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想飞的钢琴少年》有感 本文关键词:有感,钢琴,少年
观《想飞的钢琴少年》有感 本文简介:观《想飞的钢琴少年》有感最近看了一部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此片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神童的人生故事。谈谈让我有感触的几个镜头:1、五岁的维特与爷爷一起做一双蝙蝠的翅膀,在雨天过后的草地上,他穿起翅膀疾走模仿着飞行的样子。爷爷是一个至死都坚持飞行梦想的男人,并在最后死于飞翔。2、爷爷为维特保守着他依旧是
观《想飞的钢琴少年》有感 本文内容:
观《想飞的钢琴少年》有感
最近看了一部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此片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神童的人生故事。
谈谈让我有感触的几个镜头:
1、五岁的维特与爷爷一起做一双蝙蝠的翅膀,在雨天过后的草地上,他穿起翅膀疾走模仿着飞行的样子。爷爷是一个至死都坚持飞行梦想的男人,并在最后死于飞翔。
2、爷爷为维特保守着他依旧是个天才的秘密,并承诺此秘密会在他有生之年不被揭晓。而爷爷死后的一封遗书告诉我们,真正值得骄傲的不是因为他是个天才,而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家庭彼此热爱。而维特在爷爷死后终于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坚持内心的梦想。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变傻才能逃离。
3、当妈妈带他到女钢琴家的家时,他拒绝弹琴给那个女钢琴家听。妈妈说:“就当是为我而弹。”他说:“为什么总是为了你?”妈妈尴尬而恼火。女钢琴家对他说:“维特,你弹琴不该是为你母亲或是为了我,等你想为音乐演奏时再弹琴,要拥有冷静的理性和热情的心,才能成为伟大的钢琴家。”女钢琴家话还没说完,他就冒出了一句:“这就是为何我长大后想当兽医。”孩子的倔强与抗拒心表明他尚未真正懂得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成就美好的前程就看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整部电影看完,感觉最明显的就是爷爷和妈妈对维特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可否认妈妈海伦是一个好妈妈,但是从她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来看,她心情太迫切了,常常把自已的愿望强加于儿子维特身上,忽略了维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真正需要。她给维特换保姆,甚至牺牲自已的事业全心全意为儿子维特服务,所以当维特从二楼掉下来表现出智力受损的时候,她几乎完全崩溃了;她给维特换钢琴老师也没有征求儿子的意见,忽视了儿子的情感需求,使得维特表现出强烈的逆返心态:他把父母关在门外凭他们如何呼喊就是不开门,只自顾自地弹他的钢琴。爷爷可以说是整个影片的灵魂人物,非常有魅力,对小维特影响很大。爷孙俩的关系更像是亲密的朋友,他们能毫无阻碍的平等的沟通交流。当维特沉默神游的时候,爷爷会以一个成年人的口吻说:“让我猜猜,你恋爱了?”维特马上回答:“才没有呢!不过我知道将来我长大了要娶谁。”爷爷还有一个高明之处就是对维特的信任,完全是一种平等的无条件的信任,超越了一个长辈对小辈的信任。
影片结束,我们都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该如何对待孩子呢?我相信,任何孩子,只要找到他的闪光点,“想飞就能飞起来”!
