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心得 本文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心得,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心得 本文简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心得河北省霸州市王庄子乡靳家堡村学校武凤娇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主动的学习,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心得 本文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心得
河北省霸州市王庄子乡靳家堡村学校
武凤娇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主动的学习,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字: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课件
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创新,应当是我们每一位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成败,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大事。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大力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正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相关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探索出既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能,又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改革是过程,创新是目的。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了最好的外部环境。
一、
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前提和基础,有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运用知识,人机交互是电脑的显著特点。多媒体所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影视动态,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电化教学可创设性境,将静止呆板的文字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将声音、形态、动作等融为一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从而渲染气氛,激发情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教学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才能得以实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技术的普及,信息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各种cai辅助教学资料、媒体日益丰富,计算机软件、各种图文资料,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集图、文、声、形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和教育平台,给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二、网络搜集素材,制作教学课件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各种教学素材库应运而生,网络技术和网络带宽发展很快,网络资源成几何级数增长,素材的搜集已不再是难题,各种图片、文字资料、视频都可以找到。素材收集充分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课件制作了。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都是非常强大便捷的课件制作工具,无论用什么软件,都必须注意课件的交互性。因为我们现在制作课件,必须考虑不仅仅是这次使用、也不仅仅是自己使用,而应做成可以实现共享的开放性课件,让每一位老师拿过来都能用、都会用。所以我们可以把课件制作成一个资源库,在脚本设计时我们已经注意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可能用到的电教手段,在课件制作时我们就要把素材作有序地组织,以便于教师授课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播放自己认为需要的素材,认为不必要的则可以不展示出来。
三、适时运用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俱全,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使学生能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可充分调动学生耳闻、口述、目睹、手触等多种感觉形式与计算机交互作用,从视觉、听觉、体觉三方面来使学习者获取信息,这样一方面容易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另外也提高了人类大脑获取并处理信息的效率,因此可以加快学习进程,激发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教学课件中已经组织了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但切不可滥用,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应用,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人机交互,提高自发探究能力
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能使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呆板,而是妙趣横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激发起来,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形成学习动机。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制作适合学生使用的交互性课件,也可以采用有专业公司开发的课件,展示的内容图文并茂,影音同步,多姿多彩。教师精心编制或采集的课件水平越高,越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交互性,学生在利用这些课件学习的时候,就越能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基础或经计算机测试后提出的建议,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程,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策略。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高涨的学习兴趣和充分的主动参与,形成了优化的内部心理过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能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
如一年级识字课,小学生们可以用各自电脑上的课件自己测试、学习前几天学过的生字。测试的形式有听音选字、部件搭配、判别笔画、选字填空、正误比较等。教师在讲台的监控机上浏览每一个学生的自测过程。检测结果显示,有的同学得到了计算机奖的大红花并伴有一首优美的乐曲。有的同学得到了“还不错,要更加努力”的评语,有几个同学计算机给提出了“前面的内容没学好,请复习”的要求。于是,这几个同学回到课程主界面,从“复习”窗口选择检测时有困难的生字开始自觉复习,复习好了就学习新的生字。学习生字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学习几个生字,每个字的学习内容有读音、部首、结构、笔顺、形体演变、识字秘诀、练习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按一下桌面上的“电子举手”,得到老师的指导。以往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在这里会变得津津有味,学习过程中他们还能不断地得到计算机的鼓励和表扬。
五、开发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政治思想教育,还要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局限于书本是不够的,要有大语文教学的思想,善于在浩如烟海的语文资源中广采博收,择优而用。语文教学的策略要突破“口耳相授”的呆板模式,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机会,帮助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校园网、城域网的建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网络的工具特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也是一种获取资源、推广资源、交流信息的最好的工具。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驾驭网络工具熟练地使用网上的语文教学资源,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搜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有了这个工具,学生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交流自己的作文,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可以制作电子报刊、网页,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这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其好处是不可估量的。
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语文,资源极为丰富,学生个性差异表现突出。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选用资料,并相互合作协调,在各个环节培养信息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各种机会让学生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也要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实感受。学生语言的灵感,常常是刹那的,闪过即逝。如果能及时捕住或激发,那么一定会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如读书交流会往往会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见状要适时鼓励,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测评,同时让学生借此进行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了解自己,更好地提高自己。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探索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参与和探索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会结出一个又一个的硕果!
