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吧课件www.
xueke8.com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苏教版)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在哺育了万物生灵的广阔大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风景名胜。本单元选编了四篇精美的描绘各地自然风光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它们犹如朵朵奇葩,让我们走近它们,领略它们迷人的风采吧!《泉城》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剔、啸”等23个生字,会写会用“济、著”等39个生字。
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并注意积累,能读读写写课文后面的32个词语,会读读背背练习中8个成语和5条歇后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泉城》全文、《九寨沟》的3、4、5自然段,《田园诗情》中喜欢的段落。
4.领悟课文内容,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认识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片段描写。
5.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恰到好处的语句真诚地赞美别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6.能按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想说心里话的对象,写清自己想要说的内容,注意书信格式,详略得当。
重点难点分析
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加强整合,围绕本单元美景美文的主题特点来统筹教学安排。课文教学中,先要疏通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紧扣重点段落边读边思,入境对话,体验文本之美,意境之美,获得精神的陶冶;接着由品到诵,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促进语言的内化和积累;最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迁移。但仿写的对象,从过去的单纯运用词语,提高到对段式编排,布局谋篇等文章结构的学习。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二.篇目教学分析
《泉城》
1.文本解读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总—分—总”的顺序介绍、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总写济南泉水多和美。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写四大名泉。第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写泉城得名的由来。
课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写作点面结合,特点鲜明。作者首先以写意的笔法,从面上概括叙写了济南泉水的多和美,用“有的??有的??”这两种句式,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展现了济南名泉的全貌。接着,作者又从七十二名泉中精选了珍珠泉等四大名泉,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重点勾勒和描绘。这样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总分层次清楚,无论布局谋篇,还是文字运用,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分析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汇注”“喷吐”等词语的妙用。积累“白浪翻滚”“明珠散落”等描写泉水的词语。
(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会用“有的??有的??”练习写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3.教学资源运用
利用网络搜集济南泉水的图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新补充读本》拓展阅读。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会用“有的??有的??”练习写话。
第二课时:
(1)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体会“汇注”“喷吐”等词语的精妙;
(2)采用图文对照等方式,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泉城的魅力。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复习城市别称,导入新课。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了解了许多城市的别称,比如:拉萨叫——,哈尔滨叫——,昆明叫——(生答)
2.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泉城”——(读课题)你知道是哪座城市?你想知道什么?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分自然段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尝试完成填空题。
[课文先写济南,然后分别介绍了、、写济南的泉水]。
板块三:初步感受泉水的声音、姿态,迁移练笔。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泉以及泉水的流势。看了这样的画面,大家有什么感受?
2.画面上的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2)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泉水多)
(3)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出示: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a.指名读,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b.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你能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吗?
c.小结: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d.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4)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也表示有名?(闻名、驰名??)
5.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边读边想像,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词语,巩固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词语朗读: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秋雨潇潇、虎啸狮吼
2.借助填空,复述第一自然段: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和了。
板块二:自主学习,感悟品读。
1.课文的2~5自然段介绍了最著名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你最喜欢哪一处泉水,选择一处仔细地学习一下。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开始学习吧!
【友情阅读提示】
(1)以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读一处泉水,把段落读通读顺。
(2)找出泉水的位置,划出描写泉水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简单写一写感受。
2.自主选择交流名泉的位置、特点。
例如珍珠泉点拨方法:
(1)朗读喜爱的珍珠泉(第二自然段)
(2)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学生零散的个体体验)
(3)聚焦:这段话中,大家能找到一个词来概括珍珠泉的特点吗?(神奇)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品“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涌”“拎”等重点词句,读出神奇)
(4)【出示珍珠泉图片】这么美的泉水,这么美的句子,我们一起把它们都记下来吧!试背,会背的一起背!
[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的点拨方法类似]
板块三:内化语言,争当小导游。
1.同学们,如果你是泉城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你们这里的泉水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泉水试着介绍介绍。
2.我们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块四: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关于济南名泉还有许多的文字介绍,课后大家不妨去搜集一下,读一读,你会对济南的泉水有更多的了解!
