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

日期:2020-05-0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 本文关键词:地质学,构造,实践,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 本文简介:构造地质教学实习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导师日期一.绪言1.实习概况构造地质教学实习是一次旨在旨在培养我们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训练实际工作能力的现场教学活动,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质基本知识和内容

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 本文内容:

构造地质教学实习

实习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日期

一.绪言

1.

实习概况

构造地质教学实习是一次旨在旨在培养我们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训练实际工作能力的现场教学活动,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质基本知识和内容,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地质思维方法,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为期两周的实习时间,我们掌握野外沉积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描述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和内容等专业技能。

2.

实习目的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将认识、掌握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为我们以后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奠定了基础:

1).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对构造地质学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对课堂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学会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

2).掌握并应用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练习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进行常见沉积岩、沉积现象的野外识别。

3).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努力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

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实习安排

6月24日—6月26日:实习动员

6月27日:漳州火山地质公园

6月28日—7月4日:数据整理

7月5日:青云山

7月6日:长乐下沙海滩

7月7日—7月10日:数据整理,撰写实习报告

4.

实习区地质概况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濒临西太平洋,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中

的重要成矿区之一。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钨、钽和重晶石、叶腊石、萤石等矿产在国内有重要的地位。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尤其是粒状碎斑熔岩,燕山花岗岩以及地质构造特征等基础地质问题,变为我国内外地质界所注目。

福建省的地层发育自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多有出露,且各时代地层分区性较明显。北部及

西北部以晚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为主,属地槽型的巨厚沉积。中部及西南部出露震旦纪至晚白垩世的浅变质岩、沉积岩及火山层地层,尤以晚古生代准地台型沉积发育,古生物较丰富,省内许多地方性地层名称皆渊源于此区。东部地区则以大面积晚侏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占主导地位,岩石类型复杂,厚逾万米,是研究我国东南没海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上第三系及第四系零星分布,但在沿海地带较发育,由基性喷出岩及海陆相松散沉积物组成。

实习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实习区内岩浆作用明显。其中,实习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位于24oN,118oE的位置,地层出露的地层为第三系。有玄武岩,砂砾岩、砂页岩等岩石。实习区永泰青云山25.78oN

118.96oE,为白垩世的花岗岩为主。实习区长乐下沙25°

48

N

119°

37

E,为白垩世的花岗岩为主。

二.地质构造分析

漳州火山地质公园

1.地质概况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地貌,位于漳浦县前亭镇。区内保留了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后期风化侵蚀的地形地貌景观,壮美秀丽,具有地质构造学、火山学、古地理学、地震学、大地构造学等多学科科研价值,是集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穷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区内火山玄武岩是在距今17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岩浆由地球深处沿北东向断裂向上涌出喷发形成的,火山构造显现异常清楚,反映了西太平洋新生代惊心动魄的火山活动和地质构造历史进程,以林进屿为代表的火山喷气口群和南碇岛及鱼石坑为代表的玄武岩柱状节理群,是一处世界罕见的奇观,雄伟壮丽。

实习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实习区内岩浆作用明显。其中,1号点实习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位于24oN,118oE的位置,。

本区地层出露不全,仅有上三叠统、上侏罗统和第四系,第四季分布最广泛,出露有玄武岩,砂砾岩、砂页岩等岩石。本区火山作用均为中心式喷发,区内仅发育晚侏罗世火山岩,岩类复杂,中性,中酸性和酸性火山岩均有出露。总的来看,以流纹质熔岩和凝灰岩为主。本区侵入岩划分为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及喜马拉期。

2.观测点地质构造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1.1号观测点

实习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实习区内岩浆作用明显。其中,1号点实习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位于24oN,118oE的位置,地层出露的地层为第三系。有玄武岩,砂砾岩、砂页岩等岩石。

本观测点在某小岛的西北332度方向的一片海滩上。观测区发育良好的岩浆岩节理。通过观测此岩浆岩的颜色较深,且周围的岩石具有波状和绳状特点,有类似碗状大小的孔状结构。翻阅相关的地质资料,可以判断此岩浆岩为玄武岩。

