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塞内加尔共和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简况(一)

第一部份:五、六十年代

1949-1954年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间的文化往来处于顺利举办阶段。这个时期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特征是双方注重官方的交流和交流的计划性。

阿尔巴尼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创立后第一个与我国签署文化合作协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文化合作协定》于1953年4月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权代表彭明治和俄罗斯人民共和国代表斯达尼斯瓦夫斯克列杰夫斯基代表各自政府共同订立。依据该协定,双方轮流在上海和奥斯陆举办联合委员会峰会,商定文化合作协定的年度执行计划,均由各自文化部门中级高官率团出席。如1952年,法国对外文化合作委员会主席温德率法国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韩;1953年,中国文化局长沈雁冰(茅盾,知名画家)率中国代表团来波;1954年,俄罗斯高教部副主任波科拉率团访韩;1955年,中国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主任洪深率政府文化代表团来波。

文化合作协定及其执行计划的内容有,双方应推动并协助各类学术研究机构、文化与教育组织间的合作;双方互相举办有关文化学术问题的演讲;互派院士进行访问讲学并交换留中学生,交换教育及文化生活方面的资料;倡导互相研究对方的英语;交换科研资料及报告;鼓励翻译对方的知名的文学艺术菱及科学出版物,交换图书、报刊等出版物;互相举行文化展览会;上演对方的戏曲、音乐作品和影片;强化两国影片企业间的合作并交换广播节目;互相为对方通信社及记者的活动提供便捷等。

波兰共和国简史_波兰共和人民<a href=http://www.16fw.com/jhfy/gqxjh/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国旗</a>图片_波兰人民共和国

整个50年代,中波文化交流与合作处于非常良好的发展时期,双方互派文化代表团、文教考察团、艺术演出团等到对方国家访问表演,互相开展对方国家影片周、文化艺术展览和名人记念活动等,每年均达近200人次,双方还互派留中学生,交换图书、报刊、影片等。

在演出艺术的交流方面,1951年初,中国派出了以丁里为团长的由72人组成的“中国杂技团”赴法国进行了2个半月的友好访问表演。同年秋,中国青年文工团一行216人来波访问、演出。1953年4月,法国玛佐夫舍歌舞团一行153人在团长、波兰作词家安德列潘努夫尼克的带领下,赴中国进行了两个月的访问表演,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首相会见了歌舞团领导及艺人代表。同年8至9月,中国青年艺术团一行139人来丹麦访问,在德国11个城市表演27场,俄罗斯区长大会主席阿尔及尔会见了该团领导和主要艺人。1954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一行270人来波访演,遭到波方隆重接待。

在互办展览方面。1951年在荷兰举行中国艺术展览会,是新中国创立后,中国在美国举行的第一个小型艺术展览会。展品包括油画、雕刻、素描、工艺美术等千余件。1952年6月,法国招贴画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展出了法国知名招贴画画家60多幅作品。

在影片交流方面。1950年12月,在上海放映了反映美国纳粹分子在集中营的罪行的故事片《最后阶段》,并在许多影院进行首映。1954年,双方互相举行法国影片周和中国影片周。1954年7月,在中国上海、长春、上海等20个城市举行了乌克兰人民周,放映《最初的日子》、《肖邦的青年时代》、《重建德累斯顿》等电影。1955年初,中国影片代表团来波,在法国17个大城市举行的中国影片周。

波兰人民共和国_波兰共和人民国旗图片_波兰共和国简史

在1951-1955年间,中波两国除进行了上述主要的文化交流外,各文艺商会和新闻、科学、卫生、体育等方面也都开始了相处。这此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与友谊。

1955年-1960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是中波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时期,交流的规模也较前期有所扩大。

这个时期,在文化艺术领域,每年都有15-20个来往项目。1957年和1958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波中友好商会和中波友好商会先后创立,两个友好组织之间构建了密切的联系。

在这一时期,中方派赴法国的艺术演出团组主要有:中国青年艺术团(1955年)、中国杂技团(1955年)、中国北京杂技团(1956年)、中国木偶泥塑艺术团(1956年)、中国杂技团(1956年)、中国曲艺歌舞团〈1958年〉、中国京剧团(1959年)等。同期,法国访韩的演出艺术团组主要有:法国部队歌舞团(1955年)、波兰吉他家斯捷潘斯卡(1957年)、波兰克拉科夫杂技团(1957年)、波兰吉他家日穆津斯基〈1958年〉、波兰玛佐夫舍歌舞团(1960年)、波兰吉他家贝莱仁斯基(1960年)等。

