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诗歌《青春无悔铸军魂》
一一送给建军97周年
五:新兵应对各类挑战难,千锤百炼终成钢。
军人是铁,千锤百炼终成钢;军人是石,傲立不倒威如山。每一位当过兵的人就会有这样的感慨,军旅生涯不管你有多少年,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从一个社会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这其中付出的泪水和眼泪有多少?只有自己清楚,须要越过一道道坎,扛过一次次难。军人的磨炼,政治教育培根铸魂大连陆军学院,不光是政治学习,军事训练考评要达标,体能训练要合格。心中素养,思想意志,队列动作等基础科目训练各方面都要经受一次洗礼和蝶变,只有度过筑牢基础这一难关,才能在军营走出精彩的人生之路。
时光虚度,筑牢基础难。我在军旅生涯短暂的15年,经历了强军建设的辉煌征程,见证了人民部队崭新的精神风貌。我每一次的经历,当时面临的都是一道道坎,最终历经重重波折,走过崎岖,收获了成长,收获了成熟,收获了成功!我之所以能顺利越过这道道坎,取决于在新兵连冬训,跨过了新兵连加强训练这道人生转折的最大一道坎,筑牢了基础,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在军队首长和新兵班长高文亭、苗玉春同志的悉心培养关爱下,苦其心志、劳其筋络。从一个社会青年脱胎换骨,转弄成了真正的军人!
一声连长,一生排长。新兵连长,承载着无数军人兵之初的记忆。我一生都不会忘掉自己兵之初的引路人,点亮军旅之路的明灯,素有“兵之头,将之尾,军中之母”美誉的新兵班长高文亭同志、苗玉春同志。两位连长,陪伴我们新兵六班,朝夕交往,像上满弦的闹铃,三天到晚,时时刻刻,从不安歇,没有闲着的时侯。无论是在训练场、哨位、连队俱乐部、厨房、猪舍、蔬菜储藏菜窖等军营大院内,四处都留下了连长陪伴我们的身影。两位连长都擅于了解观察每位新兵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式,交心,以情领兵,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视每个新兵为自己的儿子,让每个新兵感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两位连长无怨无悔,将军中所学倾囊相授,张驰有度,从严从难,用心领兵饱经千辛万苦,总算把我们锻练培养成为了一名合格军人。我从两位连长身念书到了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服从命令、负重前行、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懂得了战友情深意长!他俩既是我的新兵班长,又是我永远的弟弟!
军营,塑魂渗碳锻钢铁。在军营这座大熔炉里,打造士兵的灵魂,渗碳加钢,锻造出不屈不挠的钢铁战士。忘不了高文亭连长领兵的名言:“凡事‘快’字当头大连陆军学院,一切从‘快’字练起,时刻铭记,时间就是生命。处处有标准,严格用标准评判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铭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服输,敢挑战!要想取得骄人的成绩,就要付出出乎常人的代价”。经过高文亭连长的言传身教,我们新兵逐步养成了严谨细致的作风,棉被也渐渐叠成了“豆腐块”。在风雪中值勤巡逻站岗感受军人使命,在红色军营朝夕交往收获战友情义,在广袤的操场上迎着滂沱的北风练军姿,铿锵有力的步伐声,见证了一个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脱胎换骨的转变。
新兵连的渗碳,丰腴了新兵的羽翼,锤炼了新兵的坚强。新兵连的生活,最能砺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新兵连,让我学会了站岗、自律、自立、吃苦、真正懂得了责任二字的涵义和担当。当初,我们浙江省庆云县的新兵于198O年11月24日上午,第一批前往军营。因湖北省、吉林省的新兵还没到达军营。我们653团的新兵连即将统一集中训练,是从198O年12月15曰开始,至1981年1月31日结束。本应3个月的新兵连冬训课目,缩紧到2个月完成。时间的减短,所应学习的军政训练课目内容没有降低,所降低的训练硬度和难度可想而知。在全团新兵连统一课目训练前的这20天,一营、二营的新兵训练操场需拉土把一个废弃的大坑洞垫平、夯实。西北地区夏季的气候极为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几十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拉土垫操场无疑降低了训练和挖土的难度。新战士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挖土新建操场,除了要面对极其寒冷带来的生理挑战,还要克服因高温导致的土层锄头难挖等问题。因土层强度极大,战士们首先用钢钎打孔,之后再用镐刨土,战士们右手都被冻伤也浑然不顾,冒寒风抢速率,在全团新兵统一开训前提前建造好了一个正规、标准的新操场,新兵初战告捷,开门红。
