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日期:2020-05-12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本文关键词:文学史,读书笔记

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本文简介: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汉语言文学邝云梅第1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第一节概述1.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

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本文内容:

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汉语言文学

邝云梅

第1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2.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3.“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17年至1920年是新文学的萌芽期,1921年新文学社团出现到1926年北伐战争前夕,是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1926年春到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第2节

鲁迅

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2.《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是外冷内热。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苦,转化为对赵大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

二是以讽抒情。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办”的反动实质,而其讽刺,又贵在旨微而语婉,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三是形喜实悲。

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可鄙等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喜剧色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首先是《呐喊》、《彷徨》在创作方法上,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等有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狂人日记》等有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兄弟》等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

在艺术风格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在格式上,鲁迅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在情节的提炼和设置方面,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锻炼情节,注意情节的深刻蕴涵。鲁迅强调写出人物的灵魂,要“显示灵魂的深”,在写人物时,注重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补天》、《奔月》、《铸剑》和字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8篇历史小说,后来一并收入《故事新编》中。

5.《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二是不是“将古人写的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三是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件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6.《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是《朝花夕拾》中所写的人和事,往往饱含着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述中分清是非,使回忆往事与批判现实融合在一起。作为“回忆文”,这组散文基本上是追怀往事,但鲁迅行文中善于“以插曲表现大的事件”,从而在每篇中可以发现,在叙事中往往掺有杂文笔法和对现实的批判,艺术风格是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的统一。

7.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是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

第3节

小说创作

1.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

2.叶绍钧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标志着叶绍钧不但在小说体裁的开拓上作出了新的贡献,而且,在表现生活内容的广度上也有所拓展,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分子个人的人生道路与对时代社会命运的探求结合起来,在个人命运的展示中寓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作品为人们奉献的颇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3.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一是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多取材于自身经历或个人真实的情感体验。二是不强调故事情节的曲折复杂,也不是凭依人物命运的复杂变迁而取胜,以作者真挚强烈的情感投射而感染读者,引起大众的共鸣。三是结构安排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四是文字清隽幽婉,感情色彩浓烈。

第4节

诗歌创作

1.“诗体大解放”就是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谱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2.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有作品是《湖畔》、《蕙的风》、《春的歌集》。

3.象征诗派是指以1925年出版的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活跃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

4.闻一多诗的主要思想意义是:一是歌颂祖国、思恋祖国,如《太阳吟》。二是反帝反种族歧视,如《洗衣歌》。三是对军阀统治下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新生的信念,如《死水》。

艺术特色是其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分别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第5节

散文创作

1.“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打破了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示威,散文不仅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而且自此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从而结束了文章与散文长期面目不分的历史。“五四”散文所张扬的“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反封建等理念,从此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宝贵的精神资源与反复言说的主题。

2.周作人散文的内容是:一是批判死鬼的精神,二是抨击国民性的弱点,三是宣扬一种隐逸的、逸乐的士大夫情趣。

艺术成就有一是旁征博引,与谈天说地中显示出深厚的学识、才情。二是舒展自如,娓娓而谈,三是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四是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五是机智幽默,情趣似盎然而是苦涩。

第6节

戏剧创作

1.民众戏剧社在文学主张上,与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基本一致,他们对堕落了的文明戏进行猛烈的抨击,强调戏剧反映时代、人生的功利主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他们还提倡“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

第2章

30年代文学

第1节

概述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之间,梁实秋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而鲁迅指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人性,指出文学与阶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关于“大众语”的论争是由汪懋祖、许梦因等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引起。

3.1928年,香港的第一个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1929年春,香港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

第2节

茅盾

1.长篇小说《子夜》的思想意义是: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压迫下,在世界惊慌的影响下,在农村破产的环境下,为了自保,使用更加残酷的手段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作品整体上而言,表现了当时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构成,同时,作品还真实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过程,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遭受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的几重压迫以及与工人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导致的必然悲剧命运,显示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本质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向作出的独到思考。

2.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3.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子夜》里的赵伯韬是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

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在赵吴斗法中,他设下了个大陷阱,不遗余力地要把民族工业置于死地。作者还用他荒淫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他骄奢的性格特征,他玩弄各种女人,并以此为豪。在他带有兽行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

4.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5.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主要有两点:一是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果敢、自信和动摇、悲观。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子夜》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风波,都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它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第3节

巴金

1.分析《寒夜》的思想:《寒夜》是巴金解放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小说描写一个走向崩溃的家,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汪文宣和妻子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大学毕业,追求爱情与理想的统一,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勇气。由于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他们的理想都发生了巨大扭曲。汪文宣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懦弱、多病。曾树生则凭着美色当了资本家银行的“花瓶”。这种贫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严重危机。加之汪文宣的母亲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悲剧。最终,曾树生随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

