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

日期:2020-06-1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 本文关键词:科学,说明文,培养学生,表述,能力

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 本文简介: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突破崔金花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篇各具特色的科普短文,即《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我们认为,教学本单元,在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知识、培养基本的说明文阅读

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 本文内容:

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突破

崔金花

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篇各具特色的科普短文,即《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我们认为,教学本单元,在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知识、培养基本的说明文阅读能力的的同时,更要注重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像《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同时他也是一篇极具条理的说明文。无论是生动形象、用语典雅地介绍物候现象,还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地介绍与物候有关的知识,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说明文有条理说明事物的特点,还能够体味到探究自然奥秘的乐趣。

再如《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的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清醒认识,必须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中我们还可体验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

记得有一位海归这样评价我们的教育:“在中国,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没有问题,作为成功。而在美国,却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甚至连教师也难以回答,作为成功。”他的话值得我们深思。是的,通过两种教育方式的对比,我们的语文教学忽略的是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的确,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拥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但科学呢?我们拿得出手的还是四大发明,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现代的社会是科学的社会,而我们却缺失科学,更可怕的是我们缺失科学的精神,一种怀疑的精神,一种求真的精神,一种创新的精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以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之外,重点关注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的培养。

而在具体的教学中,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达成。切忌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来搞架空分析,或脱离语文学习搞“科学教育”。

一、敢于对权威说“不”

这是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的一个片断,在“激趣导入”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进入了“研读体验”的环节

【案例描述】

师:

科技说明文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给读者以知识的享受,它的语言要求准确、

严密、科学。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加以点评。

(生读课文,圈点句子)

生:

我觉得“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一句中

“十天左右”、“五六天”这些约数的使用准确地写出物候记录时间

上的差异,这体现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更体现一种科学的态度。

生:

我觉得“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一句中的模糊数“若干”用的比较准确,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

生:

我觉得“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的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

高。这叫逆温层”一句中“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气温反比低处高”做了

限制,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师:

大家的点评很准确。那有没有说明不够准确、严密的地方?我们可不能迷

信权威哦!

生1:老师,我有一个发现。(兴奋)我觉得“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到晚春五月间,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这一句语言不够严密、准确。

“20天”“10天”是两个确数,难道几十年来的记录都刚好是“20天”“10天”,这好像不大符合实际。

(自豪,能质疑权威)

生2:是不是有可能是具体某一年的记录。

生1:如果只是哪一年的记录,应该交代年份才严密、科学。

师:

你阅读的很认真,很仔细,竟然能发现文章的疏漏之处,老师也没发现,你真了不起!确实此处表达不够严密,看来大科学家也有出错的时候。那该怎样表达的更科学呢?

生:

要么加上具体的记录年份,要么把确数改为约数。

师:

确实这样一改,表述就比较准确,也更科学。特别难得的是你敢于怀疑、

敢于表达的意识尤为可贵!

(学生鼓掌,敢于直面权威,怀疑经典、质疑权威,总是能赢得大家的喝彩。又一学生举手)

因此,我认为不仅是说明文教学,在我们所有的教学中

,我们都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我们都要让学生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对权威说“不”

!敢于对经典说“不”

二、激发学生科学精神发展的源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只要挖掘兴趣,激发源动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因此,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积极引导和鼓励性评价正是学生科学精神发展的巨大的源动力。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怀疑中燎原,在燎原的怀疑中求真,在求真的过程中创新。

这是《奇妙的克隆》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学在进行了“激趣导入”和“探究什么是克隆”后,进入第三环节“追溯克隆的科研成果”。

【案例描述】

师:下面我们速读二、三节,完成表格“克隆技术大事记”,比比看,谁填的又快又准。

屏显——克隆技术大事记

时间

研究者

对象

类别

技术

1979

中国科学院

鲫鱼

鱼类

换核卵(囊胚细胞核)

1962

英国牛津大学

爪蟾

两栖类

换核卵(肠上皮、肝、肾细胞核)

1978

童第周

黑斑蛙

两栖类

换核卵(红细胞核)

我国科学家

鲤鱼、鲫鱼

异种鱼类

异种鱼类换核卵

美国和瑞士

哺乳类

换核卵(胚胎细胞核)

1996

英国科学家

哺乳类

换核卵(体细胞核)

师:

通过填表,大家应该对“‘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一问题有了答案。

生1:“克隆羊”之所以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是因为它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的核,这成为克隆技术的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作者为此单列一节进行解说。

生2: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作者按什么顺序安排的?不像是时间顺序,好像有点乱!