主节理西北321度。发育多组的X节理。可划分为层节理。仔细观察,节理产状稳定,延伸到出露岩层的地下,节理断裂无被其他的矿物填充,可以判断此节理可能是剪节理。查阅龙海县幅G-50-128-D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本去发育有龙海大帽山花岗岩和南靖草坂西南梨山组砂岩断层,走向约为北西310度,倾向北东等资料,加上该X节理为锐角,可能该节理为σ?为主的派生剪节理。

1.1号观测点海崖上有掏空区,应该是海蚀凹槽和海蚀洞。

节理附近有一个长直径大小为2m,短径为1.5米的凹坑,其周围的岩石有着一圈圈的线条痕迹构造。可能是岩浆底辟和火山穹窿等穹窿构造。它是岩浆侵入沉积岩中,沉积岩上拱而成。在结构上外部为沉积岩,核部为岩浆岩。当外部沉积岩层被剥蚀后,核部的岩浆岩就会暴露,发展成为山丛。但是。外围原有的河流仍然保持放射状,沉积岩层则出现多重的环形单面山或猪背山以及环状水系。由于构造运动,使局部沉积岩层上拱而成。啊啊啊啊啊啊啊安啊啊啊啊

海滩上有气孔构造,直径很小,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的空洞。熔岩喷出地表后逐渐冷却,赋存在熔岩中的气体逸散时留下的椭圆形或近圆形气孔构造,并部分为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物充填形成杏仁体。气孔多集中在熔岩层顶和层底构成气孔带。层顶气孔带厚度较大,气孔含量较多,多呈圆形,部分呈椭圆形。层底气孔带厚度相对较小,且气孔多呈扁椭圆形,气孔直径小,数量相对较少。气孔的形态、大小及含量是划分岩层和判定喷发次数的依据之一。气孔柱和管状气孔是火山活动晚期的排气构造,是气体聚集向上逸散而形成,一般垂直层面分布,多呈直立状。由于熔岩在冷却过程中继续向前流动,导致柱体和管状气孔发生倾斜或弯曲(根据倾斜、弯曲的方向可判定熔岩流动方向)。气孔柱由于富含玻璃质,质地坚硬耐风化,常突兀于岩石表面呈“梅花桩”状,在海浪侵蚀下,形成奇特的形态。

本观测点还发现一组岩石,其表面不平,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整合小裂缝。颜色为绿黑色。颗粒较粗。其有可能是枕状构造收到地质力的作用抬深到海边,在海浪的侵蚀冲刷下,形成了现在的形状。或者是围岩收到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次生断裂构造。

1.2号观测点“龙尾”

龙尾实际是玄武岩石墙,长200米,宽30-50米。此侵入岩呈深灰绿色,斑状结构。结合龙海区内多次岩浆侵入,岩脉活动频繁。此岩墙形成时期为喜马拉雅侵入岩。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1.3号观测点“八卦莲花盘”和“海誓山盟台”

其由来是不断喷涌的玄武岩熔浆,成流体半流体状大面积缓缓漫流,犹如微波荡漾的湖水。冷却后凝固成了平台状,熔岩湖的形成,很能反映玄武岩浆的特性。地质学上成为熔岩湖。

1.4号观测点火山口

古火山口形状似一个朝天的椭圆形喇口,开口处顶端直径50米,底部深3米,潮涨水淹,潮退口现。此观测点看到发育良好,规模很大的节理柱。柱状节理的形成与熔岩冷却速度、冷凝等温面形态、古地形以及接触面产状有关。溢出地表或充填于火山颈中的玄武岩浆在缓慢冷却、结晶过程中,因受张力作用,使玄武岩体收缩、凝固和张裂,产生近五边形或六边形的龟裂,形成柱状节理。柱状节理一般与熔岩冷却时的等温面相垂直,其形态排列方式受古地形及接触面产状控制。牛头山火山口中扇形柱状节理排列及柱体产状即随火山颈产状的变化而变化节理柱是岩浆裂隙式喷发形成的。玄武岩中发育柱状节理,习惯成为熔岩石柱。若是原生构造的柱状玄武岩柱应都是垂直于地面的,此处的柱状玄武岩都是向一个方向倾斜,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此处的柱状玄武岩柱应该又经过了地质构造,因而发生了倾斜,所以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结论:

本区火山地质构造明显,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系统完整,火山活动历史频繁。有中心式和裂隙式两种。本区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有新第三纪佛昙组火山岩出露。活动分为三期:第一期产状的变化记录了火山作用过程中的一次活动间歇。第二期为三次较强喷发活动的产物,第三期火山活动可能更强烈,大面积分布的厚层玄武质熔岩无论从产状上还是在岩石学特征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期.火山岩地层总体产状稳定,平缓地倾向海面。

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玄武岩构成了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景观。喷发机理完整,层次清楚,保存完整而闻名国内外,历经15次喷发,总厚度为178.5米,是国内外火山地质遗迹的典型代表。

永泰青云山

青云山火山地质遗迹景观区位于永泰县岭路乡,面积47平方米。构造上处于早白垩系下统石貌山群,厚度1747.60m。永泰火山构造洼地云山大型环状火山机构中心位置,由白垩系寨下组(中)酸性火山岩和潜火山岩组成的火山岩地貌风光旖旎.云天石廊、白马峡谷瀑布群、天池

火山口、十八重溪石林、状元洞、红军洞和藤山草场、桫椤峡谷等景点。山高林茂、雄伟壮观,为福州旅游的主要景区之一。

1.区内火山岩与火山作用

区内主要出露晚侏罗世南园组和早白垩世石帽山群及燕山期侵入岩:

①南园组发育第二、三两个岩性段,为一套陆相喷发的酸、中酸性火山岩系,总厚度大于1695.66m。

第二段岩性地层为灰白色流纹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夹杂有凝灰岩、硅质岩和凝灰质砂岩、粉砂岩。

第三段岩性为灰、深灰色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含角砾晶屑凝灰熔岩、晶屑溶结凝灰岩。厚度964.54m。喷发不整合在南园组第二段之上。

②石帽山群,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紫红色陆相火山喷发岩系,由

三个沉积喷发——旋回组成,自下而上分为黄坑组、塞下组、石牛山组。

i黄坑组为一套紫红色、紫灰、白灰色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岩性有灰白色、紫灰色厚层状砾岩、砂砾岩、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夹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角砾晶屑凝灰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等,局部夹玄武岩,厚度728.96m。

ii寨下组岩性为以紫红色砂砾岩、流纹斑岩、钾长流纹岩、玄武岩为主,厚度651.26m。

iii石牛山组以紫红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熔结凝灰岩为主,局部有斜长流纹岩。石牛山组厚度为1747.60m。

白垩纪火山岩组成的青云山破火山构造,是永泰构造洼地内众多的火山构造之一

。呈北东东向展布的椭圆形,面积40多K㎡

。火山构造中心部位为潜火山岩相的石英二长斑岩,往外为喷溢相碱角闪石钾长流纹岩,呈熔岩湖状—熔洼凝灰质砂岩、粉砂岩—钾长流纹岩等岩相带。围绕破火山口四周发育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

2.区内地质概况

实习去内的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按方向分为北东东向、北北东向、南北向及东西向。受长庆、盖洋、嵩口一带受浦城——永泰嵩口南北向构造制约,山脊水系多呈南北向展布,受大樟溪深大断裂控制,沿岸山脉多呈北东向、北西向,水系呈网格状,尤其以赤锡为中心网格状特征最为显著,间距10~20km。

城关、清凉、红星一带受东西向构造影响,常见山脊呈东西向。石柱山、云山地区以破火山口为中心,山脉呈环状阶梯展布(每一阶梯常形成200m左右的环带状壁崖),水系呈放射状展布。

实习去内有良好的晚侏罗纪——白垩纪遗迹。在印支运动之后,实习区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演化阶段。和东南沿海其他地区一样,因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引起一系列断裂、形成段陷盆地,进而发生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侵入作用,而且随板块俯冲作用的发展和演化,上述断裂,断陷及岩浆喷发、侵入作用也呈明显的阶段性演化。因此这一时期可以分成晚侏罗纪世和早白垩世两个阶段。