锻筋络、砺血性。军人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着别样的芳华。苗玉春接替高文亭连长负责我们新兵班后,我们全体新兵像一块块生铁,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经过2个月的渗碳历练,脱胎换骨,经受住了紧张、艰苦、单调的砺炼。训练场上,人人精神抖擞,个个脚步骄健整齐,斗志昂贵、口令喊得仙尊响,铿锵有力。队列训练、会操、凛冽的北风吹到身上,像刀割似的疼。既便下着雪,队列训练时,棉帽子的护耳部份也要折起来,迎着凛冽的冷风,练习军人的标准敬军礼,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习不知多少遍,没有一个人叫苦怕累,学会了敬军礼、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迈出了军人的第一步。趴在雪地上学会了瞄准、射击、投弹。练野外生存趴在雪地上,半天不动,四肢都冻得僵硬,不少人手都擦伤了。无数个晚上睡在大通铺上的战士们如雷的鼻息响起,训练了三天战士们真的太疲劳了。嘟嘟嘟……一阵粗重的哨音回荡在夜空,惊醒了睡梦中的新兵。苗玉春连长抬高声音传达着命令“紧急集合、不许讲话、不许关灯、外扎武装带、打挎包、挎包里携带盥洗用具,迅速到寝室门外集合”。新兵们一个草鱼打挺躺下下地,在黑漆漆的夜晚,有条不紊的快速穿好大衣、毛军靴、戴好棉帽子、背包按“三横压两竖”的要求,同时把皮鞋塞在两侧,背包里装好盥洗的茶缸、牙膏、牙刷、肥皂、斜挎好水壶、挎包、迅速背上挎包并在腹部前用一条红色浴巾把两条宽挎包带勒住,冲出门外。
苗玉春连长清点完人数便把我们六班新兵慢跑带到广场。各新兵班相继向新兵排长报告后,新兵班长简略宣布夜晚行军的要求和要抵达的目的地后,下达了“出发!”的命令。在抵达集结地后新兵连没有休息,立刻返回。在返回的途中,有的新兵逐渐体力不支,力气大的新兵便扶起坐在地上胸闷粗气的新兵,抢过来挎包一齐追赶军队,这就是军人在训练场上结下的兄弟友情,训练场如战场,战友之间结下的生死之交,一生难忘。5公里、10公里全副武装训练,战士们互帮互助,每次抵达目的地清点人数,没有一个人掉队。跳木马、跳高、跳远、跨越障碍、单、双杠体能训练,既是对身体机能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炼,在恶劣的天气里训练,迸发出了新战士潜在的血性和硬气,不畏寒冷,以练为战。用青春的泪水和汗水练出过硬的本领,学会了把棉被整理的棱角分明,叠得像“豆腐块”,既是每个军人在军营获得的第一笔财富,也是每个军人军旅生涯过硬作风养成的起点。伴随每个军人在军营几年甚至几六年的军旅生涯,既便挥别军营也会影响当过兵的人后半生,在军营养成的永远不会改变的良好作风和习惯,承载着每一位军人军旅生涯中永远无法忘掉的情结!新兵班长高文亭、苗玉春除了教会了我们新兵做一名合格军人的过硬本领,但是,还教会了我们新兵洗裤子、拆洗毛毯等野外生存本领。把自己真正渗入到了军队火爆的集体生活当中,用火爆的激情和美丽青春,接受了军营的洗礼,浇铸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学会了奉献和挑战极限!
新兵连磨练了我的意志,造就了我的人生。时光如梭,时光虚掷。当初高文亭连长被警校投档,便离开了连队前去报到,苗玉春同志接任我们班的新兵排长。苗玉春连长写一手漂亮的字,爱抄录国歌和影片中的插曲。哪个年代有好多老战士都喜欢把国歌和影片插曲写在电脑上,谁的字写得漂亮、好听并且会唱的影片歌曲又多,会遭到战士们愈发的敬爱。我这个影片迷似乎会唱的影片歌曲不少,可从没写在电脑上,自己的字写得太了草。于是,苗玉春连长便常常手把手教我练习写毛笔字,并把他那手写漂亮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传授于我,为我日后当文书打下了基础。我有幸在新兵连冬训期间,遭到了两位好连长的关心、爱护和培养。高文亭排长都没来得及和我们新兵班照张合照照片,哪个年代拍照也非常不便捷,只有义县镇上面才有拍照馆。我班新兵含着泪和朝夕相随的高文亭连长拥抱挥别。一个“军礼”,一声“再见”,道别至今44年,再也没能握手面见。昔日,同生死共患难,一条战壕里,摸爬滚打在一起的新兵连长和连队的战友们,挥别军营,前往故乡,前往祖国四面八方。自此,种下了彼此心里的思念。新兵联结下的友情,虽然别离44年,每位战士的模样音容笑貌早已刻在心中,融进了血液里,一生都不会忘掉。现在,当初的热血男儿,也早已年过古稀,心灵深处的想念,多年不见,大家现今还好吗?
