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报告 本文关键词:疯子,天才,报告,读书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报告 本文简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上学期期末的时候,身边有同学在看这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我:关于哲学的吧?他:差不多。我:看我猜的多准。他:看了一个晚自修,也想了一个晚自修,头都疼了。我:夸张了吧,讲什么的?他:精神病人的故事。我:你的故事?他:别开玩笑了,我觉得我再看下去,我也要成精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报告 本文内容: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上学期期末的时候,身边有同学在看这本书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
我:关于哲学的吧?
他:差不多。
我:看我猜的多准。
他:看了一个晚自修,也想了一个晚自修,头都疼了。
我:夸张了吧,讲什么的?
他:精神病人的故事。
我:你的故事?
他:别开玩笑了,我觉得我再看下去,我也要成精神病了。
这就是那段让我下定决心要看这边书的对话。也似乎暗示了全书的风格:一段又一段的对话。
一名精神病患者总是穿一件黑衣服,撑着把伞,蹲在草丛前,什么也不干。一个医师为了弄清楚他到底在干吗,也做了同样的装扮,蹲在病人的身边。过了很久,病人终于开口了:你也是蘑菇吗?这是很多人都听过的一个笑话,但现在,作者不会笑了,我也是。看完这本书,你就明白了。
很庆幸,看完这本书的我并没有像那位同学一样想到头疼,除了在那些量子物理上。我觉得那些精神病人的逻辑很正常,或者说,很多都和我一样。没准,我就是个精神病呢。
作者的工作就是接触各式各样的精神病人,了解他们的情况,进入他们的内心,用他随身携带的录音笔,记录那些对话。而我们看到的,就是那段真实的对话,不过语言方面,作者可能重新组织过。我想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第一是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是想让更多人对精神病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是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蓬头垢面,见到人就要吃的形象。至于同学讲到的哲学成分,里面有个精神病人做了解释:人们总喜欢把自己理解不了的的道理归为哲学。
这又让我想起一件事。有个同学在看哲学书,我问他什么是哲学。他随便翻了一页给我看。
他:看得懂吗?
我:看不懂。
他:那就对了,哲学就是你看不懂的东西。
我:你看得懂?
他:看不懂。
我:那你还看。
他:就是看不懂猜想把他看懂嘛,都说哲学家就是精神病人。
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精神病人:多重人格的,能把人看成动物的,从另一个宇宙将当时的记忆传输到地球的,能看到偷取时间的人的,也有提出各种各样奇怪的观点的。总之,我把他们大致归为两类。第一类就是像多重人格,或是能看到什么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样的不能为普通人所接受的。这类人中,有真正精神病症状的,也有我们证明不了他们到底是拥有那些能力还是精神病的。而另一类只是抒发各种各样许多人理解不了的观点,而这类人的逻辑往往非常严谨清楚。他能很流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也就是能让部分人接受的。当然只是这样,他们也不会被送入医院。抒发自己的观点也没什么错,现在不照样有很多人在电视荧幕上说些什么人也听不懂的观点么。他们一般都是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想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难关,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时候,就会有狂躁表现,对他人产生影响。而正常状态下,他们还是与常人无异的。
这本书有很多让我感触非常深的地方。就谈谈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好了。那位精神病人和作者在讨论一个问题。我记得很清楚,不看书也能基本还原书中的对话。
病人:你喜欢干什么。
作者:看看书,吃吃东西,顺便拜访几个病人。
病人:你为什么不喜欢跑步呢?跑步多好呀。
作者:跑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吧。
病人:你看,经常出去跑跑步,不但能锻炼身体,没准还能遇上个也在跑步的美女。你们可以聊聊天,聊着聊着没准就成了。结婚以后生个孩子。你看,你们两都跑步,身体肯定好。那生下来的孩子身体也会很好。所以说,跑步很好的,你也去试试。
作者:可是你都在假设啊。我也可以假设你遇不到美女…
病人:不假设,你能听得进去我说话吗?人做一件事之前,不都要先假设一下要怎么去做那件事吗。比如跑步,你要先假设一下怎么跑,跑会怎么样。如果假设符合心理期望,那你才会去跑。如果在你假设中,做一件事会有一个不好的过程甚至结果,你还会去做吗?
