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本书上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因为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终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师生之间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而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我用看、聊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内心世界、爱好和语言。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语言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两种方法,让我对每个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我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也从不把自己当成老师,而是以一个大朋友、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去真诚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也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没有距离感,愿意跟你说真心话,愿意让你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我将这种了解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就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师生的配合也就非常地的默契,从而完成了教学目的。比如跳绳活动,当学生看到老师也参与到他们之中,他们的积极性也就极大的被调动起来了,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动地、创造性地活动起来,有的跳花样、有的双人跳、有的编成小组跳追人,而我这时候也下放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活动,一起探讨其它的花样,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顺利地就完成了,而且常常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