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企业家信托责任的概述

日期:2020-06-07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企业家信托责任的概述 本文关键词:企业家,概述,责任

企业家信托责任的概述 本文简介:企业家信托责任的概述企业家信托责任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代理人的企业家对委托人负有的保持企业运营和发展,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我国企业家信托责任的现状及危害一、企业家对国家和社会负有的信托责任方面企业家首先是个社会人,然后才是商人,企业的生存和经营离不开社会那就必然对社会负有信托责任,对国家

企业家信托责任的概述 本文内容:

企业家信托责任的概述

企业家信托责任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代理人的企业家对委托人负有的保持企业运营和发展,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我国企业家信托责任的现状及危害

一、企业家对国家和社会负有的信托责任方面

企业家首先是个社会人,然后才是商人,企业的生存和经营离不开社会那就必然对社会负有信托责任,对国家的经济安全负有责任。但是企业家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过分的关注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是导致企业家对于国家和社会信托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1国有资产流失

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家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危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在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一些缺乏信托责任的企业家进行暗箱操作,内部人员利用压低经营利润、操纵资产评估、非法融资等手段将大量国有资产装进自己的腰包。据有关部门统计,国有资产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世界银行则估计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量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至12%。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2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只关注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不顾企业运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这样的企业在我国不占少数。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这些行为具有外部性,不直接与企业的利益挂钩,而企业家只关注企业自身的盈利情况,对于环境方面过分忽视。但是这样的行为后果最终要社会给他们买单,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数倍于企业的所得,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可谓得不偿失。

3偷税漏税问题严重

企业是有公益责任的,享受公共资源的同时需要对社会有相应的回馈,小到公益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大到在国难面前的慷慨解囊,这是每个国人的义务,更是企业家不容推卸的责任。税收是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企业按时足额的缴纳税金是对国家建设负有的责任,也是企业家社会信托责任的一个体现,但是在我国偷税漏税现象很多,有的企业家没有负有纳税责任的意识,还有的人有计划的利用财务造假或者关联方交易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二、企业家对企业及资产所有者负有的信托责任方面

1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人物,其首要任务就是掌控企业宏观的战略发展方向,充分组织人力、物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协调、配合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完成企业的使命。如果把企业交给一个没有信托责任的企业家去管理,无异于任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这样的企业怎么能经营的好怎么能发展的好呢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本来就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很多方面的挑战和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输得很惨,兢兢业业尚且不一定能保证企业发展良好,再加上一个不负责任的掌舵者,它的经营可谓风险重重。

2伤害了企业股东的利益,造成投资者信心缺乏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股东对企业的了解是间接通过企业家提供的报表数据等,对企业的真实情况缺乏一手资料,而且获得信息相对滞后,不能及时的对企业的状况进行管理,这就给了信托责任缺失的企业家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利优势和信息优势蒙骗出资人,贪污受贿,拉关系吃回扣,肥了自己瘦了企业。而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是股东的投资,企业家信托责任的缺失使得股东利益受损,也会影响股东投资的积极性,资金的缺乏将导致企业无法生存。

还有部分企业家的行为更为严重,他们建立一个拉拢各方投资,最后又巧立名目通过各种方法抽逃资金,把股东的投资转移到自己的手里,然后破产清算。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同时造成了投资市场的混乱,危害了市场的经济安全,伤害了投资人的利益。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法律体制在这方面存在缺陷,给了有不良企图的人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们的企业家自身信托责任的缺失是多么的严重,钻法律的空子,以损害股民利益的手法达到自己非法的追求。

3损害了员工利益

企业的存在与经营并不单纯是股东和企业家关心的事情,企业的员工同样关注。员工是与企业共同存在的,企业家不单纯要对股东对企业负责,同时也要对企业的员工负责,如果企业家信托责任缺失,企业经营不好,员工的利益同样受损。

我国企业家信托责任缺失的原因

一、我国企业家责任意识淡薄

我国委托代理制度的发展时间不长,很多方面都是借鉴西方的经验和现成的制度体制,发展的还很不成熟,尤其是对企业家的教育培养方面没有达到英国那样的状态,只是强调企业家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却相对忽视了对道德层面上的关注,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很多企业家缺乏信托责任的现状。