作者:你这是把问题复杂化了。
病人:正好相反。我正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活着究竟本质上想要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钱。但当他们有了钱以后,他们还会想要房子,有了房子还要车,要美女,要权力。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本质上要的是什么,是为了什么而活。
作者:你是说人的贪欲让他们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
病人:差不多。不过不能说是贪欲,只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搞清楚自己想要的,而在之后的生活中,忙碌而又没有目标的行动就会让他们逐渐忘记要去追逐自己本质上那个期望的东西。而我不同,我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我很简单,跑跑步,拥有一个好的身体,就这么活着,从不想其他什么东西。所以我才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作者:我真正想要什么,还真没想过。
病人:你们说我们是精神病人,其实你们自己才是。你们用自己的想法来规定别人的想法。如果有你们接受不了的想法,你们就会觉得是精神病。其实这个世界被精神病人占据了,所有正常人都在这个你们称之为精神病院的地方呆着。不过这样也好,省的我们和你们搅在一起,把我们也搅得稀里糊涂的变成精神病。
作者在这一章的结尾说了句:其实我觉得他不是精神病,我才是。的确,他们有很多话值得我们去反省反省。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穿梭来穿梭去,到头来却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现在有太多的人喜欢用自己的想法来规定别人的想法。当别人一有自己接受不了的意见,好点的也就左耳进右耳出,不礼貌点的直接就是否认对方的观点。我觉得这样的人很傻,总认为只有自己认为对的才是对的,只要是自己认为错的都是错的。换做是我的话,如果别人有和我不一样的观点时,只要他能讲得有道理,我就会将他的观点暂时留在脑子里慢慢消化,如果最后得到确切的证明,我就有能获得很重要的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啊。
抒发观点是每个人的权力,但也有那么些人不允许别人发表自己的观点。你可以不接受,但你总不能限制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书中就有提到,你要发表观点,可以。但是我不会去支持我认为错误的观点。
书中还有一个值得全人类反思的问题。拿美国说吧,最近美国闹出的电影院杀人事件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个称自己为蝙蝠侠中“小丑”的少年,杀了很多人,也遭到了应有的判决。杀人是犯罪的,但是美国那些在其他国家进行各种战争的士兵们,他们不也杀人了吗?他们杀的人有多少是犯下罪孽应该收到制裁的人呢?都是无辜的百姓啊。为什么他们带着沾了无数鲜血的双手回到祖国时,迎来的却是大家的喝彩。同样是杀人,为什么不用受到制裁?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去杀人就可以吗?只要背后有一个大的集体撑腰,就可以为所欲为?
还是书中的那句话:人们总是把那些自己接受不了的观点当作毫无根据的荒谬之言。其实不是没有根据,只是我们没有能力去找到那个根据。如果我们现在来到那些丛林部落,向他们说明手机这样东西,那些土著们能够理解用一块铁皮能和遥远的同伴进行交流吗?他们一定认为你是一个疯子。很多精神病人其实只是智商到了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们构想出来的东西不能被一般人接受而已。也许现在这种想法只是一个精神病人的荒谬之言。可是谁又能肯定再过多少年,那个设想不会变为现实呢?
这本书教会读者多去聆听别人的想法。一切存在逻辑的话语都有其可能。书中关于把另一个宇宙中的自己的记忆传输过来的理论,在通过那个精神病人的详细说明后,与作者同行的量子物理教授也承认了,那个在理论上完全是可行的。除了获取记忆以及压缩记忆,其他很多地方以现在的技术就可以做到。当然前提是多宇宙论的真实性。所以,我们不能只是一位得去否认别人的想法。就像清代中国闭关锁国一般,这样是得不到进化的。一切新想法一开始都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如果人们认可了他,便能够得到进步。
作者在全书的末尾放了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也想把这句词放在这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无天才疯子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