篇2: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本文关键词:下册,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本文简介: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复习提要1、语言积累和运用。2、现代文阅读。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4、作文复习。5、专题训练及总测试。重点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本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复习提要
1、
语言积累和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4、
作文复习。
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
1、
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
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
1、
关键词语的揣摩。
2、
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
理解诗歌的意境。
4、
作文的选材立意。
课时划分:
1、
积累与运用(2课时)。A、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B、古诗、名句的默写。C、仿写句子、广告标语、综合性学习。D、对对子、名著导读。
2、
现代文阅读(2课时)。
3、
文言文阅读(1课时)。
4、
作文(1课时)。
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1、
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
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复习过程
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让学生读、抄一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如: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痴(
)想
隐秘(
)诱惑(
)xuān(
)腾
一shùn(
)间
yùn(
)含
B、请你找出并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惊荒失措
_____改为_____
昂首铤立_____改为_____
二、进行逐单元进行听写训练。(一般分开在课前进行)
三、完成试卷练习。(课后巩固为主)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1、
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2、
学会初步赏析一些古诗或《论语》中的名句。
复习过程
一、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
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
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
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默写练习。(主要针对后进生,以激励为主)
如:
A、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B、《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
,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三、课后试卷练习巩固。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1、
仿写句子。
2、
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复习过程
一、明白仿写的意义及方法。
1、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
2、仿句考查的知识点:
(1)、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例如: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同学们要注意比喻运用的得体,比喻的艺术贵在创新,要寻找新鲜、活泼的喻体,保持上下文的协调性。如: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天下们针对性进行回答,有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如: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3)、是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同学们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
二、仿写练习训练。
如:
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
_____________的聚积,就没有
。
2.仿写下面划线的句子。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
秋高气爽,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要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2分)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
朋友是
。
4.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4分)
例:
一棵树,
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
为春风升起绿帆。
三、练习卷巩固。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
1、
对对子。
2、
名著导读。
复习过程
一、掌握对对子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对对子。
1、
教师指导方法:字数与词性的联系,内容的关联等。
2、
教师示例:
尝天下美洒——读世间好书(戏人间才子……)
3、
学生尝试练习。
如: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______________,春香
。(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
A:父恩重如山。B:
。
A:人比黄花瘦。B:
。
A:日出惊山鸟。B:
。
二、掌握名著导读的知识点。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本册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2、老师设计几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3、问题的反馈。教师归纳答题的技巧。
第五、六课时
复习内容
1、
本册书中的课内讲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5、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复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
指导学生再次把握各讲读课文的文章脉络,理清思路。
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教师让明确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或更具深刻的含义。
2、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在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A、上下文的联系。
B、词语句子的言外之意。
C、作品的写作背景。
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1、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划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并能结合主题思想有较深的理解。
2、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方法有:
A、
看文章的题目。
B、
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C、
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
D、
分析人物的性格。
E、
综合各段段意。
F、
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感悟,去理解,去运用,多做专题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1、教师在“阅读与思考”上指导学生,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文章。
创作源于生活,我们读到的一些文章,往往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似曾相识,甚至有的学生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过。这时,我们就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态度,评价文章的真、善、美,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
要提高阅读能力,一定要多读,多想,多训练,运用教师教给的阅读方法,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课堂上大胆质疑,讨论归纳,提高阅读能力,积极参与。
六、练习试卷巩固。
第七、八课时
复习内容
1、
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2、
文言文翻译。
3、
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4、
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5、
重要的作家作品常识。
复习过程
一、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文言文实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方法解释,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这些词的词义古今变化不大,容易掌握。但有一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万万不可望文生义,以致造成错误。这些词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古今异义。
有一些词,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已毫无关系,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也有一些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该加以注意。