二、我国企业委托代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一些中董事会成员、经理均以任命的方式产生,实际上使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完全缺乏市场选择的余地,使二者权力界定更困难。还有就是多级代理,导致代理权失控,代理责任不明确。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者缺乏风险责任能力,不能很好的承担起管理企业的责任。

三、我国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必须设计一套机制,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使代理人在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预期效用的最大化,这些制度既包括激励机制,又包括约束机制。在我国的企业当中,很多企业对管理者的激励政策不能起到作用,把企业家的个人收益与企业的经营利润挂钩,其目的是为了激励企业家更好的为企业盈利,但是很多企业家却利用财务上的造假以及销售造假等来伪造利润,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却照样能拿到可观的收入,这就牵扯出另外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对高层管理者的监督和约束体制不健全。高层管理者之间很多时候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相互串通以掩盖其不法行为的真相。

四、我国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是大陆法系的国家,法官判断的依据是现有的法律条文,而经济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很多的法律都落后于经济情况,这就造成了一些法律漏洞,让一些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

我国企业家信托责任缺失的应对

一、国家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1要增强企业家信托责任方面的教育在我国,企业家信托责任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广泛且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在全社会广泛的开展对企业家信托责任方面的教育,增强企业家内在的责任感,才能实现其自我约束。

2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我国的企业家还不能自觉地承担起应负的信托责任,要想保证企业良性的运营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和约束。国家应该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来保证我国经济市场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约束企业家的利己行为,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企业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1引进个人产权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企业家信托责任的缺失是由于委托代理问题导致的,而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引进更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尽量使得两者的利益趋同而不是背离。在西方中,股东个人收入与其资产增值直接相关,代理人收入更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这是各个产权主体及代理人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动力并能够约束自身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产权制度下可以引入类似的激励机制,将企业经理人员的收入分别与企业资产盈亏水平、企业经营业绩挂钩。同时,由于产权代表、经理人员的名誉、声望等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继续任职或晋升,因此,将诸如社会声誉、职业前途等“无形利益”与国有产权代表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2建立合理的董事会结构

对应美国等国家的专业委员式董事会结构,我国的董事会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确,应该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加外部董事的比例,特别是增强独立董事的人数和执行有效性。在董事会的内部还应该有小股东利益的代表,不同的相关利益代表构架起全方位的股东利益,避免大股东因为股权的大比重,而较少考虑整体股东利益的处事态度。

3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约束机制

在企业制定风险控制机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加强监管,同时要合理的设置董事会的规模和结构,防止内部股东权利过大而影响了董事会的独立监管职能。研究表明,同一契约的激励强度与董事会监督力度正相关,即董事会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时,董事会对经营者的激励效率也就越高。董事会的结构和规模影响董事会的监督力度,当董事会的结构和规模更加有利于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时,董事会对经营者的激励效率就越明显。

4明确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范围和责任

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由于职责规定不明确而出现专权和擅权的行为,基于这个问题要在企业的权利设置体系中合理设置企业

家的职责和职权,做到权利和责任相对应。用责任来约束企业家的行为,当企业家需要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时,他们就能自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a9k4c

WWW.tianjinabc.COM

篇2:有关中国信托业的反思

有关中国信托业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中国,反思,托业

有关中国信托业的反思 本文简介:有关中国信托业的反思摘要:我国信托业自“一法两规”颁布实施以来,在自身产品设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功能定位、盈利模式、公司治理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为促进中国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中国信托业、信托公司功能定位的理论研究,加强中国信托业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建

有关中国信托业的反思 本文内容:

有关中国信托业的反思

要:我国信托业自“一法两规”

颁布实施以来,在自身产品设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功能定位、盈利模式、公司治理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为促进中国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中国信托业、信托公司功能定位的理论研究,加强中国信托业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建立信托资金(财产)的强制托管制度,实行基于声誉管理的信托公司异地业务资格管理制度,建立信托产品的场外交易市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实行信托财产的账户管理制度,发展产业投资信托和创业投资信托制度,探索分业监管下的中国信托业功能监管。