篇2:来自网络观看电影《律政俏佳人》有感
来自网络观看电影《律政俏佳人》有感 本文关键词:律政,有感,观看电影,俏佳人,网络
来自网络观看电影《律政俏佳人》有感 本文简介:观《律政俏佳人》有感--彭奕时间:2011-04-1911:17来源:未知作者:管理员点击:748次人们常常认为,法律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需要熟记晦涩无味的法条。其实,学好法律的途径有很多种。课余闲暇时,一部轻松的法律电影也能为我们呈现很多法律知识,引发我们的思考,激发我们的兴趣。《律政俏佳人》就是
来自网络观看电影《律政俏佳人》有感 本文内容:
观《律政俏佳人》有感--彭奕
时间:2011-04-19
11:17
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748次
人们常常认为,法律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需要熟记晦涩无味的法条。其实,学好法律的途径有很多种。课余闲暇时,一部轻松的法律电影也能为我们呈现很多法律知识,引发我们的思考,激发我们的兴趣。《律政俏佳人》就是这样的一部法律电影,尤其对于法学本科学生而言。
一、影片内容介绍
主人公Elle是一个Blonde,一个金发女孩。Blonde从不缺乏美貌,因此Elle的身上戴满了美丽的花环——选美皇后、妇女联合会主席、广告专业高才生……她的人生注定与时尚相关。然而,在世人眼中,Blonde又总是缺乏智慧,因此她的男友Warner在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后提出了分手。理由很简单,出身议员世家的Warner在从政之路上需要的是一个哈佛女孩,而不是一个时尚达人。感情的变奏就此改变了Elle的人生轨迹,她作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决定,申请哈佛法学院。要知道,时尚和法律几乎八杆子打不到边。可是,她居然做到了,尽管迎接她的并不是男友的回心转意。可想而知,时尚与法律之间的化学反应很难。Elle在第一节课上,便被古板的教授赶出了教室;更痛苦的是,她还必须面对那帮埋在案例堆里的老土同学,甚至遭到他们的排挤和捉弄。好在Elle并不是一个没有大脑的Blonde,她以热情和真诚融入了哈佛法学院的学习和生活,并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开拓的视野脱颖而出。在毕业实习中,Elle不仅敢于质疑教授,而且依据一个细微的生活常识,机智地揭开了事实真相,还当事人以清白,为自己带来了学业、事业和爱情三丰收。
通过影片所描述的法学院的学习生活和诉讼庭审,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法律知识和信息。例如,美国的法学教育体制、英美法系诉讼庭审中的当事人主义、交叉询问制度、判例法渊源、证据规则,等等。从其中任何一个规则或制度着手,通过查找资料、比较和学习,你都会发掘一座法律知识的宝藏。在此,我仅从法学教育的角度展开,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示。
二、中美法学教育的比较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中美在法学教育上存在一些差异。辅以资料、稍加输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法学专业入学条件方面;第二,教学方法和师资配置方面;第三,毕业去向和就业结构方面。
(一)入学条件与学位设置
在我国,学生凭借优秀的高考成绩就能直接攻读法学本科学位,继而向法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迈进。而在美国,高校批准法律专业的入学门槛较高,高中毕业后是不能直接攻读法学专业的。我们在影片中看到: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新生在草地上自我介绍时都会陈述自己已经取得的学士学位,例如生物学、妇女学等。美国法学专业的学位从低到高分别是J.D.(Juris-Doctor)
,L.L.M.(Law
&
Legal
Master),J.S.D.(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J.D.似乎类似于我国法学本科,但并不尽同。在攻读J.D.前,学生必须已经取得一个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因此知识面比较广,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思维能力。相比较于我国的法学本科学位,J.D.的含金量更高。
我国目前法学学科设置相当随意,什么学校都可以设置法学本科专业,甚至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扩招,而配套师资力量和设施却跟不上。相应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大量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由此带来了硕士和博士的泛滥和贬值。如此恶性循环,我国法学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改革和限制的极限。
(二)教学方法与师资配置
美国法学专业在教学上更注重实践性。当然,这和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体系是分不开的。法学院非常注重实际案例的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重新审视和批判先例,推动司法的进步。美国司法界也非常重视法学院的师生对案件的评判和建议。因此,双方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