如“余”的古义是第一人称代词,今义则变成“剩余”;“去”的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去”。
(二)
一词多义。
有一些词,有它本来的意义,另外一些还有引申义,这造成词的多义现象。
如“时”本义是“时间”,后来从本义发展引申“时机”;相时而动。又引申为“按时”、“及时”:“学而时习之”。又引申为“时常”:“故时有物外之趣”。
(三)
词性活用。
有一些词,通常用为一种词性,但有时活用为另一种词性。
如“智子疑邻”的“智”原来是形容词,“聪明”的意思。但这里活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聪明”。
(四)
汉字的通假。
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如“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假借字的产生,大约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本来有一个正字,但是写书或抄书的人由于一时笔误,写成了别一个字,后来相沿下来,得到社会承认,或者由于地方习惯,写成了另一个字。第二种原因是本来没有正字,从一开始就借用某一个字。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般都在注释中说明“#”通“#”。
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
如:“之”、“以”、“而”
之: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
代词“客观存在”、“它们”、“他”、“他们”“昂首观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心之所向”
以:介词“把”“以土砾凸者为丘“介词“用”“徐喷以烟”
介词“因”“此独以跛之故”
而:表顺接“地”“着”“并”或不译“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却”“但是”“人不知而不愠”
二、文言文翻译
为了理解文言文的大意,要先把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文。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的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余忆童稚时的“忆”即“回忆”“回想”。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
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
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
如: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空中”介宾短语后置,应调到动词之前,译为“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6、补。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可以为师矣”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三、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四、重要作家作品常识。如《论语》。
五、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1、老师指导学生复习本课各单元出现的文言文。
A、重点掌握的字词。
B、翻译全文,并重点理解一些句子。
2、配合练习加以巩固。
3、课后练习试卷。
第九、十课时
复习内容
1、本册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2、本册中各单元的作文指导。
3、一些常用文体的写作指导。
复习重点
1、作文的写作技巧。
2、作文随堂训练。
8
篇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案例分析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案例分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案例分析 本文简介:《海底世界》课例研讨引发的教学反思广州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刘芳芳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教育不可避免要应对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呢?我们就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海底世界》(人教版)一文,进行了课例观摩与研讨。一、《海底世界》WebQuest教学设计(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案例分析 本文内容:
《海底世界》课例研讨引发的教学反思
广州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芳芳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教育不可避免要应对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呢?我们就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海底世界》(人教版)一文,进行了课例观摩与研讨。
一、《海底世界》WebQuest教学设计
(一)导言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中节选的内容,学生则边听边欣赏一段反映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视频。
(二)任务
1.任务设计
广州市将要兴建一座现代化的“海底世界”展览馆。现在,展览馆的叔叔、阿姨邀请各位小朋友负责其中鱼、贝类、海藻、地形、珊瑚和其他海洋资源展区的设计。你想向大家介绍哪个展区呢?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电子简报并且加上生动的解说来完成任务,再把精彩的作品向广州市民展示。
2.任务说明
(1)接受广州市政府的邀请,为即将兴建的一座现代化的“海底世界”展览馆设计你感兴趣的展区。
(2)与其他同学组成协作小组,合理分工,通过“搜集资料——设计电子简报——上传作品——展示演讲——评价投票”的程序完成任务。
(3)课件中的“学习导航”,对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做了详尽的说明,我们以此为指引,开始我们的探究之旅。
(三)过程
1.分组指导:
六人一组,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分成“鱼类展厅”、“珊瑚展厅”、“贝类展厅”、“藻类展厅”等组别,合作完成任务:
(1)组长(1人):负责协调本小组的协作学习。
(2)资料收集(全体组员):负责收集资料,存到相应的文件夹。
(3)图片编辑(2人):负责对资料加以归类、综合,存到以小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4)文字编辑(1人):负责用“Word”或者“PowerPoint”展示图片,配上解说文字。
(5)演讲者(1人):负责在展示作品时,对所设计的简报作解说。
(6)美工设计(1人):负责规划版面设计,力求图文并茂。
2.自主学习。
3.小组协作学习。
4.交流与上传。从组内交流到组际交流,最后把作品上传到“作品专区”。
5.展示与回应。各组“演讲者”讲解本组设计的“展区”。其他同学根据评价单对“演讲者”及电子简报进行评议。
6.评价与投票。自我评价小组的协作学习,并投票评选最佳电子简报、最佳演讲者。
(四)资源
1.请参阅课件的“课文赏析”以及“资料宝库”两部分内容,那里以网页形式存放着大量的关于海底世界的资料。
2.参考相关网站,也请你们将自己探究过程中发现的好网站上传,与大家共享。
http://www.16fw.com.cn/
http://www.16fw.com.cn/index.php3
http://www.16fw.com/about.htm
……
如果你觉得我们提供的资源不能满足你的需要,请以“海洋生物”为关键词,借助搜索引擎(http://www.16fw.com)进行搜索。
(五)评价
评价单(略)。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到海底世界进行了一番探险。我们设计的电子简报将会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参观、提建议。我们还将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演讲者”奖。如果仍有不理解的问题,欢迎大家到网站的“专题论坛”继续交流,也可以给老师发邮件。
二、首次教学尝试:促进资源整合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海底世界》的第一次课堂教学尝试,让我们略感欣慰之余,更多的却是困惑。
(一)欣慰:信息化的语文学习方式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回顾本课的教学实践,基本体现了信息化语文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1.融知识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本课例开始即以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为引子,允许学生根据感兴趣的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而且学生创作的作品反映了合作小组的群体智慧。从理论上看,这符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目标设计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看,由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是自己渴望了解的内容,符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学习任务,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读懂课文、丰富对海底世界的认知,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2.学生被带入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个体学习价值。
根据“过程设计”的分组指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由于这种合作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协作中的价值,见证每一个小组成员对学习成果的贡献,因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看到,在小组协作学习环节,生生交互、人机交互非常活跃。
3.新奇的学习过程,迎合学生学习心理。
课堂教学以“电子简报”为载体,大致遵循设计展区—展示展区-讲解展区-赢取选票的学习流程,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学习心理。
(二)困惑: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实施有效的整合
一般的同类教学设计,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则是参照教参安排,用两节课(80分钟)时间完成。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信息技术与小语阅读教学的整合呢?第一次教学尝试,似乎没有解决这一难题。
反思一:学习目标该如何定位?