关键词:中国信托业;功能定位;盈利模式;公司治理

一、引言

我国信托业在经历“推倒重来”式的第五次清理整顿之后,以“一法两规”(《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和信托公司的重新登记为历史分界线,以“私募理财”为监管定位的中国信托业重新起航。当初,监管层、信托业界和理论界都对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业寄予厚望,认为“信托业即将迎来春天”。

从2002年7月爱建信托发行第一个信托计划至今,重新登记后的中国信托业已有四年的展业经历了。截止2005年末,

全国59家信托投资公司固有资产683亿元,负债191亿元,所有者权益492亿元,管理的信托财产2259亿元。第五次清理整顿前59家信托公司原有的1300亿元负债基本清理完毕。信托业在自身产品设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同时,信托业在功能定位、盈利模式、公司治理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仅四年的时间,就有“金新信托”、“金信信托”、“庆泰信托”、“伊斯兰国际信托”四家公司先后被停业整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还没有其他任何金融机构如此命运多舛,如此让监管部门头疼。但每三五年来一次整顿这一事实本身也说明,这绝不仅仅是信托公司本身和监管本身的问题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认为,实在有必要对中国信托业,特别是重新登记后的信托业进行深入反思,并希望对中国信托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二、对中国信托业发展理论、监管政策与展业经营的全面反思

(一)理论准备先天不足

“一法两规”之前的信托业(准确地说,应该是信托公司群体,因为那时的信托公司所做的业务,并非真正的信托业务),信托公司事实上成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对外融资窗口和投资公司。这期间,所谓信托公司其实名不符实。

“一法两规”之后,信托公司实行了重新登记,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力促信托业回归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业中来。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托业的定位可以归纳为“信托理财”、“私募”、“混业投资”等。信托公司从以前的“乱业经营”逐渐回归信托本业。

简历大全

但是,信托业作为一个行业来讲,其发展仍缺乏充足的理论准备和发展规划。目前亟需研究的理论问题至少包括:分业监管下的信托业统一竞争规则问题、分业监管下信托业的功能监管试点问题、信托业本身的产业独立性问题、信托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功能定位问题、信托公司群体在信托业中的功能定位问题、信托公司的金融性质问题、信托公司的市场准入问题、信托公司的核心盈利模式问题、信托公司作为一类特殊金融机构的监管指标与方法问题,等等。

在上述问题没有研究清楚、没有定位清楚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其结果必然是包括监管部门、信托公司在内的市场参与各方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那么在展业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再所难免了。因此加强信托业的相关理论研究,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行业发展政策与监管政策,应该是目前信托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制度建设后天失调

信托公司重新登记后的新型信托业务是从“一法两规”之后起步的,但展业四年以来,整个信托业的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除了2005年1月1日颁布并实施的《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之外,其他的法规或规章都还是对既有法规的补充或完善,而为信托公司业务立规的新的制度建设没有跟上,特别是针对信托公司业务经营上的法规制度建设没有跟上,造成信托公司业务经营上“无法可依”,只好“自谋其策”来解决经营上所碰到的问题。如《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信托公司十三条业务,至今除了资金信托有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之外,其余业务均还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出台,即使有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也只是最初“一法两规”中的其中“一规”。其他有待完善的信托业务方面的制度建设至少还应包括:《信托登记管理办法》、《信托税收管理制度》、《信托业务品种管理办法》、《信托合同规范指引》等。

思想汇报

另外,已颁布法规中多处提到从事相关业务应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如《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第12条第2款“担任信托执行经理的人员,应具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信托经理资格证书》”。但包括信托经理资格在内的所有信托从业资格制度至今也没有出台。这样,相应法规本身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在信托规制上,应当具有自洽性,也就是各政策之间不能相互矛盾,政策导向必须具有同一性,要有利于行业自身的生存和特有盈利模式的形成,有利于行业实施风险管理。但现行信托规制有很多地方却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这一点我们会在下面详细说明。