师:眼光敏锐,问题问得好!大家都来动脑思考:不是时间顺序,那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安排这两部分的说明顺序?为什么?

(全场安静下来,有的在翻课文,有的在盯着屏幕上的表格,有一学生举手)

生:课本第二节第五段有一句“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我认为是按照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也就是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这样安排有条不紊。

师:

能从文中找到这句话来说明,你的阅读很仔细,真不错!有没有不同意见?

(话音未落,一学生站起来)

生:我不同意!如果是按照“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也就是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这样的顺序,那“鲫鱼”“鲤鱼”异种鱼类的克隆的内容应该安排在鱼类克隆之后,两栖类之前才是。

师:那你认为作者按什么顺序行文?

生:我还没想好

(又一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这两部分是按克隆技术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安排顺序,也就是以克隆技术的发展为顺序的,因为动物越进化,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样按排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科学家的

探索精神。

师:有意思,有道理,看来你阅读很充分。看来我们已接近谜底了!谁能把谜底揭开?

(忽有一学生站起)

生:我不同意!(有点激动)任何一项技术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我想克隆技术也不例外,如果是以克隆技术的发展为顺序的,那跟以时间为序该是统一的呀,如果说鱼类的克隆比较容易的话,那六十年代的两栖类的克隆都成功了,怎么到1979年反而研究起简单的鱼类克隆啊,这不有悖常理吗?我觉得这儿的说明顺序有问题!(掌声响起)

师:先不管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呢?大家的这种求真的态度令人赞赏!

(又一学生举手)

生:老师,我认为这儿的说明顺序没问题,他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也就

是按照克隆技术的发展来安排的,这不矛盾!

(课堂一阵哄动)

师:(兴奋、急切)说说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生:假如大家把第一段删去看看,其实就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也就是按照克隆技术的发展来安排的!之所以先介绍197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克隆鱼,他就像记叙中的倒叙手法,况且文章登在《中学科技》杂志上,读者绝大部分是中学生,是为了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果,达到激发阅读兴趣和自豪感的目的!何况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序最容易接受!

师:(激动)你的答案很有创新,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你能结合记叙文的知识来解读,太难得了!特别是你能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尤为可贵!太了不起了!

【感悟】

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久的过程,它决非一堂课,或者一个单元就能完成的。这种精神的养成必须有外界因素不断给予刺激和强化。我们的课堂就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永远的载体和平台,只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怀疑、求真、创新等精神进行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性的引导和评价,学生科学精神将就此萌芽!

三、领悟语言背后的“语言”

这是《奇妙的克隆》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学在进行了“激趣导入”和“探究什么是克隆”后,进入

“追溯克隆的科研成果”的第二环节。

【案例描述】

师:从克隆鲫鱼到克隆羊,我们不仅了解了克隆技术的进程,更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能体悟到科学家难能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下面请同学们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并加以点评。(我觉得这个问题既不是纯粹地语言赏析,也不是单纯地科学说教,而是把两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就在品味语言地过程中自然领略科学家的风采,更领略科学精神的伟大!

(生搜索阅读课文,圈点批注)

生1:我找的是第二节“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中“……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核中吸出细胞核。……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首先“385天59代”一个惊人的数字震撼人心,表明实验的艰辛,“用直径10微米左右”,我们知道微米是何等细小的单位,进一步反映实验进行之艰难、精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精神跃然纸上。“接纳”,“准备就绪”,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后经过如此精细的准备后,大部分却“夭亡”了,即使是这样,科学家们永不放弃,“189个”,“只有两个”,“只有一条度过难关”,由此可以想像实验艰辛的程度之深,失败率之高,最后经过“80多天”漫长等待,成长为“8厘米”长的鲫鱼。这一过程使我感受到科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克服多少困难,经历多少挫折才获得成功。他们这种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态度更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生2:我找的是这一节第五段“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仅满足于一次成功而不去更上一层楼,科学家们往往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了一件创举并不止步,而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表现出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探寻、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3: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节第一段“经过247次失败后,他们在去年得到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一句简短的不过30字的文字,仅从“247”就能看出科学工作者的严谨、认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研究了上百次才成功足以可见实验的艰辛不易,我深切体会到科学家一丝不苟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精神!