本课例的学习目标应该区别于常规的阅读教学目标,既包括常规阅读教学的目标,也包括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怎样的目标定位是合理的?该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实现两种目标的整合?
反思二:实现资源整合,怎样的教学策略才是有效的?
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达到丰富课文认知,扩展海底生物认识的目的。为此,我们设计了三大资源:以课文为中心的“课文赏析”(包括自学提示、词句理解、情境欣赏等内容)和以视频、文本、图片资料为主的“资料宝库”以及关于海底生物的网站(以下把“资料宝库”和相关网站统称“网络资源”)。但在本次课堂教学里,学生先是借助“课文赏析”解决学文目标:像常规的教学情景一样,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读中质疑”、“读中释疑”、“读中理解”、“读中悟情”的学习过程。学生再借助“网络资源”解决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经历“制作电子简报”、“汇报交流”、“投票评选”的学习过程。由此,课堂教学明显分为两个阶段,遵循从“与课文对话”到“与网络对话”的阅读对话过程。网络资源是不是只能扮演扩展阅读的角色?如果不是,如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整合?
反思三: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角色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后,有的小组马上开始浏览网络资源,制作电子简报,课文则被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由于这部分学生剥离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感知,导致最后没能达成语文学习目标。而另外一些小组,则先凭借“课文赏析”,读懂课文内容,再凭借网络资源,制作电子简报。这部分学生则由于缺乏相应的时间约束,前松后紧,最后只是匆忙地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如果缺乏有效的调控与反馈,将难以保证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理解信息的时间。与常规课堂相比,本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地位相对较弱,教师该如何发挥“主导者”的角色价值呢?
三、再次教学:究竟是语文课还是语文活动课?
面对首次教学的不足,执教者选择另外一个班的学生,再次进行教学,力求解决“资源整合”这一大难题。课后,专家以及课题组老师进行了评课,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相对一致的看法:
(一)任务驱动,促进资源整合
经过再三的思考,根据《海底世界》课文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本课应达到如下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把海底生物描写得具体、生动的表达方法。
通过参与制作“电子简报”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语文信息素养。
在探究海底世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反思我们的“任务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达成上述学习目标。因此,再次教学,我们把“课文赏析”、“网络资源”都看作学生学习的资源,不作任何意义的划分,并尝试以任务驱动,促进资源整合,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与“扩展阅读”同步进行。
(二)细化学习指引,调控学生学习行为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教师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担当学习“组织者”的角色。课堂教学被大致划分为如下几个环节:激趣导入、任务驱动;资源阅读、收集资料;信息整理、制作简报;组际交流、作品上传;展示与讲解、评价与投票;分享体验、总结拓展。每一个环节,都给予相应的时间约束,一定程度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高效性。纵观本次学生制作的电子简报,不管是内容的选择、还是版面的设计、或者是演讲者的表达,均颇具创新价值,扩展并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三
)体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整合理念
1.开放的课程资源,从单纯以课文为中心转向以资源为中心。
在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运用信息制作电子简报的过程中,学生既了解到多学科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随着对海底生物的认知,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充满趣味和未知的海底世界的探究意识以及爱护海底生物的情感等均获得提升。
2.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促进文本意义的建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扩展认知领域,又运用信息技术储存、加工信息并创作新的作品(电子简报),创新了学习成果。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是帮助学生建构文本意义的手段。
(四)专家点评:语文味的欠缺?
这一研讨课,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专家给出了反馈意见:
广州市教研室卢老师:
1.课文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斟酌。在语文课上,课文是阅读理解的例子,语文课首先要处理好课文这一个“例子”。在搜集资料环节,究竟能不能把课文与网络资源平行处理呢?
2.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利用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网络信息的科学性怎样把关?
3.三年级语文训练的重点是段落,原文以段落形式介绍海底世界,介绍得形象生动。在表达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段落形式讲解自己的作品,多借鉴或者适度创新课文的表达方法,把网络信息表达出来。而在这节课里,我们过多地只关注句子、词语的表达,段落表达被忽略了,三年级的训练重点不突出。
广州大学崔教授:
1.尽管是网络课,但从语文课的学科特点来看,要增强文本意识。比如要多读书,多动笔,象做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写批注等等。网络不能取代文本阅读。
2.还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网络的速度很快,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尽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3.合理地运用网络,什么时候需要网络?什么时候不需要网络,需要认真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