燕山运动之后,进入晚侏罗纪世,俯冲带发生消减作用,消减的地壳发生重熔作用,实习区也进入一个以大规模的中酸、酸性岩浆喷发为特征的喷发期。在构造变动上,主要表现为在区域挤压环境下,地壳发生拉张,形成断裂,导致大规模的岩浆喷发活动。

进入早垩世,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由早期向北西俯冲转为向北俯冲,进而形成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在岩浆活动上,形成了两套陆相火山碎屑沉积——中、酸性火山建造。

3.观察点地质构造

①观测断层观测点

断层的走向北西向,为正断层,断层面延伸至地层下,断层面没有发生平移,接触紧密,挤压破裂,无其他矿物填充物。断层带岩石破碎相对不太强烈,角砾岩多棱角,超碎裂岩不太发育,没有强烈挤压形成复杂小褶皱现象等观察断层两侧的岩石的颜色,偏黑色,岩性为花岗岩。根据断层形成的机制,其最大主应力σ?直立,中间主应力σ?和最小主应力σ?是水平的,σ?与断层走向一至。

我们注意到,往前走几十米,在①号观测点的对面峡谷,又有断层出现。分析此断层的构造,我们假设此断层跟①号点的断层是同一断层。查阅该地区的地质图幅,永泰地区发育有北东东向,北东向,南北向及北北向四组的断裂带,另外,此处发育温泉和天湖,得到的原因是该区域发育一个大的断裂带,该锻炼带为北东向,断裂层的局部岩性较脆和软,在水流的侵蚀,冲击下,形成

V字谷。山谷弯弯曲曲,常见U形转弯,根据断层的特点,可得断层的存在影响水系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段河谷。河谷中形城侵蚀阶地,见到基岩裸露。同时,峡谷的水流不断续,也是该区域有断层的依据。

观测点石桥两边的地貌

在两边的岩石上,发现断层面上一组比较均匀的平行细纹,该细纹为擦痕。观察擦痕上的植被,发现植被的生长方向是向右生长的,与周围的植被生长特点是不一致。擦痕对植被有影响,且该地又有峡谷,故我们假设该擦痕是冰川擦痕。此外我们在擦痕的底部发现由于擦痕呈直交的微细陡坎,即阶步。

③观测点红军洞

红军洞是一个火山岩的天然岩洞,是当年闽中游击队活动场所之一。洞呈半园形,洞口有碎石砌成的围墙,高约25m,宽24.5m,洞深约30m。红军洞内有两条节理,形成的原因不明。

④瀑布

瀑布沿青崖石壁飞流而下,气势恢弘,空谷轰鸣,堪称闽中一绝。早白垩世火山岩在长期地壳运动的作用下

产生许多环状及北东东的高角度正断裂,长期的风雨侵蚀。水冲石垄,造成地表软处成峡,硬处成崖,水侵残壁,高处成壶,低处成潭,造化出峡谷瀑布,残壁水帘的天然奇观。

⑤峡谷的碎石

峡谷中有碎石,且碎石的大小从峡谷的上游到下游是递减的。说明了上流的河流的搬运弱。碎石的多棱角,形态各异,初步判断应该是两侧的断裂带受到力的作用而带下来的。

结论

青云山的火山地质遗迹景观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功能。因其规模巨大,破火山构造发育完整,特别是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地质地貌类型组合特点,揭露浙闽粤中生代火山带的发展演化规律,探索晚侏罗纪——白垩纪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活动带的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科研和科普价值。

长乐下沙

1.

地质概况

长乐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东濒台湾海峡,西与闽侯县毗邻,南与福清市相连,北与马尾区隔江相望。北纬25°40’—26°04’,东经119°24’—119°59’。陆地面积717.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辖15镇、2乡。西部属闽江流域平原,东部为海滨平原。其地层出露以第四系的冲洪积和晚白垩世的花岗岩为主。

下沙海滩是福建沿海主要海岸类型之一,多分布在闽江口以南的沿岸;与其伴生的砂质海滩(沙滩)是福建省重要的滨海旅游资源。解和掌握沙滩的地貌及沉积特征,对这种宝贵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福建沿海又是台风多发区,台风大浪水动力条件往往造成沙滩地貌及沉积特征的强烈响应。沙滩对台风浪的响应既与风浪要素的强弱有关,又受到沙滩沉积地貌组合特征的直接影响。不同的沉积地貌组合对台风的响应特点有所不同。

