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

日期:2020-04-29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 本文关键词:甄别,财务报告,虚假,特征

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 本文简介: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暨南大学周娅510632摘要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劵业金融市场的发展,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虚假财务报告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近些年呈现出的虚假财务报告的表现形式和种类、规模、频率,不仅反映出我国行业监管力度、法规制度上存在着不完善,而且更体现出了加快我国诚信体系

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 本文内容:

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

暨南大学

周娅

510632

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劵业金融市场的发展,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虚假财务报告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近些年呈现出的虚假财务报告的表现形式和种类、规模、频率,不仅反映出我国行业监管力度、法规制度上存在着不完善,而且更体现出了加快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使诚信深入人心,软硬兼施才能使预防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取得实质性效果。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有客观原因,更有很多主观的人为因素。本文通过对虚假财务报告涵义的界定并对虚假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舞弊做出区别,同时对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及危害作简要陈述,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做总结归纳,并区分法律上和会计上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鉴定标准,最后从虚假财务报告甄别的主体、步骤、环境、方法四个方面来阐述怎样甄别虚假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关键词:虚假财务报告

财务舞弊

甄别

False

financial

report

features

and

screened

Abstract

As

the

capital

market

and

card

is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both

at

home

and

abroad,false

financial

report

has

become

a

ser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the

from

false

financial

report

shows

the

manifestation

and

the

type,size,frequency,not

only

reflect

our

industry

supervision,regulations

system

is

not

perfect,and

there

more

embodies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

s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necessity,make

the

integrity

and

thorough

popular

feeling,carrot

and

stick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false

financial

report

make

substantial

effect.

The

false

financial

report

have

objective

reasons,the

more

there

are

many

subjective

human

factor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implication

false

financial

report

of

false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and

make

difference

for

fraud

false

financial

report

briefly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and

hazards

of

false

financial

report

presentation,the

characteristics,and

distinguishes

the

summary

on

legal

and

accounting

appraisal

standard

of

false

financial

report,finally

from

the

false

financial

report

on

the

subject,the

screening

steps,environment,method

four

aspects

elaborated

how

to

discern

false

financial

report,make

the

financial

report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enterprise

s

financial

position,operating

results

and

cash

flows.

Key

words:

False

financial

report

Financial

fraud

screened

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1.绪论1

1.1选题背景及依据1

1.2选题意义1

1.2.1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加详细的参考细则提供理论参考1

1.2.2有助于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1

1.2.3有利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2

1.3研究的主要思路2

2.虚假财务报告的涵义2

2.1国外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界定2

2.2国内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界定2

2.3虚假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区别3

3.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和危害3

3.1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原因3

3.2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主观原因3

3.3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4

3.3.1虚假财务报告将误导广大使用者的投资决策,沉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4

3.3.2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4

3.3.3

误导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4

3.3.4影响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误导了宏观决策4

4.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5

4.1虚假财务报告的虚假表现为“反映”虚假5

4.2虚假财务报告的虚假源于过程的虚假5

4.3虚假财务报告判定的标准是违反了会计法律和相关制度6

5.虚假财务报告的甄别7

5.1虚假财务报告甄别的主体7

5.2虚假财务报告甄别的步骤8

5.3从被审计单位内部环境考虑甄别虚假财务报告9

5.3.1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性质9

5.3.2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9

5.3.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9

5.3.4了解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9

5.4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考虑甄别虚假财务报告10

5.5虚假财务报告甄别的方法10

5.5.1分析性复核方法10

5.5.2风险导向审计10

5.5.3主要项目分析法10

5.5.4剔除法11

5.5.5现金流量分析法11

参考文献12

III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各个国家的虚假财务报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虚假财务报告呈现出的造假手段之高超、程度之复杂都让人触目惊心。虽然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定,企业财务报告必须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现实生活中,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现象相当严重。我国自成立证劵市场以来,虚假财务报告就成为会计行业的突出问题。国内“银广夏”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

;红光实业虚构产品销售,骗取公司上市;“琼民源”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欺骗广大投资者;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这些违法行为处罚的力度,但是仍有不少企业以身试法,仅证监会2004、2005年及2006年上半年向外公布的处决中就有24家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虚假财务报告引发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经济秩序混乱,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而且破坏了整个证劵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1.2选题意义

虚假财务报告不是哪个国家所特有的,而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害问题。本课题从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产生原因、识别和治理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1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加详细的参考细则提供理论参考

当前,在我国企业中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虽然政府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但还是收效甚微。法律法规只能从原则上加以约束,但是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性质经济主体间的披露方法不尽相同,加之会计主体能通过一些财务技术手段调节财务报告,所以很多监管措施形同虚设。如果能针对每个行业可能出现的具体舞弊行为加以约束,同时分析各个行业之间的共同点,进一步制定出系统、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把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重点放在事前监督而不仅仅是事后查处,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2有助于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

目前,我国广大的投资者普遍素质不是很高,对企业提供的虚假财务报告无法辨别,从而盲目进行投资,最终结果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投资者若能用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来甄别出那些失真的信息,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无疑是对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更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3有利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恶意拖欠和逃避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研究的主要思路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即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的记录和报告不加任何修饰。但是由于会计制度的滞后性和不完善以及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使得虚假财务报告屡禁不止。本文正是从财务报告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出发,分析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的过程和结果,使读者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有一定了解,从而从主体、步骤、方法并结合内外部环境因素来考虑提高甄别虚假财务报告的技术。

2.虚假财务报告的涵义

虽然说虚假财务报告危害重大,但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虚假财务报告众说纷纭,明确什么是虚假财务报告对于有效防范虚假财务报告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