师:大家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我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我切实的感悟,我感受最深的是课文第二节第四段“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科学家总是在现有的研究领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一边实验,一边思索,不断发问,坚持不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克隆鲤、鲫鱼是我国科学家的首创,这也充分表明了在克隆这一世界尖端技术方面我们中国一点也不落后!他们这种讲究实证、求真创新的精神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生: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第三节第一段“经过247次失败后,他们在去年得到一

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初读这句话,我并没有体会出科学家们的艰辛,但仔细一想,我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我想许多人遇到这种接踵而来的打击都会灰心丧气,而科学家们竟然尝试了247次,这是一个怎样漫长的概念,最终才孕育出这个令全世界震动的科研成果,让我们向这些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人们敬礼!

师:科学的道路无坦途。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更要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这种难能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生借鉴学习。

感悟】

面对科普作品的教学,我们有很多方法和形式可以选择,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决不可离开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品味、感悟。任何游离文本的学习语言都是缘木求鱼,阅读科普作品更是如此,科普作品的语言中蕴涵着巨大教育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的学生感受科普作品及语言美好的同时,领悟语言背后的“语言”,接受科学精神的洗礼。

语文不是知识的教学,什么是知识?“石头”就是“石头”,语文是智慧的教学,什么是智慧?“石头”不仅是“石头”,看见“石头”一词还能说出“石头”后面隐藏着的故事……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吧!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说出“石头”背后的故事……

篇2:学习“生命科学”的体会

学习“生命科学”的体会 本文关键词:生命科学,体会,学习

学习“生命科学”的体会 本文简介:学习“生命科学”的体会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又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命科学原理和技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生命科学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什么是生命?“这个古老的命题。一般说来,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遗传、应激反应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生命

学习“生命科学”的体会 本文内容:

学习“生命科学”的体会

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又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命科学原理和技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生命科学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什么是生命?“这个古老的命题。一般说来,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遗传、应激反应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生命运动的具体反应。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命科学是一门有很长历史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材料。1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的桎梏,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1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1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学由描述性的学科发展为实验性的学科。1838

年和1839年,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分别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一切生物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细胞。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1865年,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开始了遗传学的研究。20世纪初,摩尔根进一步提出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和基因学说。从而使生物学跃入了近代科学的行列。从另一方面看,生命科学又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都是随着20世纪以来物理学、化学等有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随着电子显微镜、X-射线晶体衍射、同位素等先进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科学家鲍林用X-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现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螺旋结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信息就是以核苷酸排列的顺序储存于DNA分子之中。以此为突破口。诞生了分子生物学。随后科学家们又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指出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以DNA分子中核苷酸排列为模板翻译的,每三种核苷酸为一种氨基酸密码。不久克里克提出了遗传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表达,是以DNA为模板转录为mRNA,再以

mRNA为模板,按遗传密码翻译为蛋白质。这样,构成生命的两大类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过程中作用达到了统一,就能够从本质上解释生命现象。现代生命科学不仅有不同于传统生物学的许多特点,而且深刻影响着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

如今,生物技术已被世界各国视为一项高新技术,它对于提高国力,迎接人类所面临的食品短缺、健康、环境及经济问题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

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以往,人们将生物技术分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工程。这种分类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互为上下游。这五个工程虽是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尚不能涵盖生物技术的全部内容。随着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向纵深发展,不断有一些新的内容出现,特别是人类和生物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等重大技术的出现,已经大大扩展了生物技术的内涵。

近年蛋白质工程的出现,把基因工程研究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使得改造基因、改造蛋白质乃至改造生命成为可能。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与微电子技术的结合,开辟了生物分子电子学的新领域。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的研制与应用,特别是生物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将使整个人类的文明登上一个新的高峰。

目前,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医药卫生方面,仅美国就已有50多种生物药物疫苗和各种生物制剂投放市场。特别是在甲型H1N1流感盛行的日子里,生命科学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如利用鼠类基因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

