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童年的故事》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本次出课的班级为七年三班,全班共有学生29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4名,朝鲜族学生27名,汉语学生2名。全班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好,学习态度端正,对汉语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由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不太会主动学习,遇到难题不愿意思考,常常想依赖老师,想等待老师的“正确答案”。经过近三个月的培训,学生现在已逐渐养成课前自学自研导学案、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就目前情况而言,学生性格比较活泼,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理想,在上课时经常发生学生心里清楚,说的欲望也很强烈,却说不清楚、说不完整、说不流畅或语无伦次的现象。
二、说教材
《说童年的故事》是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汉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口语交际课。《汉语课程标准》指出:汉语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汉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基本学会运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进行交流沟通。《课程标准》还指出汉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节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是说童年的故事,本次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是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并把其中或有趣、或有意义、或难忘的故事说出来。因为是说自己的故事,大部分同学都会有话可说,可是要说好却并不容易,因此,根据《汉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完整叙述童年的故事。
2.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青春、热爱生活。
重点:完整叙述童年的故事。
难点:完整、生动、条理叙述故事,感受童年的美好。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有关童年的图片,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课堂内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参与,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展示、学生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口语表达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注重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与父母多交流自己的童年故事,加深了解自己的童年。
2.准备与童年故事相关的照片、奖状、日记等材料,为自己的童年故事提供“物证”,使自己的童年故事更真实更可信。
二、根据“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等五个环节。
独学:结合学习目标和遵照关注全体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为学生独学的内容和相应的随堂笔记。
1.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和要求,完成随堂笔记一。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学,在理论上掌握叙述童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我把随堂笔记设计为填空题,把一些知识点设计成空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在完成随堂笔记的过程中明确把故事说完整的方法,为说好童年故事奠定理论基础。
2.回顾童年,完成随堂笔记二,写出故事梗概。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运用完整叙述故事的知识,写出故事梗概,为说好童年故事奠定实践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说”的时间,按照高效课堂口诀“自主学习回家探,合作展示课堂看”,将导学案以作业的形式分发下去回家自主完成。
对学:小组内的帮扶小对子在互相对照、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后,互相讲述童年故事,并提出建议使之更加丰满、完整。此环节,老师要下到各个小组去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困惑及疑难进指导和及时反馈。
群学:每个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进一步完善导学案中随堂笔记内容,发现并交流典型的或最有特色故事,从中获得共同进步。
组内小展示:小组内针对展示任务,制定展示方案,做好组内展示演练。
班级大展示:各个小组充分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评价:教师对每个学习环节和学习效果给予评价,尽最大努力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内驱力。学生评价,听展组依据随堂笔记一的内容对展示组进行评价,在互评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叙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