2.1国外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界定

Tweadway委员会在“1987报告”中认为:虚假财务报告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和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2国内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界定

广州审计学会认为:“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制度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信息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准则的要求相违背,内容是否真实、完整。

2.3虚假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区别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公司或企业不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歪曲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按照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虚假财务报告分为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很有可能是由于自身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工作者业务水平低下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造成的;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多是利益集团的一种有意行为。所以虚假财务报告包含财务报告舞弊,财务报告舞弊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3.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和危害

对虚假财务报告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之后,还要弄清楚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意识到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甚至是整个国家造成的危害。

3.1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原因

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不完善和相对滞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唯一性和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模糊性,财务报告准则、规范和制度存在缺陷,信息不对称,内外部审计监督体系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是形成虚假财务报告的客观原因。同时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比较低,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认识不足直接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加之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尤其民事赔偿方面,造假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成本,使造假者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3.2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主观原因

追求经济利益、逃避缴纳税款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所有经营者的目标,而税收涉及收入在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问题。当“蛋糕”的分配比例固定时,企业只有在“蛋糕”的大小上做文章,为了少分出“蛋糕”,企业就会想尽办法隐瞒收入、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少交税金的目的。现行干部考核制度的片面性是引发虚假财务报告的又一主要原因。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经营业绩就成为考核企业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的主要标准之一,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导致管理者仕途是否顺利,为了自身利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惜一切代价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向金融机构套取贷款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第3个原因。为决定是否给公司贷款,需要分析贷款的报酬和风险;为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偿债能力,需要分析其流动状况,为了解债务人的长期偿债能力,需要分析其盈利状况和资本结构。为了取得信用机构的贷款,企业不惜冒着违反财经法规的风险,编制一份符合信用机构贷款条件的财务报告。为实现融资目的,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企业管理者也会绞尽脑汁编制一份符合上市条件的财务报告。

3.3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

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虚假财务报告,其造成的危害一样重大。

3.3.1虚假财务报告将误导广大使用者的投资决策,沉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广大社会投资者依据财务报告投资于股份制企业和上市公司,这些资金都是劳动者辛苦的劳动积累,如果被股份制企业和上市公司圈用,必将引起广大投资者的不满和愤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投资股票失败而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案件早已不是新鲜事。

3.3.2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应该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把资源配置到最适合的地方,使整个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但是虚假财务报告的出现扰乱了这种正常的经济秩序,整个市场充斥着无序竞争、投机经营、欺诈经营。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过多年培育起来的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三公”原则不能真正地体现。

3.3.3

误导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虚假财务报告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使决策者不能够根据企业的客观实际来制定企业的方针政策,最终导致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管理者尝到了造假的甜头,抱着投机取巧的心里,觉得只要在财务报告上做做文章就可以获得巨额收益,那么管理者的重心就会转移到如何造出一份更“完美”的财务报告,而不是靠公司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3.3.4影响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误导了宏观决策

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对国民经济状况的总体把握只能依靠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各种市场信息数据相结合,一旦所依据的数据信息和资料是虚假的,必然造成决策失误,导致国家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4.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

虚假财务报告危害巨大,如何识别出虚假财务报告,从而避免决策失误是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单纯从虚假财务报告的定义来甄别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从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出发,势必会取得重大成果。

4.1虚假财务报告的虚假表现为“反映”虚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它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即企业不得虚构、歪曲或隐瞒经济业务事项,它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会计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采用特定的专门方法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会计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研究,旨在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是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不能靠实验来证实,对经济活动的定性研究难免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和文化环境以及人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道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对经济活动的定量研究主要通过一系列会计估计、假设、判断。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真实性”作为提供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但不同的人员对真实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而且会计还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结果不确定的事项,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对“八项”准备的计提等。这些事项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会计人员去判断,因此财务报告不可能做到绝对正确,只能是相对真实,只要这种相对性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就是真实的,超过这个范围,财务报告就不再是模糊的而变成了失真。

4.2虚假财务报告的虚假源于过程的虚假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财务报告的虚假一般是指结果的虚假或者是内容的虚假,具体表现为是否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没有过程的积累就没有结果的体现,结果是过程的体现,过程是结果的必要步骤,单纯强调结果的真实显然失去了理论依据。如果在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就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到了过程真实,那么会计信息处理的结果也必然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虚假财务报告都是源于过程的虚假,或从会计的原始凭证出发,通过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虚构交易或事项,或通过虚假确认收入、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不恰当地使用会计估计,减少当期费用,如:

不按规定的年限、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摊或少摊无形资产价值,对长期待摊费用不按规定的年限摊销,对已经发生而尚未支付的费用不预提等。正是由于这些过程的虚假才会造成结果的虚假,如果财务报告只注重结果真实而忽视过程的真实,那么结果的真实就丧失了判断的标准,财务报告反映客观实际的标准应该是“过程”真实,当然,实现过程真实和结果真实的统一是最理想的结果。

4.3虚假财务报告判定的标准是违反了会计法律和相关制度

会计上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界定是以是否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只要会计人员准确而严格地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处理会计业务,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其结果都是真实合法的,当然其提供的财务报告也被认为是真实有效的。由于经济环境极其复杂,会计准则是在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之上的,这种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在审计上,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要求对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其中合法性就是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具体来说,注册会计师要考虑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管理层做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财务报表是否做出充分披露,是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由此可见,判断财务报告是否为虚假财务报告也是依据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由于审计的固有局限性使注册会计师不能对鉴证对象信息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这就意味着审计风险依然存在。但是只要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完全遵守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即使与客观事实不完全吻合,但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即可认定该财务报告是真实的,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会计法》强调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核算的对象;《公司法》指出财务报告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根据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编制;《证劵法》强调的是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要与客观事实相符。

综上所述,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属于虚假财务报告,需要从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考虑:

1.

