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初三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xxxx-xxxx海淀区初三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整体难度
整体难度水平中等,题型基本比往年有所变化,由于金属这部分知识不考,所以在题型的变化上比较新颖,尤其是第25题,第30题与以往题型相比变化较大,但是难度相对下降,主要考察学生对整个题型的信息提取能力;第32题由以往的气体性质题,向科学探究题在转化,虽然转化的尺度不是很大,但是需要引起考生注意;33题科学探究实验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题干、已知条件、问题等重点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化学语言叙述能力,并在此题中揉合了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常规表格型计算(差量法求气体质量),与同期相比难度稍稍加强;第35题计算题受33题影响没有继续出现碳和碳的氧化物这部分的综合性题型,而是把化学与生活和化学式计算结合到了一起,并且在问题上做了很多的文字性陷阱,虽然不难,但是令考生十分头疼。其余题型延续了海淀区的特色,基础知识考察是重点,但是其中陷阱甚多,综合题型考察全面,拿满分需要谨慎思考。
二、考点分值
共8单元考点,其分值如下表:
这次考试在对于基础实验和实验现象的考察比同期略多,由于不考金属这部分内容,部分题型难度有所下降。但是从知识点来看考察的更加仔细和全面,并且多个知识点的结合成为了考试的亮点,只要学生对其中一个知识点不熟悉,就会导致整道题崩溃。碳和碳的氧化物,这单元的方程式考察的比较多,学生需要在以后的考试中认识到此单元的重要性。
三、难点、易错点分析
1、25题的信息提取题:这个题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有两个容易出错的点。一是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的时候没有仔细观察水的电解或者光解;二是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这点,大家都知道有机物燃烧生成无机物,但是没有看到题目中给了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有机物这个地方。导致失分的同学悔恨不已。还有学生在这题上花费时间过多,超过了5分钟,有点得不偿失。
2、29题最后一问:是一道有陷阱的题,如果没有看到后续数据就开始进行计算,那么这题会耽误大量时间,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3、30题:是一道给定了范围的变形推断题,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实现现象等基础知识来判断成分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度不大,然而在第一题中容易将CuS后边的沉淀符号丢掉,造成事实和化学式正确,得不到分的状况。比以往的框图构型的推断题难度降低了不少,但是也在创新和知识整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2题:整体的实验考察主要是研究气体性质(O2、CO和CO2),但是其中加入了科学探究的元素,并且将整个科学探究保持到了题目最后。整个题型综合了对比试验、反应方程式、实验结论三块内容。还有通过的气体顺序不同反应现象的差异思考,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且要求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的能力十分强,不少学生在这个题最后的一步会丢掉1分。
5、33题:本次的科学探究题融合了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计算的元素,采用了两种计算方式和三种实验策略,让学生做起来颇费一番工夫。把题读懂需要很长时间,从中找出原因又需要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熟悉。方案1的题目答起来不算太陌生,但是方案2的第一个小题答起来就有些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后边越做越胆战心惊,因为方案2问到的全是有关实验方案改进和实验可操作性的问题。对于实验不熟悉的学生,这块做起来却是难度比较大,以至于较为简单的最后一问也没有心思去算了,本题得6分以上比较困难。
6、35题:本题属于化学式计算,是和化学与生活中元素结合的一类题,相对难度较小。但是今年的计算偏重的是数据的分析和陷阱的识破。第一问是关于化学与生活知识的一个填空,第二问和第三问分别有一个陷阱,第二问里每天要服用3000ml,第三问里求的是用来代替原NaHCO3的NaCl,而不是总的。如果注意到这两点,这个题怎么分析有10分钟也可以攻破了。
四、趋势分析
本卷考察的较多的是实验现象的叙述、实验方案的评价和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一些简单概念的活用。在计算题的考察上,本卷亮点不多,难度适中,计算题难度明显不如实验题。计算压轴题看似简单,但是迷惑性还是比较强的;实验压轴题考察的综合能力很强,知识点有疏漏会直接导致题目错解。可以看出来今年的综合能力考察一定是一个重点,基本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一定比去年考察的要具体和全面,还有就是识别陷阱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比去年在同期试卷中有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