(三)市场准入何以为凭:资本金是否能彰显理财能力

目前国内对信托公司营业牌照进行了相当严格的市场准入,虽然有相当多的公司希望重新登记注册,但自从2004年到现在,监管当局并未发放新的信托公司经营牌照,这也凸显了目前的信托公司牌照的稀缺性和资源性价值。但在信托公司的准入资格与标准上,却有必要细细思量。

关于信托公司的市场准入,根据《信托法》第24条,“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根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12条的相关规定,设立信托投资公司,必须经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领取《信托机构法人许可证》。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信托业务,任何经营单位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信托投资”字样。《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13条则对信托公司的设立条件从股东资格、注册资本、人员、组织、场所、设施、制度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其中最为刚性的设立条件就是关于注册资本的规定,即第14条明确指出“信托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亿元。经营外汇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其注册资本中应包括不少于等值1500万美元的外汇”。

从理论上来说,作为以信托理财为主营的信托投资公司,应该给予具有理财能力的机构以市场准入。也只有这样,才会有信托业的发展壮大。但我国目前的市场准入规定是否能将具有理财能力的机构引入到市场中来呢?资本金是否能够彰显信托公司的理财能力呢?高达3亿元的注册资本对一个以理财为主营的信托公司来说,其作用何在呢?实在有必要做仔细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法定资本金的功能有二:一是作为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二是作为保护债权人利益的

最低资本信用。另外,作为金融机构,资本金还有一个特殊功能,那就是覆盖经营过程中的非预期损失。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金融机构的风险损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预期损失,主要通过合理的金融产品定价来覆盖,通过产品定价将预期损失风险转嫁给客户;第二类就是非预期损失,无法通过产品定价来转移风险,但可通过充足的资本金来覆盖,这也就是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的原因;第三类是极端损失,只能通过压力测试等方法来管理和规避。

但在现行的信托监管规制下,一方面在信托理财业务上缺乏风险缓冲机制,另一方面在信托公司资本金的使用上,可以进行实业投资、证券投资,也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等。在负债业务被严格禁止的制度安排下,加之在自有资本金和信托理财资金之间有严格的防火墙,自营业务也就没有任何的外部资金来源。这样的资本金使用方式,其实已经使信托公司的资本金制度失去了预期的作用。因为信托公司已没有负债业务,现行信托公司广泛开展的资金信托计划本质上是资产管理业务,受托人并不承诺还本付息的责任,合理的理财损失由委托人承担。所以法定资本金制度所谓的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功能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信托公司的资本金作为自营业务的资本来源也可以用于发放贷款,但这是以超过100%的资本充足率来覆盖非预期损失风险的,所以法定资本金制度在银行类金融机构中所谓的覆盖非预期损失风险的功能也不再存在。这样现行信托公司人民币3亿元的法定最低注册资本也就仅仅成为投资人申请经营信托业务的一个资本额门槛。但是否信托公司注册资本越高,其理财能力就越强呢?

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说,一个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它的理财能力,因为它得到了委托人的信任,而一个理财能力差的受托人迟早会被委托人抛弃,最终其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当然也就会逐渐萎缩。根据2004年和2005年信托公司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显示,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与实收资本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两年均为0.29。也就是说,一个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与其实收资本相关性不强。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由于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决定于理财能力,而不是资本金的大小,一个公司的理财能力与其资本金也没有必然联系,资本金过大反而会引起自有资本管理与受托资产管理之间的冲突,并可能使代理问题矛盾凸显。因此,信托业发达国家对信托机构注册资金的要求很低,甚至限制自有资金的规模。可见一个信托机构的理财能力与其资本金大小也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既然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大小与其理财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并且法定资本金制度所谓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功能与银行类金融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现行信托监管规制下并不存在,所以现行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并没起到相应的作用,没有发挥其相应的功能,甚至没有发挥任何功能。因此,现行信托监管还缺乏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作指导,信托监管的政策框架也是不能自洽的。