2.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抗战时重庆的典型环境和这环境中产生的最普通的小人物悲剧性格和命运,揭示出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情节发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推进;结构布局,一切象现实生活本身一样流动。人物平凡,具有复杂性格和复杂感情。大量的客观生活细节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支撑了小说的框架,这使得作品逼近生活,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生活浑然一

体的艺术境界。

第3节

老舍

1.老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等。

2.《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是写城市贫民悲惨命运的代表作,真实的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3.分析祥子的形象: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地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

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的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争的生活姿态。

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

4.形象的意义:

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

5.主要艺术成就是从结构上来看,主要采用老舍所谓的“栓桩法”。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鲜明突出的“京味儿”。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平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第5节

沈从文

1.沈从文的大量作品构成了一个表现人性之“常”的独立自足的艺术系统,《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沈从文的小说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人们对于欲望的淡然态度,在探索理想的人生形式时灌注了关于人的改造的思想,其作品题材偏离时代文艺主潮的同时,又保持它的现代品格。

2.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静观、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温柔的个性突现出来。)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与翠翠为纬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来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副副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边城》的故事基本上建筑在梦幻的基础上。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当时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作品的结尾采用了比较平和、并非绝望结局,结尾更与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韵。

第6节

曹禺

1.曹禺在1933年完成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雷雨》。

2.他的其他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3.《雷雨》的主题思想是作者揭露了周朴园封建专制家庭的罪恶,鞭挞了封建赖以生存的黑暗社会。

4.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雷雨》中的周朴园是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雷雨》悲剧的罪魁元凶。一是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家中一切人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思想,使公馆成为能窒息人的黑暗王国,他就是黑暗王国中的专制魔王。这最突出的表现于他和蘩漪的关系中。蘩漪是有个性、有思想、追求幸福的女性,在周公馆这个黑暗牢笼十八年,形成她抑郁乖戾的个性。第一幕中的吃药一场,作者采用“大写特写”的戏剧手法,突出表现周朴园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正是周朴园的这种性格造成了蘩漪与周萍的乱伦关系,摧毁了周冲向往自由平等的美丽幻想。蘩漪、周萍、周冲的悲剧,都是周朴园的封建专制造成的。二是第二条线索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三十年前周朴园为了要和有钱小姐结婚,把刚生了孩子的侍萍赶出家门,造成了侍萍一生的不幸。在以为侍萍死后,又把侍萍作为他的第一夫人怀念,当侍萍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想用金钱来封侍萍的口和赎自己的罪,他的这种态度是对他的怀念的虚伪性最本质的揭露。三是他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上充分表现了他的冷酷的性格。他故意淹死民工发昧心财,指使警察打死罢工的工人,使用利诱收买手段破坏工人运动。

5.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鲜明独特、复杂而富有深度的艺术形象。她的性格是抑郁乖戾、热情强悍、极端而尖锐的一种悲剧性格。这是由于封建性的家庭和环境造成的。蘩漪聪明美丽,而周朴园要的是“服从”,他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蘩漪的个性尊严。她在周家被折磨了十八年,这是她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三年前,周萍的出现,燃起了她被压抑的热情。她需要爱、能爱,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周萍且把一切都交给了周萍。日子一长,周萍悔恨和蘩漪的关系,想摆脱和蘩漪的关系。这使蘩漪不能忍受父子两代的欺负,她要做困兽的搏斗,她要破坏周萍四凤的关系,她要拉住周萍。她的反抗是极端的,在《雷雨》中她最具有“雷雨”的性格。她以尖锐的语言揭露和控诉周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的伪善面目;她和专横的周朴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

6.艺术特色:一是独特的结构艺术,采用了“回溯法”,即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在其间,采用的网状结构类型,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线索,让次要情节线索和各种戏剧矛盾围绕这一主要情节的发展来展开。

二是具有丰富潜台词和充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三是追求戏剧的诗意。

第7节

小说创作

1.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作家可以依据其思想艺术倾向划分以下几个主要的群落:左翼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京派作家群、“新感觉派”作家群。

2.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思想:

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揭示了绅士淑女们的“礼仪廉耻”,鞭挞了小官僚、小政客的自私、虚伪。《善女人》中的长生奶奶平时吃素拜佛。事实上,她却用高利贷压榨自己的儿子,对儿媳也施加虐待。