财务报告违背了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标准。

2.

财务报告没有对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做出如实反映。

3.

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水平足以影响使用者的判断。

4.

财务报告给使用者造成了危害。

5.虚假财务报告的甄别

把握了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对于更好地甄别虚假财务报告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识别出虚假财务报告,要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考虑:

5.1虚假财务报告甄别的主体

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财务报告的编制和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更多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是通过阅读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于是甄别虚假财务报告的重任无疑就落到了注册会计师的身上。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特别是公司逐渐成为商品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之后,由于所有者主要根据经营者提交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需要有一个来自企业外部的持独立、客观、公正立场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做出判断。而且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鉴证职能;另一方面也使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权威性。目前,注册会计师职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备受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这是经济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所形成的必然趋势。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通过制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舞弊迹象时,注册会计师要判断其重要性水平,在必要的时候修改或追加审计程序,以做出合理公正地评价。

5.2虚假财务报告甄别的步骤

1.阅读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这表明注册会计师完全认同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除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外,其他审计报告类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当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存在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时,就要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所报告的情形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非常严重,则应出具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财务报告使用者要特别关注注册会计师发表的非标准审计报告,尤其是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为这意味着财务报告存在着不实陈述,不具有完全可信性。

2.

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30号一财务报表列报》,规定附注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财务报表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对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等。这些重要事项的说明要引起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注意,会计报表附注越详细就越容易发现财务报告造假的线索。

3.对会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和动静结合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指标是否偏离同行业平均水平,盈利水平是否和以前年度存在显著差异,找出其中的原因;通过动静结合分析既能了解报表各项目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也能了解公司各项指标各年的走势,预测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特别要对某年奇高或奇低的财务指标引起注意。

4.把财务报告阅读和现场调查取证相结合。财务报告的阅读只是识别虚假财务报告的第一步,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宏观经济状况和行业前景分析,对于那些严重偏离宏观经济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的会计报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这也具有局限性,有些企业即使会计报告符合宏观经济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也有可能是虚假的。因此识别虚假财务报告还需要现场调查取证,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要进行函证,存货要进行实地盘点,销售收入要有签订的销售合同。同时通过现场调查取证还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3从被审计单位内部环境考虑甄别虚假财务报告

5.3.1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采购材料或商品的渠道、雇佣情况和费用支出情况、业务开展情况、地区分布、关联方关系、关键客户和主要供货商等。侧重关注企业的利润是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关联交易是否重大,合并报表中是否对关联交易进行调整。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筹资活动。包括企业筹资的渠道和方式。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无论哪种筹资方式都各有利弊,要关注企业是否主要依赖一种筹资方式,筹资渠道是否多元化,分析企业的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

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进行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把筹集到的资金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企业投资不仅可以获得投资效益,还能够促进生产发展和降低风险。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无论是维持简单再生产还是实现扩大再生产,都必须进行一定的投资,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投资活动,把资金投向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才能增强实力;同时把资金投向多个行业,实现多角化经营,则更能增加企业销售和盈余的稳定性。

5.3.2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一是要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内部控制的范围是否扩展到企业的每一种经济业务,是否对所有部门和人员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企业设计的一项内控制度单独或联同其他内控制度是否能够有效防止出现重大错报。二是要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内控制度如不执行就形同虚设,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管理层的切身配合,如独立董事制度,要让独立董事实现真正的独立而不是仅仅受管理层和大股东的支配。

5.3.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和战略直接影响为达到目标而采用的方法,不合实际的目标往往是导致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重要原因。实现经营目标不是一个空的口号,而是要靠合理经营,由于目标的实现可能直接影响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和利润挂钩的股权激励政策,这就直接导致管理层操纵财务报告、提升股价,造成虚假繁荣的态势。

5.3.4了解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某些经济业务在符合会计原则和计量基础的要求下,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应关注企业是否披露了重要的会计政策,对会计政策的选用是否得当,例如:发出存货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借款费用的处理、合并政策等。

5.4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考虑甄别虚假财务报告

要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经济环境和法律监管环境等外部因素甄别。要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力状况、供求状况、行业的技术水平、行业发展潜力、生产经营周期、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虚假财务报告大都伴随着虚增资产、虚假确认收入和虚增利润,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重点关注收入的确认和存货的收发盘存。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监管环境,分析企业的收入是否远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按照月份和产品线比较当期和以往期间收入,分析收入是否有异常变动,向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以外的其他内部人员询问所审计期间的销售和发货情况,尤其是期末或接近期末,要对销售及存货实施截止性测试。分析重要的存货指标与行业正常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5虚假财务报告甄别的方法

5.5.1分析性复核方法

分析性复核是对被审计单位重要财务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重点,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分析性复核的方法要运用于审计的全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报告的各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对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5.5.2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是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只有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以控制检查风险,才能把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5.5.3主要项目分析法

企业的会计报表总是与某些重点科目关系密切,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如果这些重点科目变动幅度异常,则企业就有存在造假的可能性。如:应收账款与收入的增长幅度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如果应收账款惊人增加而收入增幅不明显或是很少,则很可能是关联企业占用企业的资金导致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或者根本无法收回。

5.5.4剔除法

第一要剔除不良资产,对于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高龄应该收账款、积压的存货等这些不良资产,使资产项目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第二要剔除关联交易,分析企业的收入来源是否主要来源于关联交易据此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第三要剔除异常利润,分析企业的利润是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以此判断企业的生产经营。

