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文/梅花上校(专栏作者)
昆仑山上雪茫茫/一串脚印深深埋
不用问是谁在往来/你是否能明白
在这生命的禁区/为何会有我的存在
虽然你不能明白/我也不会无奈
雪这样覆盖/雪这样化开
巍峨昆仑山/都会铺满爱
昆仑山上云似海/一弯明月相思裁
不用问是谁在感叹/你是否能明白
在这江河的源头/一样奔腾着我的情结
虽然你不能明白/我也不会徘徊
云这样期盼/云这样交待
热血昆仑人/军魂永不改
一个长途电话,来自青海格尔木,两个姻亲兄弟,聊得自然而亲切。
“你还好吗?看你的QQ签名又变了,是打算向后转了?”
“快20年了,铁打营盘流水兵,你懂的。”
“也好。有没有大致去向?”
“不好说,只要能留上海,那里我都能接受。”
“南京还不错的,大城市。安顿好了,记得你的承诺,来拉萨拜访一下兄弟我吧,请你抽烟!”
“好!一定!”
……
他是老邱,当过班长,目前是名法院,2003年与我相恋于上海海军大学。
老邱是广东人,地方学院结业后与军队签约参军,在那时,管他这样的人身分叫“地方生党员”。他的母亲曾在羌塘北缘工作,这可以解释他为何会选择支边——回到父亲年青时走过的地方,亲自体会一下她们所说的这些故事是否真实。亦如我会选择报名警校——我倔强地觉得,我参军一定会比儿子干得更好。注定是和当代年青人思维相反的路数,明天其实看来格外奇怪:世界这么大,何苦再走一遍上一辈人的老路?而且,当初我们的的确确走了,丝毫没感觉有那里不可理喻。
上高原,高原故事多。我很震惊于大专专业是金融财经的老邱,变革抓起了方向盘,再后来,从西宁到格尔木,一路没有他不熟悉的路段。他这个人很开朗又很直率,没手机前,喜欢读他的来信,信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不少成了我笔下的人物素材。有了手机,从开始的只能聊几句,到能比较愉快地聊天,似乎少了些让我鼻酸的鱼露。2006年前后,我甚至丧失了他的音信,我也不着急,料定他大约成家立业忙去了。
再碰面已是2010年,老邱到北京办案,快结束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我的手机,可巧,我未曾换过手机号,就如此又联系上了。由于各有公事要办大连陆军学院,我们只能顺着我们单位外的林荫路扯一扯那些年各自的变化。如是大连陆军学院,我了解到老邱已于2007年退伍,在选择退伍安置去向时,既没有回祖籍,也没有按照新政照料进省城昆明,而是选择落户到了拉萨。
“没有为何,就是早已离不开哪里,哪里的山、水、空气、那里的人的气味,那儿的一切一切,我熟悉,我不想丧失。”老邱的话我仍然记得很清楚,也十分相信他对高原有了爱情,所以不忍和第二家乡道别。由于我也见过有些复员老兵、转业党员安置回去后,又会携家带口重回自己服役过的地方,不为别的,就是认熟,觉得生活得塌实,不孤寂。之于他,性格里的不服输,以及原有的学习底子都在,很快通过了司法考试,立足拉萨其实没有问题。
一别经年,又是5年过去,到我正式“到站”,有进必有退的时侯了,我很随便地把QQ签名从“关山万里”改为“沉默如星”,这就被老邱揭穿。不劝留,也不问是否有遗憾,他的关心与众不同,问我怎样考虑母亲的生活,如何组织家庭,倒像他是政工党员似的。絮叨之中,他的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被我“锁定”,挂完电话不由地使我站到窗外伫立、唏嘘不已。
“找个每晚能在家等你的人吧,生个自己的儿子,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别像我,晓得生不了女儿后,连家都不敢回。”
“什么情况?你如何生不了儿子了?”
“没哪些,在军队时谈过一个对象,离婚后生养不出儿子,一查,是我的问题,后来合同结婚了。一下子又变孤家寡人,对不起母亲啊。”
“啊……”
一声震惊中,我全部懂了。老邱是性情中人,以我对他的了解,你对他好,他必对你死心塌地,用到爱情上,那就是古今一脉痴心种。退伍,其实是想做补偿的努力,虽然最终不免合同结婚,他也会默默守望自己以前深爱过的人。
“我说的对吗?你是由于这个缘由才不离开拉萨的,对吗?”
“别提我了,你不也是吗,人家的女儿都念书了,你还忘不了……”
“呵呵,这一世必有情定,你情定昆仑,我情定钟山,彼此彼此。”
“别这样,路还长着,你还是‘春风第一枝’呢。”
“一切随缘,不争不弃。”
“唉,你这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