2.这里,老师就向大家推荐老舍爷爷写的《趵突泉》,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为什么济南的泉水特别多》。课后大家读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感想。
6.课时作业设计
(1)依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学校的一处景物,先交代在什么地方,再具体地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2)同学们通过找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阅关于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办一份手抄报,看看谁的内容新颖。
板块二:从字词到句段,读准读通课文。
1.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a.生字词语:
九寨沟三县图画恰似继续
逃窜若无其事敏捷异兽珍禽
b.四字词语:
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银花四溅
高低错落蔚为壮观林深叶茂
憨态可掬古木参天诗情画意
c.钢笔描红,指导书写:县窜捷禽
2.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一些长句子,争取将课文读通读顺。
板块三:走近九寨,初步感知
1.课的一开始,同学们特别想知道“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一条怎样的山沟?”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1、2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交流反馈。
3.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去欣赏一番吧!播放乐曲《神奇的九寨》
交流: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九寨沟真是一个人间仙境??)
4.所以书上说它是一个童话世界。(相机板书:童话世界)几条普通的山沟怎么会像童话世界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
第二课时
板块一:重温课文,激情导入新授。
1.上节课我们初步走近九寨沟,还记得这些词语吗?(出示课文后面的四字词语朗读)能和大家说说你了解九寨沟的那些情况?(复习1、2自然段的内容)
2.九寨沟的美具体表现在那儿呢?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欣赏这篇课文是怎样来表现九寨沟的美丽。
板块二:入情入境,品评赏析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品读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再说说九寨沟美在哪儿?引导学生练说:“九寨沟真美啊!美在那??”(自由选择“雪峰、森林、湖泊、瀑布”来欣赏)
2.听了大家的交流,老师发现九寨沟的湖泊最引人注目,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呢!我们就来重点品读描写湖泊的语句,领略它的美丽迷人风采
吧!
3.学生找出能生动表现湖泊美的词句,并进行想像说话:“读着这些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4.假设:如果此时你就站在湖泊面前,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学生交流)
5.老师和你们的心情一样,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
6.想不想亲眼目睹九寨沟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啊?(多媒体展示美妙风光,老师配图朗诵)
7.想把这美妙的画面、文字印在你的脑海里吗?放声读读、背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品读九寨沟的“异兽珍禽”。
1.九寨沟的自然风光是神奇美丽的,九寨沟的异兽珍禽也是有趣可爱的。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动画展示异兽珍禽活动的场景)
2.学生交流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
3.同学们都说了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如果能用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出来就更好了。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四种动物写得活灵活现的?着重体会哪些词句用得好?并说说理由。
4.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还有很多很多,有扭角羚、水獭、天鹅、雪豹??能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也许”说一说么?
5.让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起再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深入体会“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再读一读。
3.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交流小结:
⑴本小节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⑵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相照应。
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块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欣赏《神奇的九寨》。
2.课外阅读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可举行“游名胜大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6.课时作业设计
(1)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九寨沟的水》
(2)绘声绘色地诵读全文,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田园诗情》
1.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恰佩克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顽”等9个生字,认识“毡”等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仪态端庄”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3)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教学资源运用
网络搜集荷兰田园风情的图片,《新补充读本》拓展阅读。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绿意盎然”等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荷兰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第二课时:
(1)品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2)在诵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想象“田园”,调动“诗情”。
1板书课题“田园诗情”,看到“田园”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田野、农舍、庄稼??)
2.今天,让我们去欧洲西部,世界上著名的低地之国——荷兰,欣赏那里的无限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
3.播放荷兰的风景图片,相机介绍荷兰的特色: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拥有这样令人向往的田园风情,打开课本,用心聆听,课文是怎样描写荷兰的。(播放课文朗读)
板块二: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厘清思路。
1.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了,相信大家一定也想像刚才的示范朗读那样,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那么,我们首先读准课文的生字词语。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生字词能读准确吗?
2.出示词语练读、检查。
(1)读准新词
顽皮严肃汽笛牲畜偶尔舒缓平稳一抹晚霞
(2)读清多音字
吆喝喝水圆圈牛圈记载满载
(3)读好四字词语
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剽悍强壮
自由驰骋辽阔无垠默默无语悠然自得
3.扫除字词的障碍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感受荷兰田园醉人的风景了。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在荷兰看到了哪些风光?读完后,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完成老师大屏幕上的填空吗?
