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拜读了张健老师的《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让我感触颇深。唐朝诗人朱熹曾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适应“一桶水”到“一缸水”的变化。
储水,倒水,汲水是教师职业的一句行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杯水;要给学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教师要是想传授学生知识,自己首先得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个人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放任自己无知。如果自己要讲授的内容连自己都是半桶水的话,学生能学得好就会变成不可能事件。所以在上一堂课前要提前做好有关于这堂课内容的知识储备。这不仅能够避免误人子弟,还能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在有经验的老前辈面前,我们这些新老师在各方面都显得大有欠缺。教学经验需要慢慢积累,需要时间的一个沉淀,但是某节特定课的专业知识却能在自己的课前准备中得到完善,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新老师来说,课前认真备课是必修课。
教师的水能否成为学生的水,这就要讲究技巧方法了。不能倒水不得法,把自己掌握的都讲给学生听,大水猛灌,使大量的水流失,为赶速度,开快车,不循序渐进,倒水不注意水速,不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自顾自唱,倒水不对准瓶口。可见,一个教师仅有水还不行,还有一个如何倒水的问题,不恰到好处地去倒,纵然有一桶水,学生也未必能得到一杯水。然而,会倒水还不能说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即使倒水得法,有一杯水,确只能给学生一滴水,有一桶水,确只能给学生一碗水,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要一桶水、一缸水、一池水……的需要。
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素质;不仅授之以仅供一饭之需的“鱼”,更要教给学生以终身受用不尽的“渔”;不仅倒给学生以水,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汲水”的本领。要教会学生汲水的本领,就得采用“开源”的教学方法,开源就是开发学生的领悟之源。源头一但开通,知识之泉便会涓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所以,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的水,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水,汲取水。也就是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自寻水源。
我们平时上课,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教师必须重视“储水”,正确、适当合理倒水,让学生掌握自己汲水的本领。那么,学生不仅能从教师那里获得一杯水、一桶水、一缸水,而且一旦离开了教师也仍然有自来水、长流水。
总之,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缸里的水越来越满,对学生授之以渔,做学生的源头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