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科投集团主办的首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大学三基工程”工作会议于2014年9月27-28日在中国湖南韶山召开。 以下为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讲话实录。
张欣欣:尊敬的单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就创新创业和人才教育进行交流。 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
首先我想让大家了解一下北京科技大学的背景,这样大家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以下这些事情。
天津大学的办学历史十分悠久。 北京科技大学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北京钢铁学院。 1998年,教育部所属院校调整,北京科技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院校。 我们的传统是崇尚实践,校训是求实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当前的发展也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任务十分繁重。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呢? 如何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孩子天生对新事物感兴趣。 也许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男孩子。 家里不知道有多少把锁、手表坏了。 我不知道收音机有多糟糕。 我们现在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创新与创业也是密不可分的。 创新是创业的基石,创新是基础。 没有创新,就没有创业精神。 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我们希望每个学生未来都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
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孩子基于兴趣的、破坏性的自我学习转变为有目的的创新。 纵观我们的理念,我们认为最强大的动力是学生的兴趣,最好的手段是实践,最需要的知识是我们需要在校园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 一粒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合适的环境和土壤。 这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敢于批判、敢于自由的学术氛围,学生要大胆、敢想象、敢于否定权威、敢于否定权威观点。
其次,要建立跨学科、多学科的学科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创新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我不知道这个东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做了就是创新。
第三,要有足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尝试并实现自己的想法。
第四,要有各方面的支持,让学生的想法得以实现。
我们的方法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在学术体系和制度上提供保障。 引进本科生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将创新过程作为必修课,价值2-6学分。 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得到补偿,也就是学分。
第二,我们要搭建平台。 例如,第一个平台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立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平台。 所以在这个计划中,我们为冶金工程、材料、机械、矿山自动化和农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六年一致的平台,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企业充分接触。
第二个平台依托科技创新教育。 自2006年起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程,每年有2000多名学生、7000多名教师参与。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项目,选择自己的项目,选择自己的老师,拥有充分的自由。
此外,学校还建立学术、科技、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综合竞赛、专业竞赛、兴趣竞赛等各类竞赛,每年有2000余人次参加此类竞赛,获得相应奖励。
三是打造就业创业创新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开展了创业论坛、创业(主题团日)、创业大赛等各种就业氛围活动。提高能力就是创业培训和创业项目选拔引导。 孵化是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措施,为学生提供一些优惠项目,推荐优秀项目进入创业激励孵化,并提供咨询和建议。
然后是财政支持,这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学校每年专项经费近400万。 大学生各项活动投入超过200万元,就是刚才提到的(SRGP)项目。 设立科技类奖学金50万元、竞赛类奖金20万元。 此外,还有20万元用于支持创新团队,80万余元用于支持学生社会实践团队。
此外,学校还可获得教育部、北京市教委100万以上资金支持学生创新项目。
此外,还有一些校友的经济支持和校友捐赠。 比如,(建荣)创新创业基金每年200万,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团队建设或项目建设。
最后一定是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 学校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地方政府建立了多种合作关系,涵盖各个专业。 与宝钢、鞍钢、首钢等大型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二是利用社会资金。 大学生创新创业绝不仅仅是大学一个人的任务。
此外,我们还面临很多困惑。 大学生创新创业最缺乏的是经验,最缺乏的是指导。 学校最缺的是有创业经验的导师。 所以社会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这里讲一下我们这两年技术创新的一些成果。 例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代表队获得了国际赛的总冠军,比赛至今我们已经获得了3个冠军和1个亚军。 还有机器人和航模。 全国大学生也纷纷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减排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今年我们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 我们共有7件作品参加比赛,其中特等奖6件,二等奖1件。 奖品。
大学从来不缺乏创新,但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