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灰色人生哲学和畸零性格。《包氏父子》中老包当了一辈子的仆役是让儿子将来能做大官,而他的儿子却是个不读书的草包。作者抓住“望子成龙”以向上爬这种普遍于社会的文化心态,冷然审视对象,以含泪的讽刺刻画了老包的愚妄心理。

3.艺术特色:

作品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现人物的灵魂。如《华威先生》中的华威先生除了“忙”外,还有一个特点:假。

作品还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来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去揭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

第8节

诗歌创作

1.1932年9月,在“左联”的领导下,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诗歌会”。反对新月派和现代派的唯美主义,积极提倡和推动诗歌的大众化。

第9节

散文创作概况

1.20世纪30年代报告文学的兴盛的原因是:“左联”的提倡。是由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决定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第10节

戏剧创作概况

1.1932年至1936年间熊佛西到河北定县从事长达五年的农民戏剧的研究和实验。为了配合农村演剧,熊佛西创作了反映农民生活的戏剧《屠户》、《牛》、《过渡》等。熊佛西还积极培养农民演员,建立适应农民戏剧要求的剧场,探索农民戏剧的演剧方式。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

第1节

概述

1.抗战期间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

1.抗战初期戏剧运动异常活跃。为了适应戏剧服务对象的变化,出现了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的街头剧、活报剧、茶馆剧、朗诵剧、游行剧、灯剧等,被戏剧界称为“好一记鞭子”的三个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小型街头剧的代表。

2.20世纪40年代的国统区先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七月诗派在创作上坚持现实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注重主观感情的直接宣泄和抒发。在诗形上有大体整齐押韵的小诗。在语言上重视运用灵活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简洁有力,色彩强烈。

3.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九叶诗派一方面“扎根现实”,用诗歌形式传达了中国人民诅咒黑暗、渴望光明的时代情绪,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厌倦现实政治纷争,渴望宁静与和平的自由主义思想。

4.钱钟书《围城》的思想内容:《围城》的含义,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已婚的恰好是处于被围的城中,极力要冲出城出,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去。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这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

艺术特色:杰出的讽刺艺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哲理化、知识化的有机融合。丰富的表现手法。精湛的语言艺术。

5.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爱,感情深沉;前期的诗带有“忧郁”的感情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诗篇抒发了对乳母大堰河的深厚真挚的爱,以铺陈手法,塑造和赞颂了这一农村妇女勤劳善良的动人形象,对造成她一家悲惨命运的“不公道世界”发出“咒语”。忧郁的色彩源于对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增加了诗歌的动人力量。

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火一般燃烧的热情。鲜明深刻的意象和浓郁的诗情,想象丰富,比喻新颖,有色调,有光彩,诗中有画,革命现实主义融进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技巧。《手推车》以手推车为中心意象;诗在色调、光彩、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十分成功。《我爱这土地》中,诗人运用了象征、暗示、移情等手法。

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的自由体形式。不注重诗的外在节律,常用排比、反复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

第3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1.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对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性的描绘。如短篇《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然恋爱,遭到了把持村政权的恶霸流氓势力金旺、兴旺的迫害,也遭到了具有封建家长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父母二诸葛和三仙姑的阻挠,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斗争呈现复杂性。

对农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赵树理称自己的小说为“问题小说”,他把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作为作品主题,如实地暴露这些问题。这表现出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如在《李有才板话》中,他如实地描绘了两个问题:一是解放区在初期,有些基层村政权还被坏人把持;二是农村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得到胜利结局,表现和歌颂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思想,歌颂了解放区新社会,鼓舞了青年们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对解放区社会生活变革和农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胜利不仅是争取婚姻自主的胜利,而且是解放区农民反霸斗争和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胜利,赋予恋爱婚姻题材以更深刻的主题意义。

2.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

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描摹时代风云变幻的艺术角度和特点。小说写了水生嫂等一群劳动妇女的群像,水生嫂识大体,顾大局,送夫参军打日寇的爱国情操和刚毅性格,也写了她对丈夫深情款款的柔美性情。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荷花淀》中,白洋淀的自然风光美和水生嫂心灵手巧的劳动美,交织成一副似诗如画的月下编席图,是对和平劳动生活和祖国美丽河山的颂歌。夫妻月下话别、妇女寻夫、伏击战,都写人情美和自然美交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融诗、散文、小说于一体的散文诗式的小说。

第四章

50年代至70年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1949年至1966年“文革”爆发,一般称作“十七年文学”。它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导,取得了一定的创作成绩。

2.“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乃至空前劫难,其根本原因便在于1949年以后“左”倾思潮愈演愈烈,终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用政治方式乃至专政方式来解决文艺问题,是违反文艺规律的错误做法,其危害极大。