(四)信托理财误入歧途:基于项目融资而非基于账户管理的信托计划

目前,我国的信托公司基本属于以下情况:在某企业或某投资项目存在资金缺口,而通过银行、证券等其他渠道融资又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才向信托公司提出了融资需求;信托公司在项目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其融资额度、期限等设计相应的信托理财产品(计划),面向社会发行。这成了目前国内信托产品发行的主要模式。上述模式的本质是项目融资,在相当大程度上只是一种高息的项目融资债券而已,只是通过信托计划的方式穿上了信托理财产品的外衣。这种基于项目融资而发行的资金信托计划,其依据是2002年7月18日正式实施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其实,在该办法中,丝毫没有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对应于一个融资项目的意思,相反,在其立规本意中还有集合信托资金的组合管理的意思,如在《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第19条——信托资金管理的报告书应当载明的内容中,明确包括了“信托资金运用组合比例情况”和“信托资金运用中金额列前十位的项目情况”的规定。但由于该办法第6条作了“信托投资公司集合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资金时,接受委托人的资金信托合同不得超过200份(含200份),每份合同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5万元(含5万元)”的规定。这使得一个资金信托计划的资金动员能力相当有限,在一个有限的资金规模下,要想做出组合管理来,也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上面提到的现行信托规制缺乏其应有的自洽性。

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产品)也只有从过去那种“项目融资导出信托资金”的融资歧途,转变为“信托资金搜寻投资项目”的理财正途,锤炼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变过去的项目融资的信托计划为基于账户管理和投资理财能力的展业模式,信托公司才不会在信托歧途中迷失自己,才可能在激烈的机构理财竞争中有所作为。

(五)产品流动如梗在喉:难以流动的信托产品

目前,在现行信托规制下,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发行范围被限制在以省、直辖市为主的行政区域区,“200份”的限制也使得信托产品的规模难以做大,加之信托产品本身难以分割和未实现标准化,这就严重制约了产品本身的流动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金融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三者不可或缺,重新展业时间不长的信托公司,本来在产品安全性上给投资者已留下了顾虑,而今又在流动性上存在梗阻,也就只能在收益性方面给予投资者较大的弥补。这形成了信托公司不得不面对如下的客户局面:在项目融资方一端,如前所述,信托公司所发行的绝大多数信托产品,大多是在某企业或某投资项目存在资金缺口,而通过银行、证券等其他渠道融资又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才向信托公司提出了融资需求,因此信托公司所面对的融资方,大多是高风险客户群体。而在理财客户一端,信托公司所面对的,也是愿以高收益性来弥补信托产品安全性和流动性缺陷的高风险投资者,这使得在目前信托规制下,信托公司本身从事的就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这对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但就目前国内信托公司的现状来看,从制度设计、信托规制、公司治理、产品设计,再到信托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都使得信托公司在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方面,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简历大全

(六)声誉风险难于管理:缺乏风险缓冲机制的制度安排

根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经营范围”一章的规定,从账户管理的角度,目前信托公司的业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营业务,也就是以自有资本从事的经营业务;另一类是理财业务,也就是接受委托人委托,代其理财的资产管理的业务,简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从自营业务来看,根据现行信托监管规制,信托公司是惟一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与实业投资的金融机构。但同时,信托公司的负债业务又被严格禁止,并且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之间有严格的防火墙,那么至少在自营业务领域,信托公司已丧失了资金融通的功能,因而也就不再具有金融机构的性质了。相反由于受到银监会(局)的严格监管,在投资领域不仅没有任何优势,反而处于劣势。甚至在资金动员能力上,还不如市场上任何一家投资机构,因为一个普通的投资机构还可以负债经营。缺乏

资金融通能力的自营业务一旦出现项目投资流动性风险,就只能用资本金所投资的其他项目资金来覆盖,而信托公司资本金又相当有限,其他项目资金本身也有流动性问题,这就使得信托公司的自营业务缺乏相应的风险缓冲机制。