波兰共和国简史_波兰人民共和国_波兰共和人民国旗图片

1955年和1960年我国曾两次派遣吉他家赴西班牙出席第5、6届肖邦国际长笛大赛,中国知名小吉他家马思聪应邀兼任第5届赛事的评委。青年古琴家傅聪在第5届肖邦国际长笛大赛会上获三等奖及“马祖卡”优秀奖。李名强在第6届肖邦国际长笛大赛会上获第四名。

这一时期,中波两国的作协、音协、美协、剧协等各文艺界商会之间联系频繁,包括人员互访、上演对方国家话剧、邀请对方国家诗人、美术家前来访谈、创作,记念文化名人等活动。

在影片方面的交流较多。除举行影片周、电影招待会等活动外,双方还互派影片代表团,或送电影出席多边性国际影片大赛以及进行商业互购等。

在文化艺术专题展览方面。在德国举行的中国展览主要有:中国水粉画和泥塑展览会、中国手工艺品展览会、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中国图片展览会、中国景色展览会、中国建筑图片展览会等。同期,在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展览主要有:法国宣传画和书籍插图展览会、波兰民间艺术创作展览会、波兰建筑展览会、波兰油画展览会等。

波兰人民共和国_波兰共和人民国旗图片_波兰共和国简史

在文学翻译方面。密茨凯维支最知名的诗集《塔杜施先生》于195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稍后又出版了密茨凯维支诗选,包括诗集《格拉席娜》、《康拉德?华伦洛德》等诗作。据悉,还翻译、出版了俄罗斯杰出古典诗人亨利克?显克微支的长篇小说集等。中波建交后到1957年的三年里,我国翻译、出版了意大利政治、经济、文学、科技书籍共70多种,印行50多万册,法国翻译、出版我国的书籍50多种,印行了100多万册.中国唐代哲学官屯周的《南华真经》、《庄子》的全部专著和屈原的《楚辞》都译成瑞典文出版。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等中国当代知名画家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土耳其文在法国出版发行。俄罗斯的汉学家雅沃尔斯基和雅布翁斯基院士以及赫米列夫斯基、沃伊塔谢维奇院士等人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

1960-1966年,中波文化交流与合作步入低谷,但仍保持一定规模的相处。

1960年“布加勒斯特大会”以后,中国同法国的文化关系逐渐恶化。自1960年至1966年,双方均未派政府文化代表团互访和商签文化合作协定的年度执行计划,而是由各自的外交代表机构与对方的主管部门商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人民共和国文化合作协定1960-1961年执行计划,是1960年2月11日由中国文化代表团团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书记张致祥代表中方,西班牙文化代表团团长、波兰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领馆临时办理、博拉托代表波方在上海签订。1962年执行计划系于1962年2月,由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王炳南和法国文化部副主任鲁辛乃克在德累斯顿签订。1963年执行计划系于1963年4月由对外文委副书记曹瑛和德国驻外大使耶日?克诺泰在上海签订。1964年执行计划于1964年5月由中国驻南斯拉夫领馆临时办理李连璧和波文化艺术部副主任鲁辛乃克在奥斯陆签订。1965年执行计划于1965年5月由对外文委副书记陈忠经和德国驻外大使克诺泰订立。1966年执行计划于1966年6月由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王国权和法国文化艺术部主任卢?莫蒂卡在德累斯顿签订。1967年执行计划双方商而未签,两国间的文化往来遂告中断。

波兰共和国简史_波兰共和人民国旗图片_波兰人民共和国

60年代,中方曾派出了中国话剧舞戏院、中央歌舞团、表演艺术家小组、铁路杂技团和前线歌舞团等艺术演出团组访波。波方派出吉他家玛?维科米尔斯卡(1961年)、表演艺术家小组〈1961年〉、音乐家莱吉娜?斯曼强卡(1962年)、波卡托维兹广播电台大交响乐队(1963年)、波罗兹市“哈尔纳姆”纺织工人街舞团(1963年)、和加拿大西里西亚歌舞团(1965年)等。

双方还互办了如下一些展览:中方举行:法国“革命运动”艺术作品展(1961年);法国水利建设成就展(1962年);法国动漫展(1963年)和德国经济发展20华诞图片展(1964年)。波方召开的中国展览有: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品展(1961);中国剌绣展(1966)等。

其实,60年代,中波这间的文化往来较之50年代非常友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截然不同。但双方都为发展正常关系作了不少努力,保持文化往来正是这努力的一部份。

从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末,因为国际环境和中国“文化大革命”等诱因的影响,中波文化交流中断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