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代,我们可以整日的浸泡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我们也可以用一上午的时间静静地坐在走廊里,只为思索着书本中一个个富含哲理的问题,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专业学识很强或是娱乐性质的鸡汤类文学作品,我们都会如饥似渴的进行着阅读,那时的我们都习惯于提前到阅览室抢座,稍迟一步,则可能与座位无缘,唯有作为教室中的标杆---站立,很多同学习惯于提前一天用书本、饮料瓶甚至自己的手提包去预定位置,大家对这种现象也没有什么不满的情绪,习惯性的一笑了之,毕竟都是爱书之人,实在不必要计较太多,慢慢的我们最终恋恋不舍的结束了自己的大学时代,踏上了职业人生中的三尺讲台,每天我们在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应付检查和对问题学生的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完成由一名“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我们也曾为自己的点滴的进步而有些沾沾自喜,然而在自我暗自窃喜的时候,脑海中却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念头:从进入学校,被学生亲切的称之为老师的那一刻起,被各种琐事羁绊的自己,又有多长的时间没有捧起书籍,认真的进行阅读?
经历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诸多名言标语熏陶的我们,在学生时代的我们层如饥似渴地进行阅读,,那个时候阅读几乎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然而当我们踏入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阅读却在逐渐的离我们园区,在日复一日重复昨日的故事的成长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职业倦怠,成绩成为了评价我们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读书对于我们来说,好像没有丝毫的意义,只要我们对学生严格一切,自己要求高一些,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得到令人满意的成绩,家长认、学校放心,自己又何乐而不为,教育功利化的思想指导下,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望越来越高,为此,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各种比赛、考核、检查活动的增加,导致我们的老师经常起早贪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日复一日地开会、谈话、考试、分析、总结、接受检查,一切为了“分”的应试教育的工作是繁琐的。由于教师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剥夺了,从而造成职业上的倦怠。此种状态,哪里还会产生读书的欲望?满满的,我们也就丧失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而这种丧失恰恰就会对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产生负面的影响。
作为教师的我们竟然没有时间去读书,作为育人工作者的我们,竟然拒绝读书,甚至让阅读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这不得不说是意见很荒谬可笑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本应该去阅读更多的书籍,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阅读有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本应该成为最喜爱阅读的职业群体,然而我们的许多教师依然放弃了阅读,一些教师凭借着十几年不变的教参,依然在“兢兢业业”的奋斗在一线。有些教师闲暇时也仅仅读一些故事、欣赏一些流行剧等快餐文化,更不用说教育学和心理学了。这种不喜爱甚至讨厌阅读的心理,而往往导致教师精神的荒漠化,导致的是教育的贫瘠,日趋依靠严厉的规训、充满暴力意味的惩戒或者利诱来维持着自己的教学工作,这使大批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精神相当贫瘠,对学校和教师内心中产生仇视对立的情绪。
以单纯提高学生的成绩为目的的功利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填鸭式教学的方法,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全部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股脑的塞给学生,让学生绞尽脑汁、死记硬背,考试的时候能够得个好分数。教学被演变成为一种非常简单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劳动,根本不需要什么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渊博的知识、学问、学术更是在课堂上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哪里还用得着读书?然而教师这个职业,其实是一种创造性很大的职业,但单纯以提高分数为中心的应教育环境中,师生被淹没在题海之中,教师很难有精力、时间去读书。没有读过多少书而能教出“成绩好”的学生的老师并不鲜见,读书多却不一定会教出好成绩,读书的结果也不能立即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之中,天天起早贪黑,工作时间早已经侵入闲暇甚至休息时间,让许多教师疲于奔命,其结果是职业倦怠,每日处于奔命或者倦怠状态下的教师,哪里还会产生读书的欲望?并且我们的老师内心中清楚:教学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教师个人多了多少书,只要自己教的学生会考试,得到令人满意的高分,那么自己就是家长、学校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
教师不读书,也难以期望教师本人所教出的学生爱好读书。读书意识的淡薄,让读书还没有成为教师的生命需求。如今许多教师都将心思运用到教学和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但我们教师如果体会到教育的幸福,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生活质量,必须多读书,读书虽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教师必须学会高瞻远瞩,而不是急功近利,一旦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我们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走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