下沙沙滩位于福建省长乐市东南部的江田镇海岸,剖面位置如图1所示,研究的构造地质位于长乐—诏安断裂带。福建有三条地震带,分别为福州长乐—漳州诏安、南平政和—广东海丰、南平邵武—广东河源等三条,目前还没有监测到异常动态。

以闽清—德化—南靖为界,福建分为2个地震活动带,东部属东南沿海地震带外带,南延到广东沿海和海南岛,是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区。以北北东、北东走向展布,长约375公里、宽约80~90公里的长乐—诏安断裂带为主要发震构造。长乐—诏安断裂带与东西向构造及闽江、兴化湾、晋江、九龙江等北西向断裂交汇地区是强震发生的主要部位。

区域地貌上低山丘陵发育,海岸带地貌则具海积平原特征,海岸类型为开敞的平原夷直海岸。

沙滩剖面方向为近EW向,面朝开阔的东海水域;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为4.

46m,最大潮差7.

04m,属于强潮海区。常波向夏季为SSW向,秋、冬、春季为NNE2NE向;波高平均值为1.

11m,最大波高为16m。沿岸流受季节性盛行风和入海径流的影响,冬季沿海岸向西南流动,夏季则相反,即顺岸北上;沿岸流强度冬季强于夏季。

长乐沙滩的海岸类型为平原夷直海岸,是由古洪积、海积平原经波浪塑造形成的。

第四系沉积地层由于构造运动或者海平面的相对升降,构成广阔平坦的古洪积、海积平原,其沉积物岩性一般为砂砾、砂和粉砂等,沉积层质地疏松,易受改造.

冰后期海平面相对稳定后,平原边缘经波浪长期塑造,处于自我响应调整过程中,形成较为平直的砂质海岸,即夷直海岸。其海岸地貌特征为:

①海岸地势日趋夷平,滨线较平直,不见基岩岬角或基岩岬角不发育;

②具有以细砂为主要沉积物的宽阔平缓的潮间浅滩,滩面起伏微弱;

③岸滩地貌处于弱侵蚀2堆积状态;

④后滨发育海岸沙丘,并与高潮带相连。

2.观察点分析

①凤母礁

凤母礁

凤母礁是花岗岩,颜色偏黄黑色。发育多组的节理,其节理走向与海岸面平行,节理产状为73°∠34°。其节理为原生构造。节理表面不平,但节理间紧密接触,没有缝隙。观察礁石的下部,发现有白色晶体是石英石填充在花岗岩的上。

②海滩沙丘

下沙沙滩海岸沙丘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低潮时向岸风对滩面干沙的向岸吹送.

长乐海岸常年以东北风为主;年均风速为5.

6~8.

0m/s,超过干细沙起动速度;沿岸常见大风(瞬间风速达17m/s,即8级风以上者)天气,年大风日数在100~150d之间。低潮时前滨干沙在向岸风吹送下,沿平直滩面以跃移方式向岸移动;跳跃式前进的沙粒在高潮线以上的后滨地带遇到植被的阻拦而沉积,形成小沙堆地貌。

这种小沙堆地貌又进一步促进向岸风沙的沉积,并最终形成海岸沙丘。下沙沙滩后滨的砂质堆积地貌由海向陆依次为低沙丘、高沙丘和巨型沙坝体,呈带状分布。在海岸供沙丰富的条件下,低沙丘可以发展为高沙丘,高沙丘则往沙坝沙体方向演化。

③滨海沉积

滨海是波浪及潮汐强烈运动的近海水域,其下界为浪基面。滨海的宽带,在崖岸区段狭窄,在平坦海岸区段宽,可达数千米以上。根据海水的特点,滨海分为三带:1)外滨带,又称潮下带。其上界为低潮线,下界为浪基面。宽度由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2)前滨带,又称潮间带。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构成海滩的下部或主体。在下沙的海岸段宽。3)后滨带,又称潮上带,是钱滨带上升超出高潮线的平坦地带,在下沙中,这个地带分布一些临时建筑和一些海边的植被。

④下沙海砂沉积特点

下沙沙滩的上述沉积特征是由其沉积环境决定的.