5.5.5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分别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利润的可靠性。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一个企业的净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其净利润,则表明净利润相对应的资产为不可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企业就有造假的嫌疑。

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源于主客观因素,无论是结果的虚假还是过程的虚假,最终都违背了会计法律和相关法规,从主体、步骤、内外部环境和方法上着手提高甄别虚假财务报告的技术,对于预防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维护市场“三公”原则,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1]

梁国萍,余志伟,识别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依据与方法,价格月刊[J],2007,5:90-91

[2]

吕先锫,论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四川会计[J],2003,11:5-6

[3]

吴革,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的实证发现,财会通讯[J],2009,7:118-120

[4]

蔡紫璜,论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判定-基于会计界和法律界差异的探究,现代商贸工业[J],2010,8:61

[5]

成晓峰,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中国高新技术企业[J],2008,10:46-47

[5]

曲晓辉,李明辉,轮会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会计研究[J],2004,5:20-22

[6]

曹淑梅,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治理的现实意义,经济师[J],2009,3:145-146

[7]

张启銮,如何识别虚假财务报表,财会月刊(A会计)[J],2003,5:25

[8]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出版社[M],2006,5

[9]

刘辉,谭炎,虚假会计信息成因分析与审计诚信文化体系的构建,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M],2008,12

[10]

彭明真,注册会计师不实财务报告民事责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0,3

[11]

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会计研究[J],2009,6

[12]

刘畅、袁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容探析,经营管理者[J],2011,11:78

[13]

王媛、李小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内控与审计

[J],2010,10:73-74

[14]

喻盛霞,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用于经营管理的思考,西南财经大学[J],2006,11:3-7

[15]

王明举,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商界(上半月)[J],2010,8:53-54

[16]

陈汉文,审计学[J],厦门大学出版社

[M],2005,6

[17]

陈汉文,审计学[J],厦门大学出版社

[M],2005,6

[18]

王造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D],2010,4:12

作者个人信息

姓名:周娅

单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学历:硕士研究生(财务管理方向)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601号暨南大学学10栋723室

手机:13416116984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497170286

13

篇2:伊利vs蒙牛财务报告分析

伊利vs蒙牛财务报告分析 本文关键词:伊利,蒙牛,财务报告,分析

伊利vs蒙牛财务报告分析 本文简介:一、乳制品行业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政策环境中国政府对乳业发展一直给予重视。90年代初,国务院就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从2001年开始启动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并以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投入24亿元扶持液态奶的发展。2010年,为促进奶业恢复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中央财政奶牛良

伊利vs蒙牛财务报告分析 本文内容:

一、乳制品行业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政策环境

中国政府对乳业发展一直给予重视。90年代初,国务院就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从2001年开始启动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并以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投入24亿元扶持液态奶的发展。2010年,为促进奶业恢复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中央财政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

2.经济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中国居民的收入同步增长。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走好及居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中国的乳业同步增长。

3.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居民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消费乳品的习惯,但是由于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政府以及乳品生产企业对消费者的引导,特别是中国居民对乳品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在逐渐改变。从90年代开始的中国乳业市场的快速增长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技术分析

中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乳业技术含量不高,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乳品行业已经充满了高新科技。当前技术的突破对中国乳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从1998年开始直到2008年9月之前,中国乳品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尤其在2005年到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增长速度平均达16%左右,2007年总产量更是突破了1700万吨。

然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在当年的9月到11月,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休克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全年总产量得益于上半年的发展,勉强与2007年持平。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措施得当,以及龙头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2009年以来,整个行业一直处于快速的复苏期。尤其2010年1-7月乳品产量达1181.64万吨,同比增长9.24%。(如图1)

从需求的角度看,中国乳品潜在市场巨大,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上升很快,目前已达人均25L,但与世界平均水平100L、美国263L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奶类消费也不平衡,中国乳品消费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因此,根据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如图2),中国乳业正处于成长期,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图1

2005—2009年乳制品产量变化图

图2

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图

(三)行业品牌比较以及行业产品构成

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乳制品行业经历了价格战、行业洗牌、危机事件等多重而复杂的历史时期,目前形成了以蒙牛、伊利两强对峙、其他中型企业并存的相对有序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品牌发展也相对稳定。

表1

2009年四大乳制品企业销售额

单位:亿元

乳制品企业名称

销售额

排名

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257

1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3

2

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

79

3

北京三元集团有限公司

24

4

(四)销售渠道现状

从乳品行业总体趋势上看,一二三线市场以及农村市场,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不过,不同层级的市场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渠道渗透相对饱和。以常温奶为例,其品类渗透率已经突破90%,基本上呈现出“无处不在”的地步。这和二三线城市区别最大。此外,一线城市也是高端产品的沃土,无论是高端牛奶,还是高端奶粉,或是高端酸奶和奶酪,都是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

二线城市(如:武汉、福州、深圳、青岛),则表现出“阵地”风范,以其庞大的市场容量和相对较强的顾客购买力,成为乳制品市场的核心市场。与一线城市相比,乳制品在二线城市尚有成长空间,尤其全国连锁超市在二线城市的发展以及国际性大卖场向二线城市的渗透,将这一空间变得更加可观。

三线城市(是指发达地区县级市及欠发达地区地级市和县级市),相对比较复杂。从渠道的发展角度上看,三线城市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连锁超市和便利店为主,乳制品,无论哪个品类在三线城市都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正因为三线城市的数量庞大,乳业巨头们把三线市场定义为“未来主战场”。

农村市场,就是广大的农村或牧区。农村市场的渠道业态仍然处于原始状态,即便发达地区的农村市场也只是以便利店为主,其他业态谈不上有什么发展。目前在农村市场销售的乳品里,主要以奶粉为主,常温奶为辅,而且品牌也相当混乱,更是山寨品牌以及假冒品牌猖獗的地方。

二、伊利2007-2009年度财务分析

(一)资产结构分析

表2

伊利和蒙牛的资产结构分析表

2009(%)

2008(%)

2007(%)

伊利

蒙牛

伊利

蒙牛

伊利

蒙牛

流动资产率

51.94

56.86

45.99

45.09

45.57

38.87

存货比率

26.87

8.92

37.29

16.16

37.48

23.31

应收账款比率

3.21

7.23

4.06

6.84

4.76

10

1.