又如由美国基因遗传学顶尖科学家克莱格·凡特主持,历时10多年,耗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一个项目。研究团队共有20多位科学家。名为“人造儿”的人造细菌内核是移植于实验室、完全人工合成的基因组。凡特博士表示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科学家们首先选取一种名为丝状支原体的细菌,对其基因组进行解码并复制,产生人造的合成基因组。然后,将人造基因组移植入另一种称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通过分裂和增生,细菌内部的细胞逐渐为人造基因所控制,最终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命。在培养皿中,合成细菌的分裂等行为就像天然细菌一样。科学家们在“人造儿”DNA上写入4个“水印序列”,使其有别于同类的天然细菌,以及在这种生物的后代中识别它的“祖先”。

尽管这种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但研究人员相信其运用前景广阔。研究小组计划,先合成出可供生命存在的最小数量的基因,然后通过向其中弥补其他基因,制造一系列新的微生物,比如可生产生物燃料的细菌、有用的药品、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细菌或是制造合成疫苗所需的蛋白质。

叶老师的授课方式我很喜欢。特别是让我们多画图,多实践。老师深入浅出的将生命科学前沿和历史穿插,令非生物专业的我们都能够窥探出生命科学的由来和未来的走向。尤其是从显微镜的演变史,谈及出生命科学的发展史。您极力向我们灌输科研的学问——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可是,科学素质的培养实在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谈到生态系统时,您举了三峡水利工程、云南天池两个例子,它们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地破外。在如何对破坏程度检测,一如既往的要求我们在纸上写出想法。您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一抒己见。接着,您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北方人不做腊肉。当时,我想这和饮食习惯肯定有关系,可是说不出所以然。后来,您从最根本的角度——细胞,说出了原委。DNA,干细胞,人造器官等等这些生命科学的前沿您都讲过。在讲课时,您特别强调交叉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在讲人造器官时,您说材料科学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人造血管是人造器官应用的一部分。种种例子,不胜枚举。未来从事科学研究是更具挑战性的。因为个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根基,而且需要更宽阔的视野。如果视野狭隘,就很难跟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人沟通,更谈不上统领跨专业的研究队伍。

您在讲课时,多次要求我们独立思考,遇到难题时,不要放弃,多在纸上画一画,将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或许就可以找到答案。学习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历史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掌握生命体的共同特征,解开人们一直关注、观察、研究的奇妙生命现象。

生命科学是未来国家和个人关注的学科,是21世纪的主流学科,是和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无论是否是生物专业的学生,都应有所了解。从一开始学习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历史这门课,我就感触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人员的素质是我思考的两个方面。这就是我学习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历史的收获和体会。

篇3:科学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相等或不相等(数学)

科学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相等或不相等(数学) 本文关键词:物体,两组,或不,数学,科学

科学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相等或不相等(数学) 本文简介:科学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相等或不相等(二)(数学)活动目标:1、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2、能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表述比较的结果。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运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2、物质准备:盘子、蛋糕、小汽车、球、棒棒糖、饼干卡片若干;幼儿活动操作材

科学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相等或不相等(数学) 本文内容:

科学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相等或不相等(二)(数学)

活动目标:

1、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能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表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运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物质准备:盘子、蛋糕、小汽车、球、棒棒糖、饼干卡片若干;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1、以“娃娃过生日”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游戏“娃娃分蛋糕”,复习重叠对应的比较方法。

(1)观察3个盘子和3张蛋糕卡片,提问:盘子和蛋糕一样多吗?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请个别幼儿单独操作。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表述比较的结果:盘子和蛋糕一样多。

3、比较娃娃的生日礼物,学习“并放对应”的比较方法。

(1)出示3辆小汽车和3个球,提问:娃娃收到了什么礼物?它们一样多吗?怎么比?

(2)示范讲解:将小汽车先排一行,小球摆在小汽车的下面。一个小球对着一辆汽车,排好队,然后再比一比。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的结果,正确表述:汽车和小球一样多。

(4)比较四根棒棒糖和五块饼干,并表述比较的结果。

4、幼儿操作,用并放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介绍操作方法:先一种物品排成一行,再把另一种物品对应着排在下面。比一比,然后说一说谁多谁少。

5、幼儿操作《连连看》,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分享:××和××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多,××少。

活动延伸:

将活动材料投放在数学区让幼儿继续练习。

    以上《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