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本文关键词:要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本文简介: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要领作者:李哲浩文章来源:浙江省富阳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点击数:706文章录入:T0620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育”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团体辅导方式。笔者在指导第一线的班主任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大量课例中,总结出了一些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本文内容: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作者:李哲浩
文章来源:浙江省富阳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点击数:706
文章录入:
T0620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育”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团体辅导方式。笔者在指导第一线的班主任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大量课例中,总结出了一些操作要领,并就目前班级辅导活动的偏误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一、班级辅导活动操作方法上的“八重八不重”
1.重感受,不重认知(是“不重”,不是“不要”。下同)——辅导不是说教,不是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逻辑分析;辅导是心灵的碰撞、是人际的交流、是情感的体验,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体验、行为方式在辅导教师的干预下进行调整、重组、统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依靠外力实现的“塑造”、“教育”的过程。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根本取向,并不是要让学生懂得几条心理学的原理,或者掌握几种调节心态的方法技巧,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团体的助力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推动自我的完美发展。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在某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真正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那就是一种成长,一种发展。反之,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了几个心理学的概念术语,能说出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常识,但却没有情意活动的介入,没有情感体验作为其认知的强化、迁移以及感染、疏导自我的动力,那么,这个过程依然不能说是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
2.重引导,不重教导——班级辅导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要时采用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辅导,顾名思义,一为“辅”,二为“导”。“辅”者,扶助,辅佐,非主要之意也。“导”者,引导,疏通也。心理辅导,重在“导”,难在“导”。这个“难”,就难在引导上。引导,要注意契机,还要注意分寸。此外,“引导”总是通过问题来“引”和“导”的,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而这恰恰是班级辅导活动中教师最难以把握的一点。
怎么“引导”?其实,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在操作过程方面的基本程序是有相通之处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
关于“不重教导”,不是不要适当的教育指导,不能把这个观点绝对化。这里涉及到一个争议性的问题,即辅导到底应该是指示性的,还是非指示性的?其实,提出这样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本身在理论上就已陷入了绝对化。因为无论是传统的指示性心理咨询,还是非指示性的心理咨询,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任何偏执一端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笔者个人认为,辅导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辅导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能排除辅导教师必要的指示、暗示和忠告。因为中小学生年龄尚小,许多方面还需要成年人的扶助,尤其是班级心理辅导课,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十几分钟,不可能像个别辅导那样可以多次访谈,在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进行非指示性的会晤,耐心等待当事人的自我成长。在这种情况下,辅导教师必要的指示和点拨恐怕就是无可厚非的了。
3.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却又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操作规范,它是辅导过程有没有动态气氛的关键。
班级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生是通过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班级团体辅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上,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来达到辅导的目标。
口头交流的作用主要在于:(1)学生能发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通过交流,自己理解和支持了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往往比老师的评价与支持更为重要,因此大大增强了自信心;(2)使积郁得到宣泄,并可重塑自我形象;(3)使学生得到社会性发展的经验;(4)体验到自己在同伴中有所作为,可以和别人成功地进行交往,因而增加了安全感;(5)在不能确定自己应持的态度行为时,可以倾听并综合大家的意见,以得到最大的收获。
还要说明的是,“不重书面活动”不是不可以进行书面活动。有些游戏,有些测验,有些行动计划,有些自我描述,是必须动笔的。不过从实践经验来看,动笔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否则团体氛围立刻就被冲淡了。另外,也不要动不动就让学生“静思默想”,以为学生只要一想,问题就解决了,这实际上还是文化课上用思考求得认知性答案的习惯做法,不可生搬硬套用到心理辅导课上来。