从理财业务来看,根据现行信托监管规制,每个信托理财计划最多200份的信托合同和最低5万元的理财额度将信托理财严格限制在有限私募的范围内。不仅每个信托理财计划被要求单独设立账户,并且同一信托投资公司不能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集合信托计划运用于同一法人①[注:参见中国银监会《关于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10月。]。这就使得各信托理财账户之间不能有资金往来,信托计划之间的关联交易也处在监管当局的严格监控之中②[注:参见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2005年9月。]。即使某一信托计划到期清算时出现亏损,也不能用自有资本金,更不能用别的信托计划通过关联交易来弥补。其结果就只能是不能按照当初募集资金时的预期收益率向投资者交付信托财产,甚至出现连投资者当初的本金也不能保证的情况。而这对于以“专家理财”自诩的信托公司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声誉损失。也就是说在现行信托监管规制下,在一个信托公司成十上百的信托计划中,只要出现一个信托计划亏损,那么信托公司就只能无助地承受自己的声誉损失。但信托公司作为“以声誉为经营之本”的机构,失去了声誉,也就失去了可以安身立命的资本。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托公司经营的其实是自己的理财声誉。但是在现行信托监管规制下,信托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一方面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理财计划达到预期收益率,另一方面却不具有任何的风险缓冲机制来缓冲或化解可能出现的理财风险,只能无助地凭任自己的理财声誉遭受损失。这种制度安排构成了信托公司理财声誉维护与风险缓冲机制缺失的矛盾。

简历大全

目前在税后利润的基础上计提5%的信托赔偿准备金制度,这对于动辄上千万上亿的信托资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综上所述,在现行信托监管规制下,整个信托业是缺乏风险缓冲机制来缓冲和化解理财风险的。一个缺乏风险缓冲机制的行业,也就绝无可能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七)信托监管见子打子:忙于堵漏的信托监管

正如前面所述,自“一法两规”之后,我国的信托监管政策除了2005年初出台了《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并没有其他正式的信托法律法规出台,只是在这期间,银监会通过一些“通知”对“两规”进行了一些补充。如2002年10月的《关于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314号文”)、2004年12月的《严禁信托投资公司信托业务承诺保底的通知》、2004年12月发布并实施的《银监会进一步规范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异地信托的一个文件)、2004年12月发布并实施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息披露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9月实施的《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212号文”)等。以上这些规章均是对“一法两规”的其中“一规”——《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和完善,并且更多地表现为对“两规”的一种“修补”和对出现紧急情况的“应急救火”。信托监管被信托公司牵着鼻子走,信托监管见子打子,忙于堵漏,而对于一些有助于信托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却始终没有跟上。

作文

营业信托制度本来就是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一整套严密的权利义务体系,信托业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资产管理业务活动。没有严密的信托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做支撑,信托业也就失去了可资凭靠的基础,其本身的发展也就成为空中楼阁,即使非理性地繁荣一时,也将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因此目前国内信托立法的现状如果得不到改观,必将影响信托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八)理财业务各自为政:同样的业务,异样的政策

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截止2006年2月末,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5.12万亿元。社会的理财需求随着民间财富的积累与投资工具不足而呈快速增长之势,而中国金融管理又采取了分业管理的金融政策,加之理财业务又是在分业监管制度形成之后出现的新型金融业务,在这种情况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甚至发改委等各自部门及其监管下的机构就开始了对理财业务的竞争。目前,证券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银行的本外币理财业务、保险公司的投资联结保险业务、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管理业务、发改委管理的创业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等,都在利用信托原理,广泛开展理财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托理财市场的纷争和混乱。

事实上,自2001年《信托法》实施以来,几乎所有金融机构开展的理财业务都是典型的信托理财业务。但是,由于不同金融类别的机构受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导致不同金融类别机构开展的同一信托业务的监管政策不一致。相比之下,冠以“信托”的由银监会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业务所受到的监管在所有金融业态中最为严格。不同的监管尺度难免造成有的金融类别机构及其监管部门有“抢夺金融地盘”的嫌疑。

