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将于6月7日拉开帷幕,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去年推迟到7月的高考如今又回到了6月。
史上最多报考人数、团考防疫新举措、新增37个本科专业……您认为今年高考有什么特点? 哪些热点值得关注? 中新网记者梳理相关话题并采访相关专家,为您带来分析解读。
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专家提醒你以更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
2021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达1078万人,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今年全国共有7200多个考点、46.6万个考场包括26000个备用隔离考场,涉及考试人员超过140万人,其中监考人员超过95万人。
从2018年“00后”大规模参与高考开始,2019年报考人数再次突破1000万,2020年再创新高。连续四年增长。 今年的考生大多出生于2002年或2003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和2003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647万人和1599万人,低于2002年和2003年出生人口。 2000年为1771万,2001年为1702万。
有分析指出,高考人数攀上新高峰,是因为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我国基础教育稳步提高,中职学生和社会考生人数不断增加。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中新社记者,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上升。 最关键的是,进一步开放中职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
报名人数的增加是否意味着竞争加剧? 熊丙奇分析,根据教育部历年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967.45万人,高考报考人数为10.71人。百万。 因此,平均高考录取率已超过90%。 2019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共计914.9万人,其中本科生约431.3万人,专科生约483.6万人。 “结合高校扩招实际,今年本科、专科招生计划总量预计突破1000万人,高考录取率将进一步提高。”
他提醒考生和家长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高考。 “我们要转变对学历的态度,以能力提升为目的来看待高考后的学业发展。不要以为高考后学习就结束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不是由成绩决定的。”高考今年高考人数,而是看他们进入大学后的学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申请人数比去年增加了7万人,增幅为近四年来最低。 2018年、2019年、2020年报考人数较上年分别增加35万人、56万人、40万人。
此前今年高考人数,高考报考人数于2007年首次突破1000万,并于2008年达到峰值1050万。此后,高考报考人数开始下降。 2022年高考报考人数能否再创新高,值得关注。
严格防疫,安全高考
今年是疫情下的第二次高考。 教育部2月下发通知,要求对考生和考试人员进行每日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监测,并按要求为各考点配备防疫副考官,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和隔离设施,并提供充足的防疫物资。 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距离等措施。
资料图:6月6日,山西省太原市,防疫人员在高考考点进行消毒作业。 中新社记者 魏亮 资料图:6月6日,山西省太原市,防疫人员在高考考场进行消毒作业。中新社记者 魏亮 摄
近期,广东疫情再度出现,当地高考情况备受关注。 为确保高考安全、“量力而行”,广东不断升级保障措施,分类开展防疫工作。
今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为78.3万人,其中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为63.6万人。 全省共有考点484个,考场2.44万个,监考人员和考试管理人员近8万名。 所有考生必须在考前完成14天的连续健康监测和7天的核酸检测; 除了完成上述两项外,所有考试人员还必须接种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按类别安排考场,将考生分为“七类人”:一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的考生; 二是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候选人; 三、红码考生、黄码考生及发热考生; 四是普通考生; 五是社会候选人; 六是考试人员; 第七是父母。 患有COVID-19确诊病例且核酸检测呈阳性的考生将在医疗机构接受检测; 密切接触和次密切接触的考生将在隔离考点参加考试。 往返检测中心需在检测前两天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由专用车辆闭环运输。 其他普通考生在普通考点参加考试。
据悉,广州共有考生5.49万人。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各考点按10:1的比例设置隔离考场; 全市开设11个隔离检查中心(含市第八人民医院检查中心),并提供9个备用隔离检查场所。 它还动态收集所有考生的准确信息,包括地址、健康状况、往返考点的交通方式等。
目前,广州仍存在疫情高风险地区。 根据防控要求,在这些地区学校备考的考生将在学校参加考试。 在家备考的考生将被安排到单独的考点,并由专用车辆往返考点。
“3+1+2”新模式:历史、物理成首选
今年高考,部分省份采取了新的“3+1+2”模式。 “3”是指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 “1”指的是首选科目。 考生必须选择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之一。 “2”指重新选科。 考生可以选择化学、生物、思想政治科目。 从政治和地理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
将物理和历史纳入首选科目是该模型的一项创新。 熊丙奇表示,物理是一门很难的学科,有些学生可能不愿意学。 物理学和历史学分别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学科。 将它们作为首选科目可以避免学生选择物理或历史的情况较少。 健康)状况。
有分析称,这一模式为学生提供了12种学科组合选择。 熊丙奇认为,这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也对高中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家:不要盲目认为新专业就是热门专业
今年,教育部更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本科专业37个,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门类。 其中,工科领域新增专业14个,占比最高,包括智能交互设计、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智能飞行器技术等专业。 上述专业调整反映了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方向。 此外,518个高校本科专业被取消。
考生应该如何看待和选择新专业? 熊丙奇表示,新专业好不好,取决于该专业所在学校原来是否有相关专业以及该专业的实力如何。 如果学校之前没有这个专业,则需要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整体需求做出理性分析和判断。 “不要盲目地认为新专业好、热门。”
“近年来,不少高校增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能否发展出特色、保证质量至关重要。” 熊丙奇表示,学生选择专业时,要根据学校的教育定位、办学条件、课程体系等综合判断,不能只看专业名称,而要看专业内涵。专业本身。 比如,要关注新专业如何设置,是否符合学校的教育定位,是否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等。
“大学调整专业时,要考虑自身的办学定位,否则很容易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不平衡。” 熊丙奇指出,综合性大学实行精英教育、以能力办学,更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不太适合频繁调整专业设置。 职业院校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往往需要新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