4.重目标,不重手段——班级辅导活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如果只考虑形式和手段的新鲜花哨,就很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可以为心理辅导课增添不少生机和便利,但这种手段的使用一定要服从于辅导目标的需要,不要只是为了变换一下形式。事实证明,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小学,如果教师吃透了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活动设计又比较贴近学生实际,那么,虽然未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却同样可以开出效果较好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5.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信任使人感到安全,信任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难免会有错话,但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话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可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意向与努力。
罗杰斯曾经提出,指导者必须具备三种基本态度,那就是共情、真诚、无条件关注。团体辅导者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良好的气氛,一种对团体成员接纳与信任的气氛,可以使每个成员不必防卫及隐藏自己,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这样才能使团体咨询产生效果,并促使当事人的改变和成长。所以,在班级心理辅导课上,教师要努力培植一种讲真话、讲实话、不讲套话的风气,形成一种团体内的规范。但是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一遇宽松环境就难免讲出一些分寸不当的话来,而且许多时候,他们讲出一些在成人看来是糊涂的甚至是错误的话,其实是出自对教师和团体的真诚的信赖。每遇此时,辅导教师一定要放下严肃的德育标准,给学生以真心诚意的宽容和谅解,使每个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批评指责,不必小小年纪就学会戴上一副假面具,而这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6.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班级辅导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的氛围中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每个成员的心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打开的。因此,催化出温暖、安全的团体氛围远比完美的理性探讨重要得多。
班级团体辅导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通过辅导教师的行为所建立起来的班级社会氛围,这一氛围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回应,并导致学生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所以,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消除学生对自由沟通和交流的防卫心理,是辅导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最主要的任务、最高超的技能,也是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最基本的环节。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证明,是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创造了辅导的氛围,而氛围一旦形成,又可以反过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时甚至会改变教师的行为。所以,辅导教师要十分精心地致力于辅导氛围的营造和维护,不要急于求得辅导活动的完整结论而去中止讨论,草草收兵。事实上,要追求一个完美的理性结论是容易做到的,万不得已时教师只需使用投影或口述将正确的意见加以呈现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完美的理性结论,远远比不上学生积极参与、十分投入地沟通交流,甚至面红耳赤争论不休时所产生的那种心灵震撼力和对人的启迪来得深刻、来得重要。
7.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班级辅导活动面对的是充满动感的学生个体和交互影响的班级群体,辅导现场的社会心态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必须灵活把握辅导活动的发展势头,不可刻板依照原定设计行事。
重视和落实预定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一种好的教学作风和习惯,但是班级心理辅导课却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使我们难以完全做到这一点。因为班级心理辅导课的实施过程是充满动感的,它的发展和推进往往是随机的、高度动态的。在师生双边多向和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下,学生的潜在能力会随时随地被激发出来,各种奇思妙想、各种生动的生活经历,会在瞬间奔涌而出,学生往往会妙语连珠、才思横溢,整个现场会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挑战、充满童稚与青春的生命活力,每个学生都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时,辅导者也将被辅导,教育者也将受到教育。这样的活动过程是任何周密的设计都难以事先预料的。
因此,必须随机应变,随机引导,不要死守原定的活动设计方案。特别是当有的学生涉及到多数同学关心的共性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及时抓住,充分展开。
8.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领悟是学生克服心理不适应、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它往往伴有深刻的认识飞跃。即使学生的自我升华还比较幼稚,教师也不可越俎代庖。
班级辅导活动课的结束部分,应该是学生借助自己的内省、同学的回馈和辅导教师的建议等,对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行整理和重建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来完成。比如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辅导,在总结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时,是不是一定要辅导教师来加以概括?可不可以让每个小组讨论评出两三条最佳的记忆方法,汇总起来交给学生排排队、筛选一下,然后由辅导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两条呢?