流动资产率分析

流动资产率是流动资产额除以总资产的比值,一般用来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公司07,08,09年的流动资产率分别为45.57%,45.99%,51.94%,蒙牛公司07,08,09年的流动资产率分别为38.87%,45.09%,56.86%。它们的流动资产率都逐年升高,说明两公司在这三年内应变能力逐渐增强,创造利润和发展的机会逐步增加而且加速资金周转潜力增大。其中,蒙牛公司这三年内每年都增长很快,伊利在07到08年变化不大,08到09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表明蒙牛在这方面弥补了自己的不足,表现相对好于伊利,同时表明伊利公司和蒙牛公司在面对金融危机与行业危机(“三聚氰胺事件”)的双重考验下经受着了严峻考验,而且在逆境中求得了发展。

2.存货比率分析

存货比率是存货除以流动资产的比值,也是分析企业资产结构的一个重要工具。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公司07,08,09年的存货比率分别是37.48%,37.29%,26.87%,蒙牛公司07,08,09年的存货比率分别是23.31%,16.16%,8.92%。它们的存货比率都逐年降低,说明两公司在这三年内产品销售逐渐好转,原材料市场相应也逐步好转并且流动资产变现能力提高。其中,蒙牛公司这三年的存货比率都明显少于伊利公司,而且三年内存货比率下降的幅度也显著快于伊利公司,这表明蒙牛公司在销售市场方面、原材料供应市场方面和流动资产变现能力方面都强于伊利公司。

3.应收账款比率分析

应收账款比率是应收账款除以流动资产的比值,经常使用。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公司07,08,09年的应收账款比率分别为4.76%,4.06%,3.21%,蒙牛公司07,08,09年的应收账款比率分别为10%,6.84%,7.23%。其中,伊利公司应收账款比率逐年降低,而蒙牛公司07年到08年应收账款比率下降了,08年到09年应收账款比率却上升了,表明伊利公司在销售上采用的赊销条件高于蒙牛公司,它奉行较紧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可能过于苛刻,这样可能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

(二)收入结构分析

表3

伊利公司收入结构

收入

2009

2008

2007

液体乳

68.06%

66.68%

68.47%

冷饮产品系列

13.42%

15.33%

14.13%

奶粉及奶制品

16.30%

14.93%

14.05%

混合饲料

1.75%

2.51%

2.57%

合计

99.53%

99.44%

99.22%

表4

蒙牛公司收入结构

收入

2009

2008

2007

液体奶

88.40%

88.30%

89.80%

冰淇淋

10.50%

11%

9.40%

其他乳制品

1.10%

0.70%

0.80%

合计

100%

100%

100%

1.收入构成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伊利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液体乳,冷饮产品系列,奶粉及奶制品和混合饲料,这四项收入占到了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其中,液体乳是其主营业务产品,收入比例占其三分之二以上;冷饮产品系列和奶粉及奶制品各占一定比例,为15%左右;混合饲料所占比重很小,不到3%。

从表4可以看出,蒙牛公司的收入来源于三个方面:液体奶,冰淇淋,其他乳制品。其中,液体奶是其主营业务产品,收入比例占其百分之八十八以上;冰淇淋占一定比例,为百分之十左右;其他乳制品所占比重很小,不到2%。

结合两表可以看出,蒙牛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即液体奶方面所占收入比例明显高于伊利公司,高出大约二十个百分点。在冷饮品系列(冰淇淋)方面,伊利公司要高于蒙牛大约四个百分点。同时,伊利公司有奶粉及奶制品销售,蒙牛公司不产奶粉及奶制品。其他两项所占比例较小,在此不做具体分析。

2.营业利润率分析

表5

2007-2009

伊利营业利润率及增减情况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增减(%)

2009

2008

2007

2009

2008

2007

液体乳

34.08

25.78

24.47

8.3

8.96

13.77

冷饮产品系列

33.66

29.96

29.56

3.7

21.39

19.92

奶粉及奶制品

42.25

30.62

30.26

11.63

18.87

35.42

混合饲料

17.42

15.41

15.15

2.02

8.89

24.78

从表5可以看出,除了混合饲料的营业利润率比较低,为百分之十几;其他三项的利润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中,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利润率最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其次是冷饮产品系列,为百分之三十左右;然后是液体乳,为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从时间上来看,07年各项营业利润率都下降了,因为07年澳洲连续干旱,而且欧盟和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减少或取消了乳制品出口补贴,导致了国际上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大幅上升。其中混合饲料的营业利润率更是下降了14.27%,这是因为澳洲干旱,导致玉米生物能源价格上涨,受此影响,我国饲料价格大幅上升。

09年四种产品的营业利润率相对于往年有很多幅度的提高,液体乳提高了32.2%,冷饮产品系列提高了12.35%,奶粉及奶制品提高了37.98%,混合饲料提高了13.04%。这可能是因为经过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行业逐步进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中,而且伊利公司加强了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除此以外,政府对乳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以上原因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

