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有感 本文关键词:有感,思想,教师
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有感 本文简介: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心得燕翠玲初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时,作者那妙趣横生,感人肺腑的文字,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老友聊天儿。而且那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为我解决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有感 本文内容:
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心得
燕翠玲
初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时,作者那妙趣横生,感人肺腑的文字,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老友聊天儿。而且那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为我解决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高品质教育的当然要求。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位有思想、有见解、不人云亦云的人。
肖川教授在文章中说: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从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有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和超脱。正如有人所说:学习,使教师变得冷静而辩证,他们不但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心里的阳光也多了起来。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这样,至少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
肖川教授还讲道:做有思想的教师,会使我们变得更具有思想,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还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我从中深深领悟,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无法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纪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包括自己在内,有时极少有教师会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辩,敢于碰撞,这样才会冒出更多思想火花。反之,如果人云亦云,照本宣科的话,只能成为他人思想的奴隶。
教育之路,道路且长,惟有思想可以焕发光明,烛照生命意义。有思想,就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扎实、厚重、高雅,才能让自己的劳动避免低层次上的重复,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快乐而丰富。
篇2:读《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有感
读《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有感 本文关键词:封信,有感,家乡,孩子
读《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有感 本文简介:读《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有感读了巴金爷爷病重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我感受很深。巴金爷爷的人生信条,如黑暗中一盏导航灯,引领我们成长。巴金爷爷用自己一生的感悟告诉孩子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巴金爷爷一生写过佳作无数,却说自己只是平平凡凡得度过了一生,谦虚得令人出乎意料。巴金爷爷说过:
读《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有感 本文内容:
读《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有感
读了巴金爷爷病重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我感受很深。巴金爷爷的人生信条,如黑暗中一盏导航灯,引领我们成长。
巴金爷爷用自己一生的感悟告诉孩子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巴金爷爷一生写过佳作无数,却说自己只是平平凡凡得度过了一生,谦虚得令人出乎意料。巴金爷爷说过:“让生命开花结果”,我感受颇深,我觉得不论生命长短,不论生命卑微还是伟大,只要
能为社会添一点光彩,能为别人付出精力,帮助更多的人,生命就能开花结果。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百岁老翁问老子:“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您觉得他们可笑不?”老子答:“砖块石块你要哪个?”老翁说:“这还用问,当然转头啦。转头有用,石头没用。”老子笑了笑说:“可是石头寿命长呀?”老翁惭愧不已。
石头寿命虽长但是没楞没角,人人不喜欢,而砖头寿命虽短,却能建造家园,一直为人们所用。雷锋虽然仅仅二十多岁就逝世了,但他一生为人民,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所以一直活在人们心中。而那些只顾享受和索取的人,只会被人们冷淡,被人们忘却。我们把无私奉献作为生活的崇高追求,我们把为他人着想视为生活的最高境界,我们把乐于助人看作生活的基本原则,我们就能收获快乐,收获友情,活得有价值,让生命开花结果。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那你就要像蜜蜂一样,吸进的是花粉,留给世界的是甘甜的蜂蜜,虽辛劳一生,却能过得充实,丰满,受到人们尊敬和感激。
篇3:读《人生四句话》有感
读《人生四句话》有感 本文关键词:有感,四句话,人生
读《人生四句话》有感 本文简介:读《人生四句话》有感看似简单的四句话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书写着人生态度,显示着人生境界。人生在世,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分清自己和别人,又有多少人能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有多少人能做到豁达、宽容、睿智和彻悟﹗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会和周围的事物发生作用。这些形形色色的事物中,人是最活跃的,最精彩也最
读《人生四句话》有感 本文内容:
读《人生四句话》有感
看似简单的四句话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书写着人生态度,显示着人生境界。人生在世,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分清自己和别人,又有多少人能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有多少人能做到豁达、宽容、睿智和彻悟﹗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会和周围的事物发生作用。这些形形色色的事物中,人是最活跃的,最精彩也最复杂、最难掌控。那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呢?
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古语用在自己和别人关系的处理上,可以理解为力量有限时,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但也不要给他人造成困扰;拥有余力时要照顾别人的感受。如果每个人都不会给别人造成困扰,那世界就和谐了。如果大家互帮互助、优势互补,社会也很和谐。
都说人是自私的,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对自己好呢,大家都是有自虐倾向的,大多时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何苦为难自己呢?所以,不要再抱怨自己怎么就不是上帝的宠儿,他人为什么对自己不好,那你自己呢?
所以,善待自己吧,静下心来去聆听自己心中的声音,你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
当一个人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时,就不会有大喜大悲了,不会再出现范进中举的事,也不会轻易就否定自己、放弃自己了。把自己当成别人,就能对自己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能更好地面对自己了。把自己当成别人,你就能豁达地面对一切、迎接一切。把自己当成别人,书写豁达人生。
附录:人生四句话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老人。
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呢?”
老人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实属难得。我送给你四句话吧。”
少年细心聆听老人的教诲。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
少年说:“在我痛苦忧伤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会减轻了;当我欣喜得意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样,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是不是这样?”
老人点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并给予他人适当的帮助。”老人笑望着年轻人。
老人继续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地思索着,然后抬头看着老人:“这句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身边的每个人,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学会包容和谅解,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很好,就是这样!”
老人接着说:“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
见年轻人似懂非懂,老人温和地说:“这句话理解起来也许太难,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沉吟很久,说:“我想,它至少包含有这样的意思,那就是:我们必须为自己负责。”
老人微笑,未置可否。
少年又问:“请问,这四句话怎样才能统一起来呢?”
老人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豁达,把别人当成自己是宽容,把别人当成别人是睿智,把自己当成自己是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