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抗,逃亡,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
2,采用重叠的结构方式,反复唱叹。
借喻是其主要表现方法: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只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
不过楼主注意,不是“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而是“抒发主人公愿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那个“愿”才是本诗关键的地方
"不可救药"出自一首斥责当时的奸臣的诗,这首诗的作者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由“别忙着坡蓑衣,急着戴斗笠”联想到张志《绝句》中的哪个诗句
楼主,你好!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应该是这句了
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
《诗经》中全篇采用比兴手法的诗是
蒹葭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