第2节

“十七年”的小说

1.吴强小说《红日》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将历史纪实与艺术创造相结合,表现广阔的战争画面和生活图景,力图生活化、个性化地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

2.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的艺术特点:小说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刻画人物形象,《红岩》采用了多线索的网状结构方式。

3.梁斌小说《红旗谱》的艺术成就:小说以锁井镇两户农民三代人与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组织故事情节,采用古典小说常见的通过人物的行动,特别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以粗线条勾勒人物的性格。在语言方面,小说从词汇到语法,都注意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此外,小说还注意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与风景画,使作品深深扎根于厚实的民族土壤中。

第三节

“十七年”的诗歌

1.20世纪50年代“颂歌”给诗坛带来的新诗风和存在的缺失:颂歌主潮无疑给诗坛带来了明朗的色调和昂扬的诗风,但与此同时,诗歌创作中若干不应忽视的缺失亦逐渐暴露了出来。其主要表现为:题材不够多样,形式比较单一,简单配合政治运动、中心工作的“传声筒”倾向已在部分诗作中初露端倪,以赞颂新时代、新生活为己任的诗人们,大抵致力于外部现实图景的描绘而回避“自我”形象的抒写,对人的精神、情感世界作深入揭示的诗篇更是凤毛麟角。

第4节

“十七年”的散文

1.杨朔散文思想内容:杨朔散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他常常“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段,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

艺术风格:寻求诗意的艺术构思。缜密精巧的艺术结构。

2.秦牧散文的思想主题:秦牧的散文取材广泛,立意高远,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的结合。

艺术成就:纵横联想,能放能收。文笔生动,声情并茂。秦牧散文的风格特征是多姿多彩的。

3.刘白羽散文的时代气息是擅长抒写激情,表现理想,政治色彩鲜明,时代气息浓郁。

艺术特色:善于运用剪辑手法将历史和现实交织成形象的艺术画面,表达深刻的主题。擅长融情于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壮阔气象,现实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特征。

第五节

“十七年”的戏剧

1.老舍的《茶馆》的艺术成就: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借以展示三个时代的运命变迁,它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在语言方面也体现了老舍作为语言大师达到的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

第六节

“文革”文学

1.“地下文学”不像主流文学那样通过常态的媒介运行被大众接受,而是躲避高压的政治专制,以尽可能隐蔽的手抄渠道自发地传播。

2.浩然的《金光大道》所表现出的“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特征有:把文学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只求作品的实用价值,放弃文学的审美功能。在艺术构思上,《金光大道》集中代表了“文革”文学的构思模式。

第5章

新时期文学

第1节

概述

1.新时期文学所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从现实主义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超越,现代主义的“登陆”与繁荣,口头实录文学、纪实小说等的悄然兴起。

第2节

新时期小说

1.张贤亮的小说创作的思想:将自己苦苦思索的人生哲理融会到作品之中。

艺术特色:作者在描写中揉进了风俗画的描写,人物心理世界的剖示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效果。

2.高晓声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寓洋于土,土洋结合,采用中西合璧的艺术手法。

以情节的自然发展为线索,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诗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

3.汪曾祺的小说艺术风格: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小说传达出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小说语言是别具一格的,简洁明快,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

4.林斤澜小说的艺术特征:以传统的艺术技巧为本,大量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技巧,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艺术变形表现形式。奇特夸张的人物形象,平淡而富有变化的情节,客观、冷静、非严格写实的方法,浓缩精炼的结构,简洁冷隽的白描语言。

5.张承志小说洋溢着的理想主义的光彩,呈现出一种诗化小说的倾向。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在于他的“冷漠叙述”。惯常使用的文类性的颠覆。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挚追求,执著地表现生活中的美,较为广阔的现实世界,题材更加广泛,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人生也更加广阔。

第3节

新时期诗歌

1.新时期诗歌在艺术上的多向探索:普遍追求个性化的表现方式。现实主义诗歌和抒情主体明显强化,诗人纷纷追求“表现自我”。

第四节

新时期散文

1.余秋雨散文的思想: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厚重的历史感。在散文中所表现的理性精神。艺术特色:归功于他的行云流水、华丽雍容、时时在变化中可见思维的机智的散文语言。

第5节

新时期戏剧

1.“荒诞剧”《屋外有热流》的特点是放弃了传统的写实手法,而用荒诞、象征等现代戏剧技巧组织剧情。

2.高行健是一个坚持时间最长,并且兼具了理论与创作实践双重能力的作家,《绝对信号》表现在它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线性结构,将原来那种情节上的封闭进程改为一个过去、现在、未来交叉重叠、多维并举的演进过程。

    以上《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