宽阔平坦的前滨滩面使下沙沙滩剖面具有较强的消散性,而坡度较大的后滨沙丘带又使得该处滩面具有一定的反射性;可以说,下沙沙滩剖面具有强消散性和弱反射性相结合的滩面结构.因此,虽然该处沙滩处于浪潮作用较强的海区,但总体上滩面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有利于中细砂、细砂等砂质沉积物的输移和沉积.

从滩面沉积物的来源上来说,下沙沙滩有着较为丰富的沙源.一方面,海积平原夷直岸的海岸类型决定其滨海陆架浅水区有大量的沙体沉积,这些沙体多为冰后期沉陷于海水中的古沙滩、沙坝沙,并在后来的海平面变化中受到各个时期水动力条件的改造;在现代水动力条件下,陆架浅水区的砂质沉积物会逐渐向岸迁移,形成沙滩沉积物的一个来源.另一方面,下沙沙滩位于闽江入海口南侧约40km,受闽江输沙的影响较大;闽江入海泥沙在西南向的强势沿岸流和柯氏力的共同作用下,一部分沿海岸往西南方向运移,沿途受岬湾、岛屿及海底脊槽、岩礁等地形的影响,逐步沉积,是砂质海滩的另一个沉积物源.根据张文开等(1991)的研究,长乐沿岸的表层沉积物主要来自闽江输沙.

闽江入海泥沙在沿岸流的输送下,不断往长乐沿海运移并沉积,是下沙沙滩剖面沉积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此外,陆架供砂和径流供砂是相互联系的,河口区(尤其是较大河流的河口)附近的陆架砂质沉积物往往受到径流输沙的强烈改造.

径流输沙作为砂质海滩的沉积物来源,通常也是先在陆架浅水区沉积,然后在适当的浪、潮、流条件作用下,逐步向岸输送.

⑤两条平行的黑色岩脉形成原因

黑色岩脉是侵入岩,其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岩类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之。花岗岩类可分改造型、同熔型两种,改造型又分重熔型和混合交代型。

此处的侵入岩体的边界面与围岩层理大致平行,因此可以判定它是岩浆受到机械力的作用,沿着层理面侵入而成的,由此可以判定侵入岩体的产状为协调侵入岩体,并且可以大致推断这个侵入岩体为浅成侵入岩。

结论

下沙沙滩剖面沉积物组成以细砂和中细砂为主,结构上具有三维的均匀性,沉积特征趋于单一化。

在剖面地形上,该沙滩具有典型的夷直海岸特点,前滨滩面宽阔平坦,后滨沙丘带发育,岸线平直。在其对台风的响应方面,剖面地形以后滨低沙丘和高潮带的强烈侵蚀为特征,后滨沙丘带平均蚀退超过6m,沙丘前缘多见高度0.

5~1.

0m不等的直立侵蚀陡坎;沉积物粒度整体上略有粗化,分选变差,沉积特征变化相对较弱。

三.实习总结

1.

实习综述

本次实习是在福建省三个具有典型火山遗迹的地点实习的。通过实习,我们初步认识了福建地区的地层。认识到福建地层发育,自上元古界到第四系多有出露。岩石类型较为复杂,沉积岩和变质岩各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大地构造为华南褶皱系东部。其中以大面积的晚侏罗纪——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占主导地位,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地区。上第三系和第四系零星分布,但是在沿海地带较发育,由岩基喷出岩及海、陆相松散沉积物组成。

自晚太古代以来,福建经历了多期多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并相应形成了一系列北北东北东东、北西及东西、南北向构造(断裂)带。它们将福建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块体(地体、断块),构成了

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基本构造格架。根据切割深度、规模及对各时代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成矿属性控制程度的不同,构造(断裂)带划分为具省内一级构造单元的主要构造(断裂)带及次一级的区域性断裂带。分为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政和——大埔断裂带、平潭——东山构造——杂岩带。三个大的断裂带又分好多个下级断裂带。其中,漳州火山地质公园和长乐下沙位于长乐——东山断裂带。青云山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

2.

实习感悟

在此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许多重要的地质地貌知识,并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了解了福建省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掌握野了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

    以上《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