转移和转化的分析和理解。
6、理想变压器的电流,电压,电功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7、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断,消耗功率的计算。
8、远距离输电的损失功率和降压变压器的降压比。
9、产生感应电流过程中的运动过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做功和能量转化的分析,以及通过截面的电量的计算。
四、成绩质量分析:
1、全年级选择题的平均分为16.195分,其中6班为19.22年级最高,但是还是体现出了对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信心不足,把握不大。此外,10班平均分为17.90分,12班16.89分,以及8班的16.58分都比年级平均分要高。而高二7班的选择题成绩只有13.38分,整体学习低迷,班级物理学习氛围不佳。
2、填空题的得分率也不高,平均分为4.6份。没有能从磁通量的增减情况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也不会从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写出瞬时值的函数表达式。从答题情况看得分率偏低,说明平时训练的量太小,没有及时把基础知识消化和巩固下来。
3、计算题,第13题,平均分据布完全统计,为4分,对基础训练做的并不扎实,计算时,单位的换算也不熟悉。而14题中,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能力亟待提高,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找到切入点。平均分为大概3分。15题,大概32%的学生答对,而第二问大概21%的学生答对,对公式的不理解,量间关系不熟悉是主要原因。16题是本张试卷的压轴题。60%以上的学生一个字都不写。有少数的学生答对了第一题,学生还是不太理解运动由受力来决定。第二问,学生不熟悉这里的能量转化关系,即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所产生电能,而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第三问,学生不清楚电量要用平均感应电流计算,平均分很低。
五、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某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义不能理解
2、审题和分析能力有待加强,对解题没有信心,题目的信息把握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3、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有些物理公式需要代入符号计算的,还是棋差一步,导致计算的结果错误。
4、单位换算不清楚,没有用国际单位的习惯,体现了学生连基本的公式换算都不会。
5、对用图像描述物体运动不熟悉,对受力决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理解不深,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反过来推知物体的受力,体现了学生对这个层面的知识理解的不足。
6、盲目套用物理公式,造成张冠李戴,不注重过程的理解和分析,突显学生自信心不足,心存侥幸心理,把题目想的过于复杂和简单。
7、对基本的计算题,没有养成对运动过程分析的习惯,书写公式的习惯,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的习惯。
8、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找不到物理量的相互联系。更没有学会建立物理模型,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的思维习惯。
六、对以后物理教学的一点建议
这次考试体现出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第一,在学习重点的物理规律和概念的时候,要求教师耐心细致的做到,深入浅出的引导,形象有效的去帮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物理学习的内容,所以,还是要以基础为主。第二,在理解关键的方法和规律的时候,要放慢节奏,而且在我们这样的学校还有必要演算解题的具体过程。尽量找多种形式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三,基本运动的题目多做,帮助学生建立答题的信心。第四,力求学生完成定量的练习题,并跟踪辅导,让学生熟练用物理的方法和规律去完成题目的解答。
选择题,考试卷,填空题,单选题,交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