3.营业收入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07年到08年,除冷饮产品系列外,其他三项收入的营业收入增长显著放缓,如液体乳从13.77%下降到8.96%,奶粉及奶制品从35.42%下降到18.87%,混合饲料从24.78%下降到8.89%。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因为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且中国还出了“三聚氰胺事件”,这两方面原因是导致营业收入增长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08年到09年,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收入大幅增长,而冷饮产品系列和混合饲料的营业收入不增反降。为什么?从表5和表6分析得知,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利润率大幅增加,其中液体乳为8.3%,奶粉及奶制品为11.63%,所以伊利公司在这两方面大力投入导致这两项的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冷饮产品系列和混合饲料的营业利润率的增长有限,而它们的成本却急速增长,所以伊利公司减少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导致这两项营业收入的下降。

表6

2007-2009伊利营业收入增减表

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

2009

2008

2007

液体乳

14.63

1.31

-1.81

冷饮产品系列

-1.7

0.4

-2.36

奶粉及奶制品

22.59

0.36

-0.66

混合饲料

-21.49

0.26

-14.27

4.营业成本分析

表7

2007-2009伊利营业成本增减表

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

2009

2008

2007

液体乳

1.81

7.07

16.56

冷饮产品系列

-6.9

20.7

24.07

奶粉及奶制品

2.04

18.26

36.62

混合饲料

-23.56

8.55

50

从表7可以看出,07年的营业成本的增加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那是因为07年欧盟和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减少或取消了乳制品出口补贴,导致原奶供应不足价格大幅上涨。其中,混合饲料的增长幅度最大即50%,因为澳洲的连续干旱导致玉米等生物能源价格上涨,受此影响,我国饲料价格大幅上涨。

从07年到08年,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了,因为受08年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乳制品市场整体销售不畅。与此同时,冷饮产品系列收到的影响却没那么大,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混合饲料由于07年成本急速增长,而且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很小所以企业减少了投入,同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从08年到09年,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成本略有增加,冷饮产品系列和混合饲料的营业成本下降了。因为这段时间内,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利润率大幅增长,而冷饮产品系列和混合饲料却增幅有限,所以伊利公司加大了前两项的投入,减少了后两项的投入,相应的,前两项成本增加,后两项成本减少。

(三)盈利能力分析

表8

2007-2009伊利、蒙牛、行业毛利率与营业利润率(%)

发布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盈利指标

伊利

蒙牛

行业

伊利

蒙牛

行业

伊利

蒙牛

行业

毛利率

35.13

26.65

53.68

26.82

19.57

43.59

25.89

22.53

41.92

经营利润率

2.74

5.07

12.18

-9.47

-4.75

7.73

0.44

5.23

9.26

从表8可看出,伊利近三年的毛利率一直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伊利近三年毛利率呈上升的趋势;作为国内牛奶业前两名的蒙牛,他的毛利率也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而伊利和蒙牛的毛利率相差不大。从经营利润率来看,伊利近三年来也一直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特别是2008由于受三聚氰胺的影响,伊利的经营利率是-9.47;而蒙牛近三年的变化趋势也同伊利一样。

综上所述,由于牛奶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步,技术和经营管理不如在中国的国外的牛奶,所以作为行业龙头老大的伊利的毛利率和经营净利率近三年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我们从近三年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伊利的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成上升趋势,因此盈利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四)偿债能力分析

表9

2007-2009伊利、蒙牛、行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

发布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偿债指标

伊利

蒙牛

行业

伊利

蒙牛

行业

伊利

蒙牛

行业

流动比率

0.76

1.76

1.35

0.66

0.88

1.19

0.91

1.12

1.13

速动比率

0.55

1.6

0.87

0.66

0.74

0.57

0.57

0.86

0.65

资产负债率

0.72

0.37

0.72

0.58

0.72

0.47

从表9可以看出,伊利流动比率近三年一直小于1,而且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特别是2008年由于受三聚氰胺的影响,伊利的流动比率达到了创历史新低的0.66,伊利的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差。但是2009年的短期流动比率比2008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这从侧面反映出伊利逐渐走出了三聚氰胺的阴影,短期偿债能力逐渐增强。

资产在破产拍卖时的售价不到账面价值的50%,因此如果资产负债率高于50%,则债权人的利益就缺乏保障。伊利公司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为72%,高于50%,这说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仍然不强,无法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伊利的资产负债率远低于蒙牛,说明伊利长期负债压力很大。

(五)增长能力分析

从表10与表11可以看出,2007、2008年伊利的净利润增长额是负的,特别是2008年由于受三聚氰胺的影响,伊利集团的亏损达到了1736.71百万,但是在2009年伊利转亏为盈实现了665.27百万的利润。这说明伊利集团的增长能力很强,即使上一年亏损了几十个亿,只要能及时调整就能扭亏为盈。从销售增长率来看,近三年伊利的销售收入都为正;而2009年比2008年高出4个百分点,说明伊利集团的销售收入逐渐增加,产品开始进入增长阶段。而且伊利近三年的资产增长率都为正,说明企业的资产一直在增加。

综上所述,伊利集团的增长能力在逐渐增强。

表10

蒙牛集团增长能力表

单位:百万

年份

净利润

增长额

净利润增长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

2006

866.29

2007

1108.65

242.36

0.279

0.312

0.247

2008

-924.46

-2033.11

-1.834

0.119

0.169

2009

1220.11

2144.57

2.320

0.077

0.246

表11

伊利集团增长能力表

单位:百万

年份

净利润

增长额

净利润增长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

2006

375.95

2007

-4.56

-380.51

-1.012

0.185

0.352

2008

-1736.71

-1732.15

-379.857

0.119

0.158

2009

665.27

2401.98

1.383

0.123

0.116

三、伊利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伊利集团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

