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集体由很多不同的个体构成,也可以说是鱼目混杂,每天都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有些事情是根本无法预料的。它就像人一样,每天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人生病了要吃药,班级“生病”了也要班主任把脉诊断,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暑假期间,我读了高影老师撰写的新书《班级问题诊断》,从中学会了很多管理班级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即学生篇,管理篇和教师篇。要求新教师必须要树“三观”:1、教育观:教育即人学;2、教学观:一切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最终是“不教而教”;3、学生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课堂即生态。中国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新教师的成长从“教育发现”开始!教育发现是什么?是与众不同的“新图书”!所谓新,新在服务于新课堂新教师新教育。
本书从平时最常见的学生问题入手,切合实际,贴近生活。例如:“学生成绩滑坡,情绪低落怎么办”,“上课“走神”怎么办”,“学生间有了矛盾,班主任怎么办”等等,都是我们经常遇到并且头疼的问题。针对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少则五、六种,多则达二十多种,觉得每一种诊断都有道理,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中小学的班级管理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人们认识到,有成绩不等于没问题,研究班级管理首先应该从问题着手。
班主任每天的工作都是千头万绪的,心情烦躁时,面对班级里这样那样的问题,免不了要批评学生,可批评也要讲究艺术。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积极因素,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民族的未来。
批评首先要掌握事实。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一切的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反而让其觉得可以瞒天过海,反复犯错,甚至是变本加厉。只有掌握了事实发展的前因后果,批评才会有针对性,其效果才会更好,学生也会心服口服。
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部分学生更是在单亲家庭里成长,为此,其强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是强于其他学生,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在挨骂,而是在接受教育,他们会从心里地感激你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话语他们就会听进脑子,并努力地去做好。这样,我们的批评效果也就达到了。
再次,批评要对事不对人。在现实中,我们许多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就会把这个学生以前所做过的错事也一起提出来,并经常武断地说这个学生怎样不好,怎么怎么差。其实这根本就适得其反。这次犯错误是因为这件事,与以前的事根本无关,与学生这个人的品德也没关系,可我们班主任硬是要把它提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你这个班主任不喜欢他,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是在报复他以前所犯的错误,那么,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出现了:我就是要多惹事生非,看你老师能耐我何?所以,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在批评学生时,要多留个心眼,只对其事而不对人。总之,批评有法,但无定法。有一点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格守的,这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回想自己在解决班级、学生问题时的简单粗暴,没有弄清问题就妄下结论,真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一面旗帜,让我审视自己,改变自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从容自若地把班级中形形色色的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