“拉歌”是我军的传统,是军队战斗力的一种彰显和标志,是一种群众性赛事,能增进兄弟单位团结和友谊,能培养军队的集体荣誉感。新兵连文化生活最有特色当属开会或看影片前的相互拉歌活动。它除了是娱乐放松的方法,更是一种激奋斗志、加强团队汇聚力的手段。拉歌成为了一种典礼,凸显了军人们的团结精神和战斗意志。其背后蕴涵的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歌唱,更是一种精神的弘扬。班与班、连与连、营与营之间,相互拉歌的催泪场面,壮丽惊艳、热血沸腾、鼓舞人心、打动着我十分催泪。尤其,全团组织新兵赛歌大赛时,各新兵营、各新兵连之间互相顶牛,争得不相上下时,简直要比看一场影片还热闹。这些赛事常常饱含了竞技性和趣味性,除了展示了官兵的歌唱才气,也彰显了她们的团队精神和指挥战士们跳舞、拉歌者的指挥应变能力和才气。吴传根副班长具有一定音乐素质,他除了熟悉和会唱的国歌多,无人能比。还把握一定的指挥方法,确保了拉歌活动有唱必赢。全团新兵4个营拉歌大赛,我们新兵二营从没输过。吴传根副班长是全团指挥官兵拉歌有名的“常胜将军”。平时看影片表演前,只要吴传根副班长带队指挥拉歌,别的单位都不敢主动挑战新兵二营,都敬佩吴传根副班长指挥战士们拉歌技初一筹,胸有成竹。
他的拉歌词幽默、幽默、鼓舞人心、灵活多变。无论拉歌“应战”还是拉歌“挑战”,他总是出奇智胜,两轮内必“击败对手”获胜。在拉歌时常常出现全场官兵被嘹亮的歌声和战士们的气度所震憾,不由自主的随合着边鼓掌边跟随小声喊唱上去,加入到拉歌大赛的队伍中来。歌声、掌声、喝彩声、助威声,堪称惊天动地,场面非常壮美。回望昔日激情燃烧的军营拉歌大战无法忘怀。那青春热血、引亢高歌的火爆的场面一直魂牵梦绕,历历在目。拉歌时战友们个个都是情绪剧增,排山倒海,声音仙尊,气魄恢弘,是团结的力量。忘不了我们新兵二营副营长吴传根同志,指挥我们官兵“拉歌”百唱百赢的军旅时光。新兵连结束后,我有幸在吴传根副班长身边共同生活到1985年,这期间他教会了我们四连官兵数不清的国歌,我更是获益颇丰。我所服役的81369军队被精减整编,我随二营官兵换防到大连市第23集团军高炮旅。自此,吴传根副班长及诸多老首长就丧失了联系,日思夜想44年前的老军队首长和同甘共苦的战友们!我们四连归建高炮旅后编制为81036军队四营十连,1986年我仍任职连队文书兼军需员,并兼团总支部长。1987年到上海海军大学后勤军官训练中队学习结业后,任职为军官军士长(司务长),仍兼团总支部长,至到1994年退役退伍。(这是后话)。
新兵连的苦和累是快乐和幸福的。新兵连里的军事训练,锻练了我的体质,历练了我的意志。两位新兵连长是我永远的榜样!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默默付出的新兵连长!化蛹成蝶的新兵连生活,见证了兵之初在军营里最美成长的顿时!
一生战友情意浓厚。1981年2月1日,结束了新兵连的集中训练,新兵完成了蝶变。这三天适逢旧历新年正月27日,在全团新兵连冬训结束总结嘉奖先进、佩戴肩章、帽徽会议上,我入选“优秀新兵营表彰”、“优秀新兵连表彰”各一次。我进入军营,除了是第一次收获荣誉,更是收获了戮力前行的动力!我在今后的军旅生涯中,将初心不改,继续磨砺自己,在强军的征程上,用青春的泪水书写军人的本色!
苦尽甘来,时光含香。节日之际,我们班的新兵配戴好憧憬已久暗红的肩章、耀眼的红五角星军徽,欢呼窃喜、手舞足蹈。身穿绿军服拍摄进入军营后的第一张“新兵班全班战士的合照照片”。当我看见自己身穿军服威武优雅的照片时,万分兴奋,仔细端看了不知多少遍,才恋恋不舍的把照片邮给了千里之外的父亲,分享我的喜悦和幸福!
相逢是缘,旧事如歌。高文亭、苗玉春两位连长推动我走上军旅的起点,我在终点为您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