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3篇)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名人传
名人传读后感(3篇) 本文简介:贝多芬传读后感贝多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是乐坛的巅峰之作,使人们听了之后,无不赞叹的歌曲。但是,自从我读了《贝多芬传》这本书之后,我认识到,不只是贝多芬的歌曲令我们赞扬,更为可贵的是,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贝多芬传》从贝多芬不幸的童年开始,
名人传读后感(3篇) 本文内容:
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是乐坛的巅峰之作,使人们听了之后,无不赞叹的歌曲。但是,自从我读了《贝多芬传》这本书之后,我认识到,不只是贝多芬的歌曲令我们赞扬,更为可贵的是,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贝多芬传》从贝多芬不幸的童年开始,详述了贝多芬坎坷多难的一生。贝多芬出生于德国一个平民家庭,父亲管教严厉。由于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贝多芬从8岁起就登台演出。成年后,贝多芬风华正茂。然而,厄运突然从天而降,他的双耳失聪了!但坚强地贝多芬经受住打击,最终战胜了不幸。
贝多芬,多少人在赞颂他!他是音乐家最杰出的榜样,他是音乐艺术中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不屈的人们最真挚的朋友!尽管他处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可他却能谱写出一个又一个悦耳动听的音符,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歌颂的生命乐章!
当我们在与命运作斗争时稍感疲倦时,但在他信念和意志的鼓励下,我们又重新振作起来。贝多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勇气,是无人能敌的,是命运也不可抵抗的!
贝多芬,一个耳聋的音乐家,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情感折磨的贝多芬,一直在不断与命运抗争,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他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越挫越勇!他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
有哪种胜利能与贝多芬的这场胜利相比?这种胜利是用精神力量换来的!是不同凡响的!一个穷困潦倒、残疾而孤独的人,一个世界从未给予过欢乐,却创造了欢乐,并奉献给了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了欢乐,地球没有他照样转,但就是因为有了他才转得更加美丽。
此时此刻,我有千万句话想对他说,但却只有一句话能够概括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历程证明了坚强的意志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人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经受住厄运的打击,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米开朗琪罗传
读后感
罗曼。罗兰先生所著的巨人三传之一《米开朗基罗传》,是傅雷先生所译。书中除了传记原文以外,还附有米氏相关作品彩色插图一百五十余幅。读罢此书,心中感慨万千。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琪罗。他平易,但又超凡脱俗。他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之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米开朗琪罗是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巨人的称号的。
米开朗琪罗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那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他是一个精神的贵族。他是个天才。他有一种骇人的生命,猛烈地爆发,使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有所不能承担。
在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
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
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
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要劳作过度,但是劝告并不起作用。他从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
大师留存下来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任何一件都已成为不朽,它们与他一样名垂千古。
米开朗基罗生于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安息于一五六四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五时。享年90岁。
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艺术冲动与创造中渡过。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成功,他走完了自已充满坎坷的一生。最终他用自已的精神和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无限宝贵的财富。
列夫·托尔斯泰传》有感
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一岁),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
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篇2:契诃夫手记读后感
契诃夫手记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手记,契诃夫
契诃夫手记读后感 本文简介:契诃夫手记读后感外国语学院中美2班孙艺2011011508在读罢契诃夫手记后,真的产生了很多的感想。他的思想,他的价值观,他对人生的态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违心地过着一种归根结蒂是为了卢布的狭隘生活……一想到钱是我的活动中心,而我是在为钱工作,我心里就极端苦闷……这种难过的心情,再加上正义感
契诃夫手记读后感 本文内容:
契诃夫手记读后感
外国语学院
中美2班
孙艺
2011011508
在读罢契诃夫手记后,真的产生了很多的感想。他的思想,他的价值观,他对人生的态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违心地过着一种归根结蒂是为了卢布的狭隘生活……一想到钱是我的活动中心,而我是在为钱工作,我心里就极端苦闷……这种难过的心情,再加上正义感,使得我的写作活动在我看来是一桩可鄙的工作,我不尊重我写的东西……真该在硫酸里洗个澡,来一个脱胎换骨。”
钱,在契诃夫看来,既是需要的,又是极其罪恶的
。
面对复杂多变和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现代生活,人们对生活的渴求已经不只只是对物的追求,相对对金钱的贪婪更显得盲目与菲薄!
人都有贪婪的一面,面对金钱,面对权力!很多人都不经意的选择了贪婪接受,也许并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但若大的诱惑足以让人步入罪恶的深渊!