简历大全

因此,信托理财市场的统一监管是个必然的问题,由于信托原理被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所运用来从事理财业务,在全球金融混业管理的大趋势下,我们可在分业管理的大格局下加强金融监管创新尝试。建议成立统一的信托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来统一实施信托业务的监管,从功能监管的视角来协调各金融业态的信托业务开展,统一理财业务法规,避免各金融业态监管部门及其监管下的金融机构各行其是,以维护我国理财市场的公平竞争,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从制度上保证理财市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基于以上对中国信托业的反思,为促进中国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中国信托业、信托公司功能定位的理论研究;(2)加强中国信托业基础性的制度建设;(3)建立信托资金(财产)的强制托管制度;(4)实行基于声誉管理的信托公司异地业务资格管理制度;(5)建立信托产品的场外交易市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6)实行信托财产的账户管理制度;(7)发展产业投资信托和创业投资信托制度;(8)探索分业监管下的中国信托业功能监管。

参考文献:

王轲真.信托业即将迎来春天[N].深圳特区报,2002-05-20.

钦安.银监会非银部主任高传捷详述信托业家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4-20.

思想汇报

袁江天,透过历史、现实与国际经验看中国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7).

袁江天,王辉.中国信托业经营状态透视[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3).

袁江天等.信托公司金融服务[C]//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告(2005年中国金融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在线

篇3:“千元信托”再被叫停互联网信托可观不可玩

“千元信托”再被叫停互联网信托可观不可玩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被叫,千元,可观

“千元信托”再被叫停互联网信托可观不可玩 本文简介:互联网金融大潮汹涌而来,一贯坚持创新的信托业并不愿错失,但信托头顶高悬的是“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得少于100万人民币”的限制,这与以草根起步并渐渐燎原的互联网金融格格不入,但善于“创新”的信托正努力另辟蹊径。日前,上海P2P平台雪山贷,上线不足半月的一款“中江信托·金马14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

“千元信托”再被叫停互联网信托可观不可玩 本文内容:

互联网金融大潮汹涌而来,一贯坚持创新的信托业并不愿错失,但信托头顶高悬的是“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得少于100万人民币”的限制,这与以草根起步并渐渐燎原的互联网金融格格不入,但善于“创新”的信托正努力另辟蹊径。

日前,上海P2P平台雪山贷,上线不足半月的一款“中江信托·金马14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突然下架。而早在今年4月,首家尝试将信托与P2P融合在一起的“信托100”在上线百元团购信托后不久,就收到了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声明称:“信托100”网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等。

根据《办法》,合格的信托投资者的条件之一就是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得少于100万人民币。但100万的门槛对P2P平台来说太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信托业想要试水互联网金融本身就很矛盾,一方面,将产品拆分销售这并不合规,而如果不拆分,那么可能就没人会选择网贷平台购买信托,因为风险太大;另一方面,如果放弃P2P坚持固有的销售渠道,那么很可能会错失互联网金融这样不可逆的大趋势。

“千元信托”被迫叫停

“一份起投点高达100万的信托在互联网上销售,你会怎么买?”北京一家外资银行的投资分析主管林生反问记者,“当然是拆开了以后更容易买,因为隔着互联网,你很难一下就做出决定把100万投出去。”

而上千元的投资门槛就平易近人得多。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包括信托100、梧桐理财、“钱先生”、雪山贷、多盈金融、94bank等众多机构都相继推出了类似的信托产品,而其中,各种被冠以信托字眼的产品其实大多都是以“分拆”的形式来销售的,也被称之为“团购”信托。

在多盈金融的网站上,记者就发现有专门辟出的一个“信托合买通”板块。根据介绍,信托合买通,其实就是信托合买服务,投资者可以搜索信托产品,发起合买或者参与合买,而合买的理由是:投资者可以享受更低起点、更低风险和更高收益。

以目前在售的中原信托—安益293期辽宁省盘锦市盘锦鑫诚信托为例,原产品总规模为1.3亿元,起投点是100万元,而多盈金融则将其起投点定为1万元,也就是多人合买满足100万后,该产品就正式成立。

事实上,在今年11月20日,雪山贷推出的一款“中江信托·金马14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同样采用的是分拆形式承销信托产品,只不过其门槛定在了1000元。据悉,雪山贷的信托购买通道有两条:一是大额购买,等同于传统的线下销售,最低投资额100万元,但给予投资者2%的奖励,另一个则是小额团购投资,门槛定为1000元,满足100万元后产品才能生效。