1.伊利内部优势

(1)奶源优势。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伊利地处中国最大的牛奶输出地—内蒙古,天然地拥有优质而丰富的奶源,这一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超越。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

(2)管理优势。伊利采用以技术为依托的精确管理理念,要求把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最为关注的重点,将奶农、牧场、奶站、供应商,加工经销商、服务商等都纳入质量控制系统。伊利在国内率先提出SQS奶站标准管理体系的概念,力争通过奶站管理精确化、卫生清洁化、收奶器具整齐化、挤奶规范化、标识统一化的“五化”管理,以及用标准化的程序指导奶站进行正确的质量管理。在对经销商的选择上,伊利有一套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标准,保证经销商的基本素质。在业务合作中,每月度/季度/年度会对经销商的合作进行阶段评估,尤其对经销商的进、销、存管理上,全面实现了电子信息化进行及时跟进。伊利还采用了MES产品追踪系统,对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的任一产品,都能快速准确地追溯到各个环节。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得,经销商由原来的“坐商”转变为“行商”,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到主动积极地开发和维护市场。

(3)品牌优势。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从去年的152.36亿元飚升至167.29亿元,蝉联中国乳业榜首:伊利的品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之上,依靠真情的付出渗透到消费者心里,在伊利眼里品牌战不是空间战,而是持久战,强大的品牌根植于优秀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中。成为北京奥运会乳品行业独家赞助商后,伊利签约奥运会冠军,搭建起“奥运+冠军”的品牌体系;推出“健康中国”计划并付诸系列实践,奥运会给伊利带来的品牌价值将加速释放。

(4)技术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伊利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均已处于一流水平上的。伊利的设备和生产线都达到了世界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水平。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方面,也一直走在行业的最前列,如ISO14001环境控制体系和ISO9002质量控制体系,伊利都是行业内第一家通过的,GSM标准也是如此。为进一步增强技术和研发实力,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联合成立内蒙古乳业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一家乳业研究机构。为了利用奥运的机会服务伊利品牌建设需求,伊利升级了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层面不断超越:2007—2008年伊利推出了金典有机奶、谷粒多等一系列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而仅今年短短6个月的时间,伊利又新开发出了红枣酸奶、可涂抹型奶酪、杏仁牛奶等多款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2.伊利内部劣势

(1)液态奶质量有待提高。2008年9月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陷入了信任危机,使我国乳品企业遭受重创,消费者也对国产奶粉丧失了信心。2011年4月22日,陕西251名学生喝蒙牛牛奶疑中毒。虽然这些事件的肇事源头并非伊利,但也给伊利敲响了警钟,应进一步提高液态奶质量。

(2)人才紧缺。在积极培养人才的同时,伊利需要大量引进人才。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关系方面,伊利这些年来一直坚持一个原则:综合型的人才以自己培养为主,专业人才以引进为主,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高层的力量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未来,而现在的高层力量太弱对企业未来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提升员工,让那些在企业基层经过了多年考验的业务骨干进入到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里来。

(二)行业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

1.伊利外部机会

(1)乳制品市场的成熟。国内乳制品市场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时期,行业呈现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共存的局面。同时,行业规范化程度和集中度也有明显提高,行业内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骨干企业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和导向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速度还是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2)2008年北京奥运会。伊利是中国有史以来惟一一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近两年奥运和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的主题,伊利作为奥运会的赞助商,将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与成长机会,伊利围绕奥运会这个平台,将集中物力和财力,展开“奥运攻略”,最大限度的扩大市场效应,把奥运效应发挥到极致。因此,奥运是伊利走向全球的一个起点。

2.伊利外部威胁

(1)竞争对手的威胁。在国内,除了发展迅速的蒙牛以外,光明和三元等乳业也稳步发展,共同瓜分一块肥肉。同时国际乳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乳品市场,推动了国内乳品行业技术水平的大大提高。并且因外资、中外合资乳品企业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而形成的巨大税收减免大大降低了该类企业的纳税支出,使其能够具有更巨大的税收减免资金用于加大在促销、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投入,从而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市场风险。国内乳品行业的多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这导致乳品企业的营业费用不断上涨,原料成本上升,乳制品主流产品利润率降低,行业平均利润日趋微薄。对伊利的主业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3)投资风险。2006年,伊利保持较稳定的发展速度,因此,资金投入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投资决策的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事前调研、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的管理,化解投资风险,保障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

伊利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其竞争优势在于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坚挺的品牌价值、稳步增长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先进的生产技术、领先的管理理念,以及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首先伊利要保持现有优势并且继续扩大。其次伊利应紧抓奥运会的大好时机,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品牌价值。再次,面对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和市场压力,伊利要与他们适当的合作,共同获取利润。最后,公司产品创新意识和领先的市场意识所带来的成功将使其今后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因此,伊利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来调整和完善战略,这样才能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市场重新洗牌

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安全危机后,国家质检总局于2010年年底下发通知,要求乳品企业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必须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而到2011年3月份没有领到许可证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市场。

国家质检总局在2011年4月2日披露统计数据称,截至3月31日,我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有643家通过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107家企业停产整顿,426家企业没有通过审核。

此次审核之后,有20%至25%的小规模加工企业退出乳制品市场,有10%至12%的市场份额将被释放,理想状态下,释放出的这部分市场份额将被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巨头瓜分。这不仅为龙头企业布局二三线城市扫清了障碍,也将使乳制品行业运作更加规范。

