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制度 >> 学校制度 内容页

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校园伤害是学校中发生最多、统计最难、最具隐蔽性、对受害者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影响最普遍的伤害。它常常以恃强凌弱、殴打谩骂、恶意嘲弄、散布谣言、敲诈勒索、排斥和性侵害的形式出现。校园伤害不仅是行为健康问题,也是可能逐渐演变成刑事犯罪的问题。
对校园伤害的预防可以着眼于预防校园暴力行为和校园性侵害。
 1、预防校园暴力行为
(1)如何预防学生之间的暴力伤害
  ◎对在校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我国在199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法可依。学校要依照法律做好预防违法犯罪教育,从根源上预防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学校要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用法律保护自己。
◎避免使用粗暴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之间暴力行为的原因,一是在不良的生活环境中,受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后的自发施暴行为;二是鉴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他人教唆、引诱、胁迫的条件下发生暴力行为。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要仔细查找原因,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家庭生长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千万不要采用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校和班主任应该关注个别学生的教育,防止个别学生出现行为问题,尤其是殃及他人的行为问题。
◎学校必须每周清查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情况,及时收缴并建立台帐。
◎学校的杂物房及时上锁,空地的红砖砾石及时清除,以免学生将其当作武器。
◎学校厨房切菜用刀用完后及时收藏保管。
  ◎准确判断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有行为问题学生的情况非常重要。
  (2)如何预防社会人员的暴力伤害
  对于预防社会人员的暴力伤害事件,学校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制定紧急预案:学校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预防各类校园暴力事件的预案,一旦发生校园暴力,立刻启动预案,迅速控制局面,防止局势扩大。
  ◎加强校门管理:加强对校门的管理是避免校园伤害发生的重要举措。对校门的管理,首先要选择有责任心的人员值班,及时锁校门,建立来访登记报告制度。防止无关人员、禽畜(如:狗等)和外来车辆随意进入校园。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如安装电子监控与自动报警设施,并将校内监控报警系统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网。
  ◎努力化解矛盾:学校在处理家长与教师、学生家长与家长存在的矛盾时,要从多方面考虑,应防止学校领导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学生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激化。有时矛盾的激化能诱发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在处理学生违规行为时也要慎重,对各类学生均应给予改过的机会,不能把学生逼得无路可走,防止因处理问题不当而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认真了解和研究校外暴力团伙的情况:对校外暴力团伙或个人应认真分析,特别要收集相关的证据。对带有恶霸或黑社会行为的暴力团伙,应谨慎对待。当掌握确凿证据后,可协助当地公安部门采取打击措施。
  另外,对校内及学校周边的精神疾病患者,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时造成校园暴力的发生。
  2.预防校园性侵害
  (1)对学生进行预防性侵害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性侵害行为。要让孩子懂得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可随便让别人触摸的,与异性须保持一定距离。学校要开设性教育讲座,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如下内容:
  ◎在学校内或上学和回家的路上要结伴而行,不要到四周没人的地方去,千万不要为了图方便走近路。
◎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品。
◎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任何人提出的性接触,都要断然拒绝。
  ◎让学生知道身体某些部位是属于个人隐私,别人是不可以随便碰触的。
  ◎让学生学习分辨不同形式的触摸,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对于不当的身体接触,要勇敢地说“不”。
  ◎陌生人或熟人都可能是性侵害的加害人,应避免独自在无人的场所逗留。
  ◎遇到类似问题,不要因受加害人恐吓不敢说出来,要及时向家长和可信任的成年人报告,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2)对教师的管理和关注
  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注重师德师风教育。要对教师的生活进行规范指导,丰富教师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时,学校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对有问题的教师重点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3)对家长的教育
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家长羞于向孩子讲授性知识,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性观念,甚至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心理。更严重的是,好奇心强的孩子可能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如色情网站、黄色碟片等去寻找答案,这就使他们容易受到这类媒体的负面影响,对其身心发展极其不利。学校有必要帮助家长补上性知识与性教育这一课。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