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日记,也叫“循环日记”,属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一项,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有时还兼有家长参与完成的。和“日记”不同的是,它不用单个学生对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进行记录,而是由同学们分组轮流在一个本子上写作,把自己平时对生活、对环境、对他人的关注和体会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流动日记”是教师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提倡学生自主练写,合作评改,共同探究提高作文水平,具有篇幅不限、题材不限、表达形式不限、评改方式多样等特点。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对小学生“流动日记”的实质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流动日记”是一种生活化的小学作文训练
为了丰富学生原本单一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我在小学生作文训练实践中使用了“流动日记”这一全新的小学生生活化作文训练方式。
1.实地感受后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观了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带他们去到社会第一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走访轩辕殿社区的老空军、参加“三湘读书月”给湘西、邵阳山区少年捐书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每一次活动后都会有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在“流动日记”中,其中不乏让我惊喜的优秀作品。
2读文观影后习作
生活处处皆习作素材。为拓宽学生的视野,我鼓励他们每天读书、读报半小时,或利用周末去电影院看场经典的电影,并及时写下读后感或观后感。如此坚持两年,学生的见识丰富了,思想深刻了,看问题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见地了,写出的文章自然有味道了。以下摘录的是学生廖雨青的电影观后感片断:
一个世纪过去了,未能幸免于难的人已与锈迹斑斑的船带着最后对生与死的淡忘,长眠于大海之中;乘上救生船的妇孺小孩则带着对已故亲人的悲痛与眷念投入到崭新的生活当中去;那些用他人生命换来苟且偷生的人,在无限的悔恨中度过余生。看似一切又回到了开始的模样,泰坦尼克号已随着它的船体消失,实际上,却是在又一次带给世人心灵中最深处的感动。
听着那首《Myheartwillgoon》,我感觉到,泰坦尼克号虽已沉没,可它难以再沉默下去,它在一次又一次地高声呐喊着:再多再多的海水也无法淹没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爱!
3.认真思考后习作
平日里,我们常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写作材料。材料一旦有了,写成文章就不在话下。但是,从文章的质量来看,上层之作往往不多,很多学生三年级时写水仙花,到了五年级再写水仙花时,除了篇幅稍微拉长了一些外,对于水仙花的描写并无更加细腻之感,更别说由水仙花引发出有关生活的联想了。中年级时,学生们都学过《落花生》、《白杨》,从文题看,这些都是写物的文章,然而,作者并没有将笔触停留在写落花生和白杨上,而是巧妙地由此比喻、称颂那些与它们有所关联的人。这样文章便融入了作者的独特见解、创意表达。作为老师,我们应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联想,写出非“千人一面”的文章。
二、“流动日记”是一种全方位的语文合作学习
1.语文合作学习是开展“流动日记”的理论基础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这些理论都在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活动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还应不断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如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更加自由的互动学习,使得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流动日记”的开展正是基于以上理论,也就是说,在班级开展“流动日记”活动是有“语文合作学习”这一理论作为支撑的。
2.“流动日记”是语文合作学习的发展
一方面,语文合作学习是开展“流动日记”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流动日记”又将成为语文合作学习的有益补充,它的不断发展,将丰富语文合作学习的内涵。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确,生活是个人提高语文素养的历练场。学生不仅可以在有限的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还可以到更加开阔的生活天地中展开课外合作学习。
“流动日记”就是这样一种语文合作学习,它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理论依据,以学习小队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新的练笔方式给学生的习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将课堂学习中常用的小组合作形式引入了“流动日记”写作中,因而各写作小队间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比拼、相互赶超的局面,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都把“流动日记”当作了展现自我的阵地和舞台。
具体说来,“流动日记”是一种“全方位的语文合作学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读中学写:跟传统的习作本相比,“流动日记”本具有流动性,即每天交由不同的同学写。同一小队的同学中,有的擅长写人,有的擅长叙事,有的长于抒情,有的长于联想……可谓百花齐放,各有所长。如此一来,同小队同学在阅读队员的文章时就于无形中学到了写法,在相互阅读、相互欣赏中,同学们可以取长补短,从中得到借鉴,当有同学捏着笔杆,搜索枯肠,不知道写什么时,可以从同小队队员的作品中得到启发,进而借鉴写、模仿写、创造写。这一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⑵写中提升:“流动日记”每周轮写一次,一学期下来,可以轮写18次左右。加之,这些“流动日记”不同于传统作文,即仅限于写给自己和老师看,它还是写给亲密伙伴看的,因而成了公众阅读作品,受关注度自然高。这也使得绝大多数学生不敢怠慢“流动日记”。他们竭尽全力,用心表现,不断接受他人的监督、评价,写作水平也于不知不觉得以提升。
⑶评学相长:“流动日记”具有交互性,它要求学生在写作当天的日记前,先阅读同小队队员的日记,并予以点评。当看到他人的文章有不足之处时,需委婉指出,这样在告诫别人的同时也提醒了自己;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他人对自己文章的评价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