白天,奶牛,骏马,家畜。
傍晚,人们,这里一片寂静,。
夜晚,不断地运往远方,车船过后,。
4.填完以后,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发现点预设:时间顺序表达、概况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聚焦总起句,了解句式特点。
1.刚才我们用填空的方式描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况了荷兰的特点,一起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这一句话概括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3.句式训练:??是??也是??
板块四:指导写字。
1.独立观察体会。
2.教师重点指导“顽”、“肃”、“畜”,提醒学生注意穿插配合。
3.学生练写体会。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词语,练说课文大意。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将下面的词语读得既快又准!
阔无垠仪态端庄自由驰骋悠然自得
2.你能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些词语说几句话吗?
板块二: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荷兰田园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感受这里独一无二的田园诗情。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划一划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简单地写写感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交流:“奶牛的姿态”,“奶牛的活动”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左”等10个生字,认识“拙”等4个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母亲以及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3.教学资源运用
搜集有关桂花的诗词、图片,作者生活经历的资料。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新词,理解“浸”、“姿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疏通课文,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将学文的感受蕴涵在朗读中。
(2)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母亲以及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探讨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雨,你知道哪些带有雨的词语?(学生讨论)
那么你们见过这样的雨吗?(板书:桂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很美的课文,由台湾的现代女作家琦君写的。(简要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
看了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板块二:解决“拦路虎”,读准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请学生先在书上先描红一遍生字,一边描一边想: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字比较难写;再集体交流,巩固生字。
。学生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者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板块三: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桂花雨》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事呢?我们分自然段来读课文,读完以后试着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2.边读边交流,老师板书关键词。
3.每个自然段的要点都被同学们找到了,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
容。
板块四:细读第一自然段,探讨“我”爱桂花的原因。
1.出示桂花图片,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眼中的桂花?
2.作者眼中的桂花什么样,放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3.找到中心句:“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说说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引入,体会桂子飘香。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我们的世界,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文章开始,作者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作者喜欢桂花的什么?复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板块二:质疑问难,直奔重点。
1.作者最喜欢桂花,仅仅是因为桂花香吗,还有什么?出示最后一节(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仔细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怎样摇?摇桂花的心情如何?摇桂花的“乐”在哪里?是怎样的桂花雨?为什么叫桂花雨)
板块三:精读感悟,自主探究。
1.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摇桂花”这段文字。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
2.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对话:“摇桂花”对我来说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学生点评读的好不好?重点抓住“缠”来读好这句话,然后分角色朗读。
(2)摇桂花的快乐。
画出描写作者摇桂花的有关动作,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桂花雨和春雨的感觉。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朗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父母的桂花情。
孩子们期盼摇桂花,享受摇花乐,父母呢?引读——母亲拿桂花前先要“洗净双手”,并且“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要“点上檀香”,两种香混合在一起。由此可见父母对桂花也是十分虔诚的。
特别是父亲诗兴大发,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
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更是体现了对桂花的情意。
板块四:突破难点,升华感情。
1.完整地写了作者儿时“摇花乐”这件事,按照我们同学平时的写作习惯,一件事到这儿就写完了,已经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了,但是作者琦君不是就此搁笔,谁来读5、6自然段。
2.你读懂母亲的心思了吗?(对家乡桂花的回忆,难忘家乡的深厚感情。)
3.每到这时,作者琦君又是怎样的心情?最后两小节能省略不写吗?
