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作为一项最普及的教研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授课教师的反省,通过听课老师的眼睛和自己的体悟发现授课当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教学案例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打磨精品课程,利于自己教学艺术的提升;另一方面听课教师通过自己身处其中,找到自己的认同,强化某一种做法的有效、有趣、有用性,感知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性,“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寻求大道至简的途径,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探讨方向或建议性批评,在相互启示中觉醒。从而发挥听课教研的有效性。
所以,听课后的反思应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既是授课者教学设计的心路历程展示活动,也是一种自我追求的呼应,也是听课者换一个角度思考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多一些赏识性的尊重,同时多一些期待性的衍生,主体换位式品评,演绎成听课后的共生。
鉴于此,听课后曲终课不终,需要尽可能第一时间授课和听课双方进行交流活动,授课者结合课堂感受进一步介绍自己的设计,自己体悟到的失误和成功,以及自己为难的情形,表达出自己最迫切的心声。听课者结合自己的第一感受以及课堂中的观察活动,尽快梳理出认为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以及自己认为可以改善和商榷的地方。进而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教学重难点的侧重,碰撞出如何更有利于“教学评的一致性”,如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有利于把控和生成,体现教学的本质性,以学生学习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学科学习力的提升为准绳,从而在教学的有效性中获取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听课后的反思,可以这样让彼此心动,每个参与者都当作一种自我的苏醒,当作课题研究活动,多一些彼此激励,彼此帮扶的激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多一些真诚的相容,合作共赢也就在智慧的碰撞中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