2.从复苏转向持续增长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无疑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信息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且到现在为止没有完全消除。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后来又多处再现三聚氰胺奶粉,加上圣元的“性早熟”风波,再一次严重影响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对整个乳品行业造成了不利影响,给外资奶粉甚至给原材料进口再一次提供抢占市场和扩大份额的机会。

但是从2010年1-7月份的相关数据看,各大品类的消费量确实呈现出复苏的态势,即便个别品类仍然下滑,总体上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乳品行业来看,就在2009年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看到过于明显的萧条,由此可以判断,如果在2011年没有什么大事件再次席卷这个行业,那么到2012年时,加上消费者的“忘记”本性,乳品消费会从“复苏”进入“持续增长”的轨道。

3.高端产品更加茁壮成长

消费者心智中有一种固有的认知,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贵就是好”。因此,在频频发生的乳品安全事故的背景下,高端产品在乳品行业更加茁壮成长,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

在乳品行业,高端奶的开创者应该非蒙牛莫属。有数据显示,包括特仑苏、冠益乳、新养道、真果粒等高端产品的收入已经占到蒙牛所有营业额的17%左右,而且在未来3年内会进一步提升到20%左右,甚至更高。因此,在这个成本压力日趋加大的未来,乳品行业将会出现更多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会出现“极品”、“奢侈”级别的产品。

4.市场细分的机会

拿一线城市来说,渠道的渗透率可能做得差不多了,没有什么提升的空间,但在“精耕细作”方面就大有可为,很多企业会去提升促销费用的利用率以及消费者购物效率。

对于二线城市来说,挑战就更大了,很多企业会加大物力、财力去把向下渗透的经销商队伍要建设好,并且搞定终端层面的“数值铺货率”和“加权铺货率”,以期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中搞好促销活动。

目前,随着三四线城市及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那里的奶制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有望快速提升,可以带动整个乳制品行业强劲增长。

2011年,中国乳业注定将在艰难中继续进行,无论是全国性的品牌还是区域性的品牌在未来的一年中企业都会要面临更加严峻考验,作为中国乳业如何能够在扑溯迷离的发展道路上脱颖而出,在经过痛苦的化蛹过程,成功的跨越2011蜕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引来阳光灿烂的2012,中国乳企任重道远。

11

篇3:马岙中心学校2019年度学校财务报告

各位代表、教师们、同志们:

我受学校行政委托,向大会汇报学校一年来的学校财务工作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xxxx年来经费收支基本情况。

1、学校总收入390.79万元,其中预算内经费收入236.07万元,占总收入60%。事业收入28.15万元,其中学杂费收入14.95万元,借读费收入4.29万元,监护服务费收入4.13万元,其它收入4.79万元(主要为信息技术费收入)。捐赠收入4.5万元,其它收入12.58万元(其中小卖部承包款3.8万元)。教育附加拨款109.48万元,其中镇财政拨款97.78万元,区教育局拨款11.7万元。

2、学校总支出383.99万元,其中人员支出(工资,考核奖,医保,公积金,冷贴等)247.50万元,占总支出65%;日常公用支出(办公费,水电费,电话费,出差车费,工会经费,定额福利费,招待费等)69.91万元,占总支出18%。教育附加费支出66.59万元,其中月票支出4.5万元,基建维修购置设备支出27.06万元,用于教师福利20万元,还贷付息10万元,其它支出5.03万元(主要为创绿色学校,省标准化学校,教师节会餐活动等支出)。

3、年末节余:总收入390.79万元减法总支出383.99万元,节余6.8万元。节余部分全部转入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

二、用于教师福利收支基本情况。

1、用于福利收入38.89万元。预算内职工福利费1万元,预算内补助福利经费3.95万元,浮动基金上年节余2.7万元,04年收入14.44万元,镇财政拨入春节4万元,升学奖6.45万元,教师节2.4万元,福利费补助3.95万元。

2、福利支出40.37万元,。其中,付春节实物发放、课时工资、教师值周、学科奖等等浮动基金支出16.85万元;付镇政府对教师春节、教师节、慰问费、升学奖奖励及学校年度考核优秀和被评为定海区先进集体对教师的奖励等等教育附加支出20万元;预算内付教师福利支出3.52万元。按年平均教师77人计算,人均福利费5242.86元,与03年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些福利支出不包括“三八”上海行和“青岛—泰山疗养”费用及对不参加活动教师的补助费用。)

3、年末用于福利的费用节余3571元,其中职工福利基金节余70元,浮动基金节余3501元。

三、固定资产增减情况。

1、新增固定资产229664元。具体如下:购置校车一辆136667元;课桌200套,27600元;DV摄像机一只,6300元;功放音柱一套,3570元;台式电脑4台,服务器一只,计28980元;笔记本电脑一台,计9600元;空调一台,计3400元;消毒柜一只,计1080元;办公家具一批,计9860元;图书新增一批,计2607元。

2、减少资产2355元。具体如下:图书报损469元,教学仪器报损1492元,行政生活用家具报损394元,

四、财务分析。

xxxx年度,是学校财务运行出色的一年。首先,在新增资产近23万元的情况下,年末节余近7万元,是97年两校合一节余最多的一年,也是办校以来最多的一年。第二,教师福利有大幅度的提高,人均享受超过5100元。第三,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投入。总之,xxxx年学校财务工作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统筹安排下,取得了不伴俗的成绩,但成绩取得靠各位教师辛勤的工作,骄人成绩的为支撑。现在,xxxx年已经到来,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主让我们来一起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以上《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特征与甄别》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