不过,该款产品仅上线不到两周,中江信托方面就发布了一份“严正声明”,声明显示,公司并未与雪山贷开展任何形式合作,后者并未认购或参与任何中江信托产品,且涉事项目仅委托金融机构代理推介,并未与非金融机构合作。

而雪山贷则在公告中称,公司曾派出相关人员和中江信托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过数次洽谈,达成合作意向并获得该信托的销售。而且雪山贷在与合作方的洽谈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完全在法律框架之下进行的原则,从无任何违反现行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况出现。

随后,记者先后致电中江信托与雪山贷,其中中江信托方面表示以声明为准,而雪山贷则表示,出于谨慎考虑,该款产品目前已经下架,而且公司目前没有任何信托产品在售,至于未来是否会上线新的产品,雪山贷的工作人员表示:“的确有在接触几家公司,但因为还在谈,所以没有具体的上线日期。”

对此,真格贷联合创始人卢仝告诉记者,其实4月份发生的“信托100”项目被银监会宣布违规,就可以被看做是监管机构短时期内对互联网平台和信托行业合作“类团购”模式的一个“判例”。

“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信托产品整体上的风险要小于P2P,但为什么团购信托更容易与非法集资联系起来,关键问题在于信托对于合格投资者的定义非常明确。”卢仝表示,从个人角度上来说,他相信在此次雪山贷的事件中,雪山金融是以创新、普惠、先行者的思路去推进某种合作意向,“但这的确和信托业明文禁止的一些规则发生了冲突,所以最后的下架产品,不得不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合规争议难解

事实上,正如卢仝所说,信托之所以屡屡试水互联网金融却屡屡遭遇“水土不服”,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来自合规与否的争议。

此前,在“信托100”网站上公开募集的信托产品上线后,四家相关的信托公司就在信托业协会官网上发布联合声明表示,“信托100”的销售行为没有得到公司授权。

根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合格投资者的条件包括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等。

所以,在林生看来,将信托产品拆开了卖,严格来说并不赞成,“为什么信托的门槛需要定在100万以上?因为他的投资项目被认为需要符合专业的要求和高净值人士才能去参与。”林生表示,虽然说未来信托的门槛并不是不可修改,“但既然目前专业人士将起投点设定在了100万以上,那么不管将它拆成多少份销售,恐怕都不太合适。”

实际上,尽管推出的信托产品收益比银行理财以及各类“宝宝”的收益高出不少,但受到合规性的影响,在售信托的网贷平台却日益减少。记者发现,除了雪山贷已经下架了信托产品外,包括梧桐理财和“钱先生”,也都看不到信托的产品信息了,目前,仅有“信托100”还在提供信托团购业务,但起投点早已从最初的100元提升至了1万元。

而卢仝则认为,“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来说,类似的事件给了我们两个启示,一是创新需要遵循规则,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玩噱头;二是从业者需要加强和监管机构的沟通交流机制,可以坦诚地阐述思路、寻求支持,但永远不要试图去倒逼监管机构做出新决策,否则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一些不可控的负面因素。”

不过,就在日前,由陆金所搭建的信托信息平台正式推出,该平台将提供一站式信托产品线上信息发布和服务,采用信托公司与陆金所合作,在平台开设旗舰店发布产品直销信息,二级转让信息以及代理销售的产品信息等,目前,已有超过12家信托公司与其签约。

“陆金所的方式更多是平台式的,通过集群信托公司来导流量,是比较纯粹的互联网玩法。但对于陆金所的信托来说,关键是厘清直销和分销、代销的定义,规避法律风险,还有就是如何认定合格客户。至于具体效果,还有待于时间验证。”

卢仝表示。

而位于北京金融街一家信托公司的研究人士则表示,“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一种趋势,也就是客户体验数字化,对年轻一代来说,信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加强产品和品牌营销,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产品查询等服务,但是产品销售现阶段还必须线下面签,当然也可以尝试开发基于互联网特性的有别于传统信托产品的创新产品,以此顺意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趋势。”

    以上《企业家信托责任的概述》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企业家信托责任的概述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企业家信托责任的概述》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