另一方面,法学院的教师配置也是非常慎重和强大的。由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其他本科专业中最优秀的学生,因此,教师一般是立志于终身从事法律研究的学者,学术水平较高。同时也会大量聘请一些优秀的律师、法官作为法学院教授。例如,影片中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就是华盛顿的知名律师,他在影片中的授课基本都是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
而我国法学专业的师资配置会稍显薄弱,滥竽充数和将高校作为一个低保收入的人不在少数。我国法学学者和司法实务脱节情况很严重,尽管该问题已受到高度重视和改善。相应的,在教学上和司法实务结合度也就不高。
(三)就业结构
我国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本科、硕士或博士)可以通过司法考试,直接成为法官、检察官,这在美国等国家是不可思议的。我国法官经常被批判素质不高,这也是原因之一。在美国,只有优秀的法学毕业生会被律师事务所聘请,达到一定资历的最优秀的律师才可能被选拔为法官。我国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务员系统已经成为一个黄金通道,但是,由于这个通道需要的人太少,因此,每年吸纳的毕业生是凤毛麟角。
随着我国法学专业的扩招,本科学生的就业也不是很理想。而在美国,由于法学专业的含金量较高,毕业生不难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能够做到学有所用,推进法制前进。大部分美国高校的法学毕业生都做了律师。例如,Elle作为最优秀的学生,多家律师事务所都向她抛来了橄榄枝。美国律师人数占到全球律师总人数的70%以上,却仍然能大体上容纳每年的毕业生,说明律师确实能够发挥其作用,美国公民的法律观念也很强。在我国,大部分去律所的毕业生是没有找到心仪工作的学生。律师的功能在我国还没有发挥到一定程度,普遍水平也不是很高。在案件诉讼过程中,需要靠关系、金钱来赢得案源、获得胜诉的现象不在少数。
三、启示
无须否认,美国的法律以及法学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分析比较中美法学教育的差异与差距,目的是从中得到启示,取长补短,以促进我们的学习、教育,以及司法体系的进步。
我国法学教育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当代法学专业的学生就是生力军。现行体制的陋病有多大,我们的机遇就有多大。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若能从以下方面着手,我想,应该可以加强自身的功底,弥补教育体制带来的不足。
(一)知识面的扩大
前面已经提及,美国法学专业的学生都是已经获得其他专业学位的最优秀的学生,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知识面和整体素质比较高。我们必须扩大知识面,锻炼和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对于非法学学科的学习。
我国学科设置有12个门类约8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法学属于12个门类之一,同时也是狭义意义上的一级学科。学好法学既需要政治、经济、历史、外语等文科学科作为辅佐,也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的常识和思维。我国法学大家韩德培先生的数理化成绩在大学时相当优异。尤其是其化学成绩,直接为先生在武汉大学开创我国第一个环境法研究所奠定了基础。早期武汉大学环境法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时,专业考试课程之一即为化学。
其实,加强其他专业学科学习的方式有多种,我国现行高校教育体制中也提供了一些便捷途径。例如,许多高校设有双学位制度;部分高校设置本科生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修本专业以外的课程达到一定学分。
影片中,Elle学的是广告专业,同时热爱时尚和美学。一般认为,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是不相干的。但最后,恰恰出于对这方面的敏感,Elle判断出两个证人做的是伪证,从而揭示了案件的真相。
2.加强法学一级学科下设的各二级学科的学习。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和各高校设置来看,我国高校法学一级学科下设九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法理、法史、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环境法、国际法。事实上,这些二级学科就是法学研究生的专业设置。
有些法学本科生在本科学业过程中,早早的就选好以后要深造的专业,从而忽略了其他法学二级学科的学习,研究范围也越来越狭小,这是不利于做好法学研究的。
(二)注重与司法实践结合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必须与与司法实务紧密结合,互为指导,相互促进。相映的,我们在学习和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案例分析与批判。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法院都设立有自己的网站,会选登一些典型案例的裁判文书。我们在教学和学习中,应该结合书本知识,对于这些实例案件进行分析批判。同时,对于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件,例如,许庭案、彭宇案,也应该加强分析和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08年部分高校的法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就将对许庭案的评论作为考题之一。
2.