当然,“不重教师概括总结”也不是说教师就一定不能概括总结了。例如,“学会拒绝”,是一个人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中比较高级的要求,学生很难一下子抽象出“拒绝”的若干种巧妙而得体的方法。此时,教师如果采取打开“锦囊妙计”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拒绝”时可以:①共同推想后果;②延迟决定;③找借口;④用建议替代;⑤转移话题等。这样就能比较直接地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认知上的飞跃。
二、班级辅导活动模式四种偏误的防止
1.防止学科化倾向——辅导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商讨,并着重于感觉、情绪的体验与表达,不是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防止学科化倾向在操作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一般情况不要去解释心理学的概念术语,基本态度是“不绝对禁止,不正面提倡”。有些心理学概念是应该讲而且是必须讲的,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是如果放手让教师去讲心理学概念术语,那就很容易走到学科知识传授的老路上去,因为这对于教师而言实在是轻车熟路的事,但学生却会因此而感到寡淡无味。
二是不要多写板书,不要追求文化课上那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投影的使用也主要是为了呈现情景材料,而不是为了诠释概念。
三是在活动课上不要用大块时间去读教材,或齐读投影片上的语句,或者在教材上划杠杠、标重点;不要老是习惯于用文化课的模式去提问,如“是不是这样”“对不对”;不要按照文化课的模式去追求一种正确的、标准的答案;在小结或总结时也不要套用文化课的习惯用语,如“我们这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什么”、“我今天就讲这么多”,等等。
四是从课堂组织形式看,要改变文化课“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就要尽可能地改变插秧式的座位排列方式,千万不要怕麻烦,也不要以为这是形式主义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传统的座位排列方式要求全班学生整整齐齐地面对教师,使教室的空间截然分成了两大板块,这实际上是“教师中心”授课模式的反映。这种“空间阻隔”扩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理阻隔”,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极大权威性和学生的极大被动性的重要生成因素之一,不利于心理辅导活动课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需要。
2.防止带有政治课色彩——辅导是人性由内向外的自我张扬,不是政治思想观念由外向内的影响或灌输。
在实施班级心理辅导课的初始阶段,教师很容易按照德育课的模式去操作,尤其在小学,很多教师分不清两种课之间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心理辅导课和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在某些方面虽有交叉,但有区别。从课程功能上看,政治课、思想品德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问题,解决政治立场、观点、方向问题,解决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辅导课则要解决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问题;从实施形式上看,政治课、思想品德课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陶,并要求认知、情感的内化),而心理辅导课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张扬。作为辅导教师,应该细心地去领悟和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防止心理辅导课带有一般德育课色彩,在操作上要注意的是:不要用习惯的政治概念、术语来替代心理辅导的有关术语,比如用“我的理想”来替代“我的未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用德育的教导模式替代心育的辅导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
3.防止主题班会化——辅导是人格的袒露与升华,不是解决班级的具体事务问题;它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运作,却指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如果从心理辅导课与主题班会课的实施过程来看,两者似乎都可以采用某些相同的活动形式来组织,例如都可以采用小品、讨论、辩论、游戏等,但从实质上去分析,这些活动载体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主题班会课重在解决班集体的建设问题,如班风班纪、班级形象、达标创优、维护集体利益等,或者是组织一些有时代色彩、政治意义的主题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绿化祖国、纪念香港回归及其它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它重在发挥德育的灌输和教育作用;而心理辅导课则重在解决同一年龄段学生共同关心的自身成长的问题,它注重的是个体的人格发展问题。
要防止辅导过程的主题班会化倾向,在操作上就要注意:一是班主任习以为常的管教训导的面孔必须改变,真正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班主任总要处理一些令人心烦的琐碎事务,有时忍不住就唱起了“黑脸”。在这种情况下,心态的转换就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所以我们建议班主任分工合作,各自备好几个辅导专题,然后交叉上课,也许对这种情况能有所弥补。但一味回避也终究不是办法,说到底还是要在转变观念上做文章。二是班主任不要长时间地讲道理。若是班主任照背事先准备的台词,学生中就会出现“接受教育”时的恭敬神情,不过其精神的专注与情感的投入却不如主动参与时的状态,而且还冲淡了他们介入后续活动环节的气氛。三是注意不要动辄联系班级内部的具体事务,以为今天机会难得,氛围又比较好,可以抓住时机联系实际一番。心理辅导课联系实际是应该的,但这种“实际”应该是个人成长的实际,不是要解决班级的具体问题。
4.防止刻意模仿“实话实说”等媒体谈话节目——辅导主要是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助人自助”;辅导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要去刻意模仿节目主持人。