4.小结:桂花是作者的童年,作者难忘童年的桂花雨,桂花雨中,有甜甜的回忆,桂花雨中,有浓浓的乡情,让我们再一次读出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课时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在下面四种方式中任意选择一种跟大家交流。
1.读:阅读琦君的有关作品,如《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琦君说童年》等,
写一些简短的读书感受。
2.背,打开记忆的宝库,搜索一下古今乡愁诗词,背诵给大家听。
3.说:假如我现在离开家乡,你准备借什么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4.唱、唱一两句思乡的歌给大家听。
《习作3》
1.文本解读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写一封信。教学时应注意书信的格式和要求。书信除了格式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强调表情达意的功能,文字里透露的应该是亲情、友情、关爱之情等等。通信的对象不必限制得太死,可根据例文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可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如给老师、家长写信,说说心里话等等。只要做到内容有条理,表达真情实感即可。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让习作为生活服务,需要指导信封的格式和要求,让学生自己寄信。家中有电脑的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
2.教学目标分析
(1)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读懂“例文”《给李阳同学的一封信》,了解书信的写法和格式,学习抓住家乡与众不同的风景、风俗等,介绍家乡一两方面特色的写法。
(2)通过组织“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培养善于搜集资料,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能借鉴“例文”的方法,学会写书信,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可以自选书信内容。
(3)能按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想说心里话的对象,写清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并注意详略得当;
3.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4.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阅读例文,指导写法。
1.轻声读例文,思考:这封信作者着重介绍了家乡的什么有特点的事物?记叙了哪些材料?
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在写一两个特点的时候,要根据材料的生动性,安排详略。
5.再读例文,思考:在详写的内容中,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小结:在写作时,要记叙活动或场面,要写好过程,过程要完整,要选择一个场面具体写。
板块二:交流体验,确定内容。
1.提示:课前,我们开展了一次“我的家乡”主题收集活动,大家都搜集了家乡的不少资料,现在我们展开交流吧。
2.组织交流。
3.选择一两个特色,确定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写作内容)
板块三:进行习作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信的格式。
第二课时
板块一: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板块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板块三:尝试修改
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练习3》
1.文本解读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一是处处留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一些读书记号,并以《说勤奋》为例练习使用读书记号。同时学习两则读书名言,领会读书的意义和好处。二是读读背背。积累描写山水景色的成语,诵读歇后语,读中感悟它的特征。三是写好钢笔字。观察
第二课时
板块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
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你知道其中哪些成语的用法?举个例子。
2.齐读成语。
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4.尝试背诵成语。
5.出示《望洞庭》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
6.再读成语。
7.出示歇后语,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8.小结: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它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9.默读歇后语,思考:你能理解它前后的意思之间的联系吗?
10.齐读。
11.出示应用练习,尝试填空:
(1)虽然周瑜想出种种办法陷害诸葛亮,但是最后都()。
(2)姐姐恼火了:“我教的再认真,你却一点儿都不认真学。难怪你到现在还是()呢!”
(3)包公的人品,那真叫(),难怪广受后人敬仰呢!
(4)“哼,他来看我,那还不是()呀!”大伯愤愤地说。
12.齐读歇后语。尝试背诵。
板块二: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拓展训练:
(1)根据歇后语的前面一部分,说出后面的一部分。
卢沟桥的狮子();姜太公钓鱼()。
外甥打灯笼();山中无老虎()。
泥菩萨过江();亡羊补牢()。
狗咬吕洞宾();千里送鹅毛()。
猪八戒照镜子();鸡蛋碰石头()。
3.布置作业:
(1)默写成语和歇后语;
(2)搜集同类的成语和歇后语。
第三课时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师生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生表演:看,这是妈妈下班后,专门为你做的菜。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2.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态度——真诚;语言——恰当;内容——具体
3.过渡:赞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父母,也要学会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
板块二: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出示书上的图:优秀作业本大扫除
2.指名读题。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4.大组交流。
5.小结:赞美不但要真诚,还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有时在赞美人不在的场合进行赞美,效果更好。
6.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赞美别人的?幻灯出示:
“小明,你说话真是妙语连珠,真不愧是我们班的语言大师。”
“杨学,你的画真美!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还得过大奖呢!你真了不起。”
“妈妈,您太辛苦了!劳累了一天,还烧了这么多的菜,真是我的好妈妈!”
7.小结:及时、恰当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板块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赞美。
1.在我们班这个集体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值得我们赞美的人和事?
2.组织表演。
3.老师采访:我现在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
“XX,你听了同学的赞美,有什么感受?以后准备怎么做?”
4.小结:赞美是一种艺术,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板块四:交流收获,鼓励赞美。
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用各种方式,去赞美一个你最想赞美的人。
学科吧课件www.
xuek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