注重在法律实务部门的实习。
其实,我国绝大多数设置法学专业的高校,都将在法律实务部门的实习作为毕业的一个要求。但是,处于学生的不重视和学校组织不力,一般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多数高校一般在大三、大四才要求或安排实习,这个时间并不是很科学。我认为,在实务部门实习的时间要早,例如,大一暑假就可以开始。从简单的订卷、送达、庭审记录、合议记录、文书打印等环节,我们都可以学到大量的知识,熟悉实务部门的流程和操作,激发我们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指导我们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应该重视在实务部门的实习。
有个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L.L.M.的师妹曾告诉我,“说哈佛大学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缺勤奋的学生。任凭法学教授布置多么繁重的预习任务,总会有学生能够在课前完成。”我国法学专业学生目前的状况是太轻松。回想影片中,Elle
的第一节课上,教授让大家讨论第1-48页的内容,就知道我们的老师在概念、原则上浪费了多少时间。
套用一句俗语送给法学专业的学生,“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崖苦做舟”。这是法学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境界。同时,苦也做舟,乐也做舟。本文就是乘坐快乐轻松的《律政俏佳人》之舟,在彼岸上拾得的零星法律之贝。
篇3: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本文关键词:有感,世界,苏菲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本文简介:读《苏菲的世界》有感在这次名著阅读中,我选择了《苏菲的世界》作为自己的阅读书籍,由于读书的时候不断在思考许多问题,花了不少的时间才完成阅读,且仅仅是浅读、粗读了该书。但却给我的心灵留下震撼,不禁赞叹“苏菲的世界”真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就像一部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本文内容: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在这次名著阅读中,我选择了《苏菲的世界》作为自己的阅读书籍,由于读书的时候不断在思考许多问题,花了不少的时间才完成阅读,且仅仅是浅读、粗读了该书。但却给我的心灵留下震撼,不禁赞叹“苏菲的世界”真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就像一部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苏菲的世界》是一本颇有趣味的哲学发展史,它以小说的形式将原本深奥、枯燥的哲学历史表达给人们,使各个年纪、各个层次的人都能阅读懂它,接受它。它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教会人最简单最平凡同时又是最深刻的生活哲学的一本经典之作。
《苏菲的世界》由一张“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的纸条开始,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也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哲学智慧的世界。苏菲带着许多疑惑,用着自己少女好奇的天性,步步深入各种谜团,揭开层层谜团的过程,就像一次奇妙的探险旅程,我们跟随她的经历,从雅典到希腊到古罗马到黑暗的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到笛卡尔再到萨特,有思想激荡的雅典城市广场,有达芬奇的绘画、有莎士比亚的戏剧,也有古登堡的印刷机。时空穿梭交替,思考不断深入,看尽社会沧桑变幻,留下许多心灵的震撼。
现在谈谈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几处。
一、
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她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
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越长,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普通人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也就是孩童时期的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的一切渐渐习以为常,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闲适的生活,不再过冒险的生活了。而哲学家就像是从不停下探险脚步的探险者,他们无惧于崎岖的路程,带着寻求“真”的本质一路前进、探索,往往他们也是人类中最先到达文明的人,最先开创文明的人。
二、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
遗憾的是,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这也是哲学家们想要使人们恢复的能力)。因为在我们内心的某处,有某个声音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直很庞大的、神秘的存在。
笛卡尔说过“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掩卷思索,我们不应该吝啬每日用于思考、反省自己的时间,应该经常抽出时间好好的去思索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也不要用种种借口理由去逃避思考哲学性的问题。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而不要让日常生活的琐事禁锢住我们对世界好奇的心,慢慢成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所以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保有好奇心的人,做一个孩子般敏感的人。这样我们将会得到生活的回报,在哲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
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希腊哲学家普洛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这里说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什么事物,都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子。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而与风本身冷热无关。同样地,一个人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也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你觉得好,它就是好的;我觉得坏,它就是坏的。行为本身好坏无关。所以说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完全要看他与人类需求有何关系
。
再看,著名物理学家洛仑兹在电子高速运动的实验中,他发现当电子的速度可与光速相比拟的情况下,他建立了一种新的时空变换方式,称为洛仑兹变换。爱因斯坦借鉴了洛仑兹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根据相对论,时空不再是绝对的,而是与观测者和被观测者密切相关的。也就是根本就无所谓客观的长度到底是多长,只有人观测到的尺寸是多长。也无所谓客观的时间是多长,只有观测到的时间是多长。因此,现代科学给出的结论也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要人自身的运动状态改变了,那么整个时空就必然随之改变。当然,对于我们的平常生活而言,绝对时空观就足够用了。但是在哲学领域中,就必须突出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如果哲学只把自己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那么就连自然科学也比不上了,又何以自称为哲学呢?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耐人寻味,值得多读几次的书。在这样一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文明进化的历程,看到了社会发展的沧桑,留下的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领悟到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用哲学的方式思考,以此体验哲学的美妙。回归理性的世界,丰满我们的灵魂的羽翼,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比别人更富有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