一些教师初涉班级心理辅导,往往会有一种误解,以为辅导教师应该像一个主持人那样,善于调度场面,长于调节气氛,因此就去模仿一些媒体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语言方式。应该肯定的是,辅导教师的确需要有驾驭团体的能力和一定的幽默感,也可以学习优秀主持人的某些技巧,但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同于节目主持人,提倡说真话的心理辅导课也不同于“实话实说”等媒体谈话节目。其原因首先是“实话实说”等谈话节目涵盖的内容常常是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圈内人士通常是站在旁观立场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情况下不必深窥或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心理辅导课涵盖的内容却是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问题,有时候也会是比较敏感、比较脆弱的心灵深处的问题。其次,“实话实说”等谈话节目是以主持人为中心来调度、控制谈话主题、内容和时间的,来宾的年龄层次包括老中青少童;而心理辅导课主要是同龄人与同龄人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多向交流,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要比跨年龄、跨文化层次的社会人士多得多。再次,媒体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中心,是聚光灯下多姿多彩的明星,而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课上只能是“配角”和“辅助者”,不应该取代学生的中心地位。最后,从现场氛围看,媒体主持人为了调节谈话节目容易出现的沉闷气氛,常常用幽默和调侃来打破僵局;而心理辅导课刻意追求的辅导氛围应该是“真诚”和“理解”,对幽默和调侃只能偶一为之,不可形成风气。否则,年龄尚小的中小学生蜂起效仿,就难以把握分寸,甚至会开出一些庸俗的玩笑来,那就破坏了辅导活动必须具备的真诚、尊重和开放自我的现场氛围。
篇2: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实施案例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实施案例 本文关键词: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课程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实施案例 本文简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实施方案柏乡二中一、主题:水污染调查二、目标: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培养学生养成节约水资源的好习惯。三、任务分配:自由组合小组,到工厂,渌江河畔,环保局询问情况。同时要求小组成员关注,监督学校存在的水污染现象,加大宣传力度,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的朋友家长,让他们也参与保护水资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实施案例 本文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实施方案
柏乡二中
一、主题:水污染调查
二、目标: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培养学生养成节约水资源的好习惯。
三、任务分配:
自由组合小组,到工厂,渌江河畔,环保局询问情况
。同时要求小组成员关注,监督学校存在的水污染现象,加大宣传力度,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的朋友家长,让他们也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计划中来,争取做环保的小模范。
四、具体实施:
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提出问题的所在,引起全校师生的关注。并同时欢迎给位老师同学积极投稿参与本期主题。
各个班级开展保护水资源的主题班队,出班级板报。
开展学校的演讲赛。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调查城市水污染的情况。(如:1、拍摄有关水污染的录像和照片;2、记录一定时间内大桥上有多少人向河中扔垃圾;3、开展问卷调查,对街头的过往群众进行调查;4、访问有关的部门及当地居民)
全体师生关注污染水资源现象,表扬节约用水的班级。并让学生监督老师中出现的浪费水的现象,让老师监督各班级中出现的浪费水的现象,互相督促。
让学生畅谈在生活中看到的水污染的现象。
反思与成果
1、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为了对河道环境的保障,应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总之,要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影响水资源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我们的调查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把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的地位提高,这样才会使出现的问题一天天好转。
篇3:少年情怀都是诗”活动课方案
少年情怀都是诗”活动课方案 本文关键词:都是,情怀,活动课,少年,方案
少年情怀都是诗”活动课方案 本文简介:少年情怀都是诗”活动课方案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二、活动中心肯定自我,展现自我三、活动设想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本节活动课是单元学习的总结,给学生一个朗诵诗歌、创作诗歌、感悟诗情诗意,展示自我
少年情怀都是诗”活动课方案 本文内容:
少年情怀都是诗”活动课方案
一、活动目的
1、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
二、活动中心
肯定自我,展现自我
三、活动设想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本节活动课是单元学习的总结,给学生一个朗诵诗歌、创作诗歌、感悟诗情诗意,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分组:5—6人一个小组,全班共8个组,推举一个组长,分小组活动。
二、活动导入
16岁,是一个令所有成年人都羡慕不已的年龄。你们幻想联翩,梦儿不断;你们激情洋溢,纯真浪漫。你们有着春的萌动,更有着秋的迷茫。你们始终守护着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天空。
少年有着自己的卓然风采,有一份走向成熟的孤独,也有一份揉和着甜蜜的忧愁,或许还有一份纯真而朦胧的情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少年的孤独,少年的忧愁,少年的快乐,少年的诗。
三、让学生选择活动任务
A、背诵一首本单元学过的、你最喜欢的诗,并谈谈为什么喜欢它;
B、创作一首歌,并演唱;
C、创作一首诗,并朗诵。
四、开展活动
第二课时
一、活动过程
1、按上节课的分组,开展活动项目:A、背诵一首本单元学过的、你最喜欢的诗,并谈谈为什么喜欢它;B、创作一首歌,并演唱;C、创作一首诗,并朗诵。
2、谈谈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说明】背诵是学习诗歌、赏析诗歌的重要手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约3个组的学生背诵)
二、横向拓展
1、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歌词四首》,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歌词与诗歌有不同吗?