人之初,性本善,但善的背后却潜藏着人最脆弱的神经,那就是贪婪的惰性。对金钱的追求是每个人都有的冲动,获得金钱也是对自身价值体现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生命积极意义的涵义,是人生存的原动力驱使着人去追求和付出劳动;对安逸的过多追求就是惰性的泛滥,就会让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让自己堕落,渐渐走向不务正业的淘汰中,人被惰性毁灭的彻底而没有生的挽回余地!
敬业
,用来说契诃不恰当的,是爱业。
写文章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都只是文字的堆砌,为了任务,为了别人,可是他却极其热爱写作,热爱自己的事业,他甚至为自己用文字来赚钱而自责,他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是不负责任。而正是这种责任感,这种正义感,使他的文章读起来是那么的深入骨髓,是那么的发人深省。他的一生,他的成就,是每一篇文章发表,每一本书出版所见证的,是经历了世世代代,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凝结下来的如琥珀一般纯净,醇厚的旷世佳作。
而对于我们,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是否爱自己的专业,是否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可是现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几率很小很小,只有把我们选择的,眼前的事做好,才能有其他的奢望。敬业乐业,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品质。
“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使人消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
责任是什么?查尔斯王子回答道:“责任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责任从我们出生之日就伴随我们,待我们真正懂事之际,责任就像一块无形的巨砖压在背后卸不下来,它又像一张网把你包围,无论如何撕打无济于事,只有接受。
重责任自古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追溯至二千多年前,据记载,尧曾说:“天下若有一人饥,则己饥;天下若有一人寒,则己寒。”尧明白自己之于百姓所具有的责任,所以身体力行,成为后代君王所效法的仁君。此外,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是被后人称颂;诸葛孔明接过刘备帝城托孤之重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诚之心日月共鉴。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知识青年为国家之命运前途忧劳奔走,展开无数次的斗争,流血牺牲而无憾。
责任心作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我们有重大意义。责任心是我们做事的动力和源泉,它促使我们将事情做完整做好,不出差错,更深层次地说,也是我们人格和精神的升华。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世界粮食过剩的情况下绝食24小时之举引起我们的关注,而这件事的背景是世界饥饿和营养不良人数突破10亿。在世界粮食安全峰会开幕之际
,富国领导人集体缺席,他们这一做法令我们失望。西方富国人均GDP超过贫困国家近100倍,而他们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在表明他们不愿意承担起国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关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国家利益这一现实面前,对此作出选择是否承担责任意义重大。自觉承担责任意味着对自己施压,对于心灵和肉体都要接受一段痛苦的历程,然而,梁启超曾说:“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我想,当我们尽了份内之责,我们的心才会坦然,良心有安,并不是做给别人看,是人类美德的体现。
“如果我是个医生,我就需要有病人和医院;如果我是个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而不是同猿一起住在小德米特洛夫街上。需要有一点儿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
齐白石生于晚清,一生常处动荡危机之中,但他自求以布衣终身,总能在风雨飘摇中找到片刻安宁,在创作的天地里徜徉。抗日战争时,曾经与日本人卖画生意做得很大的齐白石困居北平,虽然他依旧靠卖画为生,也完成了来自日本故人与收藏家的委托订单,创作了一些认真的作品,但他绝不与北平的日伪当局往来。他在自家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因为客人委托的缘故,他经常要创作一些喻义吉祥的作品,但其心中的忧恨也时有宣泄。其时,他画过一件题为《作伴只芦花》的作品。表面上看,这是一幅漂亮的作品,红蓼鲜艳欲滴,竹鸡唧唧啼鸣,一派乡村生活场景。但是,他篆写“作伴只芦花”五字为题,清新欢快的画面却是如此忧伤的画题,这值得重视。红蓼,俗称狗尾巴花,因为枝干的瘦长平实、花朵虽红却无形,故民间识为草花,常长于屋角与水沟旁,处在自生自灭状态。画题所谓“芦花”没有表现,一方面是为了体现红蓼的不招人怜爱,另一方面则可能是老人强调自己生活在民不聊生的年代:万户萧疏鬼唱歌,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件乍看十分阳光的作品因为一个阴沉的画题而记录了一个时代,表达了老人内心的抗议。约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老人应胡冷厂约,创作了一幅扇面,画的是一株松树的局部,可见笔力遒劲;并题了一句诗“雷雨漫将龙化去,岁寒吾欲听涛声”,可闻声调激昂。无论是军阀混战的年代,还是外敌入侵的岁月,老人以鹰与松树为元素,创作了不少作品,以寄托自己对于民族栋梁的激励与祝福,以表达自己对于民族前途的担忧与展望,这个幅不盈尺的扇面对于人心的激荡,犹如万马奔腾。
我们也可以从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李可染笔下的水牛中体会到艺术家对于历史的感应,谛听到滚滚而来的大潮之声。徐悲鸿擅长写实人物的刻画,特别是大场面群体性的表现,在抗战期间,徐悲鸿多次举行义卖,表现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热忱,为此,他创作了无数以奔马为题材的中国画。李可染晚年在总结自己一生的艺术创作时,根据当时社会与艺术界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苦学派”的精神,这包括对于传统的“以最大功力打进去,以最大勇气打出来”,对于艺术耕耘的“困而知之”等等,重要的是,李可染提出的牛的精神、苦学精神,既表现了他对于艺术的执着,也体现了他对于时代的认识: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渐行渐远之时、愈进愈难之刻,更应当如牛一样的坚韧不拔。当艺术家的心声与时代与历史的呼唤共鸣时,当艺术作品的审美境界与民族事业的发展前景重合后,自然引得四方服膺八方响应,自然能在艺术的长河里成为里程碑。
“没有明确的世界观的生活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
在很多人看来,世界观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可是在契诃夫眼里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也许它胜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都是偏差的,那么就更谈不上什么人生了,当然就跟谈不上成功。所以对于世界,我们永远要以乐观的眼光去看,去瞧。
悲观容易,乐观难。人生一世,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战胜悲观情绪,用开朗、乐观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命,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别有一番洞天。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便能征服世界上的一切困难之事。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加不如意。”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这是一种心境。既然悲观于事无补,那我们何不换个角度,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善待自己呢?
乐观的人处处可见”青草池边处处花”,”百鸟枝头唱春山”;悲观的人时时感到”黄梅时节家家雨”,”风过芭蕉雨滴残”。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读出星光灿烂,增强自己对生活的自信;一个心态不正常的人让黑暗埋葬了自己且越葬越深。因此,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境,都要用乐观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微笑是乐观击败悲观的有利武器。微笑着,生命才能将不利于自己的局面一点点打开。
守住乐观的心境实在不易,悲观在寻常的日子里随处可以找到,而乐观则需要努力,需要智慧,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种人生处处充满生机的心境。悲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窄,乐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宽。乐观其实是一种机智,是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支撑起来的一种风景。
写文章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都只是文字的堆砌,为了任务,为了别人,可是他却极其热爱写作,热爱自己的事业,他甚至为自己用文字来赚钱而自责,他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是不负责任。而正是这种责任感,这种正义感,使他的文章读起来是那么的深入骨髓,是那么的发人深省。他的一生,他的成就,是每一篇文章发表,每一本书出版所见证的,是经历了世世代代,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凝结下来的如琥珀一般纯净,醇厚的旷世佳作。
对于契诃夫吉他的文章,我只能说,他是个真正的作家,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忧国忧民的真正的文学家。而我,除了对写作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对人生有了很多感悟。一部好书不正是因为如此吗?
篇3: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总比,方法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本文简介:《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近日,本人认真阅读了吴甘霖的《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该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独特的见解,全面地阐述了方法与问题的关系、如何克服无法面对问题的心理障碍、如何拥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把问题变成机会。读完之后,掩卷反思,耳目一新,别有一番感悟。书中讲到的一个理念:不找借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本文内容: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近日,本人认真阅读了吴甘霖的《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该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独特的见解,全面地阐述了方法与问题的关系、如何克服无法面对问题的心理障碍、如何拥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把问题变成机会。读完之后,掩卷反思,耳目一新,别有一番感悟。
书中讲到的一个理念: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多么自信的一句话啊!要成为一个一流的员工,就应该奉行这个理念。我觉得这个理念中,有这么三层意思:心态、责任心、方法。
一、心态
马斯洛有一句名言: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心态是改变人生的起步。在这本书中,同样使我对遇事的心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许多问题,考大学、找工作、结婚买房生孩子……每时每刻,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总会困扰我们,只不过面对他们,有人夸大其辞,怨天尤人;有人乐观向上,积极应对。我们常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真的面对机会,人和人是不会绝对平等的。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能力不同,甚至性格不同,相貌不同,身高不同,都会多多少少产生影响。今天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更新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只是理想,远非现实。更多的时候,不是你选择机会,而是机会选择你我。我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当这个时候,我有时候会选择退缩,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书中众多成功人士的例子给了我很好的启示,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从不为自己找逃避困难的借口,不轻言放弃,哪怕成功的几率极小,但是只要自己努力过,困难最终会被化解,这也是他们为何能走向成功道路的关键因素。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一定要树立一种勇于面对困难、不断超越自我的的精神状态,把它很好的运用到工作中。对每一个问题都要保持平常心,克服一切消极畏难的情绪,正视困难,不逃避、不抱怨、多思考,相信我一定可以,积极努力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责任心