【明确】歌词是诗歌中的一类,在形式上,“歌词”更接近与“词”。相对于我们所学的现代诗(《欢乐》、《雨巷》、《再别康桥》),歌词在结构上更加随意,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直白,用词不像诗那样抽象,意象丰富。
2、有一个组的同学为我们班写了一首班歌,下面我们先请他们朗诵一下。
学生朗诵《青葱岁月》
3、两个组的学生演唱《青葱岁月》
三、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班上不少同学都感悟到诗情诗意,并用笔记录下他们的“心情故事”。哪个组的同学先上来朗诵一下你们的诗?
【说明】虽然“诗”并非是考试作文的体裁,但是写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且还可能发掘出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对文学的爱好,对写作的兴趣。
四、在平常的作业里,个别同学还写了几首“打油诗”,有一个组的同学把这几首“打油诗”串联在一起,编成了一个相声,请他们表演一下吧!
五、结语
16岁的天空,是多彩的世界;16岁的心海,荡漾着无限的波澜;16岁的纯真,充满着烂漫的幻想。把属于你们的快乐,属于你们的忧伤,属于你们的故事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录,就是少年的诗!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班能有更多的同学爱上文学,爱上写作!
六、作业
把今天上课的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一篇记叙文。
附学生活动作业
高一(8)班学生诗歌集
2004年12月26日
余艺莹
我是一只雁
忘了来自何方
蓝天白云伴我一起飞翔
我是一只雁
无忧又无愁
飞跃汪洋无尽头
我是一只雁
振翅翱翔
天下在其中
我是一只雁
冲云霄望日月
追云逐霞去匆匆
我是一只雁
蜕变了的羽毛
乏力的双手
依然不屈不挠地向梦想飞去
我,是一只雁
庄惠珍
一片一片,
静静地飘落,
无言地落入大地宽阔的怀抱。
仰望蓝天,
满目依然是快乐的生命的光芒。
微笑地,
慢慢地融化,
悄悄藏进深厚的土壤。
以微薄的营养,
哺乳着众多的生命。
一棵一棵,
静静地伸展,
快乐地投入大地宽阔的怀抱……
赵嘉慧
雨不断拍打着窗,
也不断拍打我的心灵。
曾经希望心中有一股雨水,
好让干旱的心灵得到滋润。
雨来了,
可是心还是那么干旱,
难道心中不需要雨吗?
不,雨一直在我心中,
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
谢莹
朋友,为什么哭泣
这世上有太多的不如意
不要将悲伤埋藏在心底
自从我们相遇
再多的挫折我们共同经历
蓝色的云多么美丽
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窗口外
往事如一场无声的电影
离别诉说着坚定
距离牵绊着约定
朋友
就算你离我而去
我也会永远祝福你
绽放绚丽的光彩
黄斌
请告诉我,
爱情是什么颜色?
像太阳的火红?像大海的湛蓝?
请告诉我,
爱情是什么味道?
像咖啡般苦涩?像苹果般酸甜?
爱情如风般轻柔?如雨般缠绵?
是否可永远地珍藏?
如不变的回忆?
如瞬间灿烂的火柴?
风,请你告诉我,
爱情是否像我的冷漠般温暖?
雨,请你告诉我,
爱情是否像我的孤独般热情?
雪,请你告诉我,
爱情是否像我的忧愁般快乐?
王彩媚
理想是石,
能激起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
能点燃生命之灯;
理想是灯,
能照亮生的旅程。
没有了理想,
就像鱼离开了大海,
就像枫叶离开了树枝,
就像被恶魔偷走了灵魂。
幸好……
我有梦,
一个彩色的梦,
她会带我去追寻理想!
(班歌)
作词:华世欣、谢莹
我们带着共同的理想来到这里,苍白人生,绽放光彩。
这世上总有太多事情不尽人意,不要总将悲伤埋藏。
整个世界的光芒,全部捧在我们的手心中。
一切黑暗都可以照亮,我们不会,不会迷失方向。
★
不管有多少困难等在前方,我们的斗志依然那样激昂。
成长的路上不要怕受伤,我们会变得更坚强。
人生有多少滋味我们没尝,就算失败了我们也不惆怅。
成功的喜悦我们共分享,天气是那样晴朗,人生路上一片光芒。
挂在叶子上的雨滴,
是天使的泪。
愿作一叶绿草,
在雨季来临时尽情歌唱。
我们渴望成功,
就像禾苗渴望雨水。
蔡月娥
即使在灰暗的天地中
——不要放弃,
相信自己的光芒!
在平凡中绽放生命。
出处:中国教学资源网
作者: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