书中讲到“找借口的员工,是单位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借口意味着逃脱责任。与做人的道理一样,做任何事情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对人不负责,没有哪个姑娘会跟你一辈子;对客户没有责任心,谁敢购买你的产品;对事情没有责任心,总是出错或返工或拖拖拉拉,你的直接领导无法对你放心,重要或紧急的事情他(她)即使让你做,他(她)每天提心吊胆,说不定有合适的人选时就将你放弃掉。
有责任的人谁都不会怪。当别人未能做到的事情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我们的反应会是怎样呢?人们总是不能给予自己负责任的机会。当困难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绕道而行会是很多人的首选,有些人认为这样做很聪明,可以躲避很多麻烦和困难,但他们却忘记了自己同样失去了负责任的机会,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是做“鸵鸟”还是“猎豹”?生动的比喻划分出了人们对责任的不同看法,鸵鸟喜欢将头埋在身体下边躲过外界的攻击;猎豹遇到敌人的时候却喜欢正面相迎。这慢慢的也就变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性,变成了他们对待生活的不同心理表现。职业人的责任就是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当问题来临的时候不愿当躲避困难的“鸵鸟”而是喜欢当猎物来到时的“猎豹”。
我们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主动争取做得更多,承担更多;我们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全力以赴,满腔热情地做事;我们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为企业分担忧虑,给领导减轻压力,给上司以支持,给同事以帮助;我们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我们的职责。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工作,忠诚于企业,在捍卫企业荣誉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责任心,增强了自己的荣誉感,同时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怎样体现责任感,怎样才叫负责任?就是遇到问题要向前跨一步,遇到困难要向上顶一顶,遇到事情要多做一做,责任就是无处不在,并且我们一定要相信方法总会比问题多。
三、方法
书中讲到“最优秀的人,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人人都能成为创造者!处处都是创造的良机!外界的困难,不如意的条件,一个接一个的压力与挑战,怎么也无法吓倒一个优秀人士的雄心和创意。”
当人遇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法决定了他是否能反败为胜。首先要先学会把口中常说的“绝对不可能”删除,遇事只说“绝对可能”,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我们的每一根神经,全力以赴地向问题挑战,从而创造出想象不到的奇迹。其次出现一个问题,可以想出好几种方法来解决,想出了方法不要急于实施,而是要冷静地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是最好最正确的。本书中列举了很多思考的方法,其中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分析问题的侧面不同,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最终根据工作实际,确定用一种最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力求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还要多锻炼。人的思维神经有如人的肌肉,只有不断锻炼,才会越来越强。不练,好的肌肉也会萎缩,练习的好,即使原来基础不好,也能够通过逐步努力而提高。
我觉得,方法总比问题多是一种蔑视困难并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通过寻访方法去克服困难的态度。方法和问题始终存在于我们每项工作的每个阶段。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把握问题,要培养前瞻思维,在工作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认清问题发生的根源,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剖问题的内在实质。二是正确对待问题,要始终认准问题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做到坦然面对问题,坚信问题既得以产生,必然会有解决的办法。三是科学解决问题,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存在的问题的基本特性,制订有效的解决办法。
随着“三思三创”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结合自己的财会工作实际,树立标杆,查找差距,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得到提高。一是树标杆、找差距。要在同行业中、在本单位中寻找工作先进,经验先进,给自己树立标杆,并针对自己进行比较,查找差距,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遵循财会工作性质,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从财会工作的具体对象而言,每一个科目,以及科目中的类、款、项等,都是调查研究的对象,在工作中有可能存在问题,只有深入到具体项目,才能把准问题存在的脉搏和根源,依据公司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为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三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可能需要领导来规划,来统筹安排,但是具体事务缺不了具体人员的实际操作和执行。自己作为财会工作的一分子,所做工作可能是微不足道,却也关系着公司的利益,部门的形象,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发展主观能动性,直面困难和问题,积极投身到处理和解决问题中去,多多少少会促进工作的发展,推动工作的前进。
遍读全书,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一份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一个永不生锈的智力机器。相信自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方法总比问题多,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努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